“四位一体”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论Word文件下载.doc
- 文档编号:14809742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9.17KB
“四位一体”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论Word文件下载.doc
《“四位一体”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论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位一体”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论Word文件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0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面向中小企业、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号:
08JT113,主持人:
肖利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518(2011)08-0068-02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
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高速增长和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发展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重新洗牌。
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学院可利用资源和社会声誉等问题,还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未来生存问题。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日益突出的根本性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构建一个由市场化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性的教师专能开发系统四个有机部分组成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才能确保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性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实现不断提高。
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机制
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职业院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否符合社会需求的前提。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不但要密切联系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适当发挥高等教育对生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同行业间联系日渐紧密,边缘学科、复合性专业不断出现,跨行业的新职业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为确保专业设置能够符合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突破原有学科体系和专业限制,根据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出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灵活高效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
具体而言,该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逐阶递进的环节:
首先是新专业需求分析。
根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与当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社会服务中介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社会不同时期各种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
同时,通过市场调研或参与项目合作和科技开发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保持联系,共同研制新专业设置、新课程开发或是更新现有专业和课程内容等,以确保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适应。
其次是成立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筹备小组。
由企业、行业和学院三方人员共同参与组成专业筹备小组,其工作职责包括:
根据社会、企业需求提呈新专业建议;
确定毕业生就业岗位;
确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
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名称与学时分配:
做出课程简要介绍。
第三个环节是提呈批准。
首先由系主任在听取各方意见并与学院领导沟通基础上进行初步审核,之后提交由企业成员组成的专业咨询委员会,针对新专业设置或是专业修改建议给予认可或提供咨询建议:
然后,再由学院院长及高层管理人员、各系主任以及各系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负责从学院学术管理角度研讨并批准专业新课程计划或专业课程修改建议:
最后报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个环节是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成立包含企业人员在内的课程教学团队,制定课程标准,准备教材和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的采购与准备工作。
最后环节是反馈与改进。
由学生反馈、任课教师反馈以及企业反馈三方面共同构成。
学生在每学期课程临近结束时对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教师授课等情况进行反馈:
教师根据讲课经验对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毕业半年后,组织专门人力深入用人单位充分听取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并根据企业反馈意见对专业和课程及时做出修改和完善。
由于这种专业和课程设计与开发机制企业从始至终参与其中,并始终以服务于市场需求为核心,因此能够确保高职院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与客户需求高度一致,也由此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前提保障。
二、采取能够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行业与教育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除了要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和课程设计与开发机制以外,还应进一步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共同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与德国、澳大利亚等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既不具有经过充分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院校与企业之间天然的紧密联系,同时也缺乏政府政策扶持的制度优势,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开展合作尤其是希望通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来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难免处于被动地位。
所以,尽管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日益加强,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且各有所长,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订单培养”模式虽然成效显著,但毕竟面窄量小;
“2+1”模式固然有利于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如受专业所限,实习单位难以“批量”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所导致的实习分散、管理难度加大,部分用人单位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被实习单位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难以在所有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大面积推广等问题。
因此,随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逐步走向纵深发展,对于其中合作一方的高职院校而言,除继续积极谋求与校外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之外,如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以及着眼于为学生提供长期运行良好且切实能保障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的实训模式也日益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大力兴办校园内“教学工厂”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并大力推广。
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南洋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在校园内建立融学院、培训中心和企业三方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将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教学之中,以环境逼真、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生产科技中心为教学背景,将核心教学和企业项目及研发项目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融教学与实操为一体的真实工作环境。
这种“教学工厂”理念既能将高职教育所要求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在现有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基础上,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大量开展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三、建立“企业化”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为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发展目标,确保作为教育服务机构的高职院校提供的产品质量(其核心产品应该是各类独具特色的课程和专业)能够符合其“顾客”(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工商企业界业已成熟的管理经验,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和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牢固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而且可以确保其对“产品”实现有效的质量监控。
“IS0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m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简称ISO)于1994年正式发布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承认和遵守的一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
迄今为止,该标准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制造业、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的管理领域。
该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以顾客作为关注焦点,将“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依据:
按照PDCA的过程管理模式运行,其特点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顺序循环往复,不断改进。
在教育领域,IS09000规定所有专业的实施与学生服务程序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在其严格监督、定期审核程序的监管下,学院逐步建立起结构严谨、运行成熟的教学程序、完善的系统化公文处理体系以及全方位的质量审核体系。
可以说,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管理内涵,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目前教育部对各高职院校进行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都具有极大的相容性。
因此,笔者认为,各高职院校应尽快建立起基于IS09000族的外部系统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从计划、实施、检验到改进的规范化、闭环管理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在高校管理机制上与国际接轨,而且还有利于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精神形成有效对接,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外促内、内外互动的长效发展。
四、建立确保教师专项能力得以持续性开发和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懂理论技术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所在。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层面,还是在专业技能和科技开发方面,均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对高职教师要求标准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除了要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以外,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提升专任教师的职教能力,为此,首先应该将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放在学院发展的战略位置上予以高度重视,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积极营造终身学习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乐于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职业素养,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宿感;
其次,建立合理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着眼于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系统,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法,为他们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进修,使他们及时掌握一套可灵活使用并具实用价值的技能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
最后,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出的新需求,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采取灵活有效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从个人到部门再到学院内跨部门之间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与科技项目开发与运行机制,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这种多元化、系统性项目开发与运行机制中得到持续性提升。
这种持续性教师专能开发机制不仅可以确保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而且由于这种项目开发机制始终都有社会、企业参与,因此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市场价值”,从而推动学院校企合作的项目开发与教学活动不断向纵深方面发展,学院在社会上和企业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也随之提升。
教师这种持续性得以提升的专能以及由此拥有的“市场价值”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发展和创新的不竭动力。
五、结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是一项系统工程。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机制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前提:
采取能够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
建立基于IS09000族的“企业化”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和持续性改进的制度保障:
而基于教师专能得以持续性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则可以内化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动力源泉。
因此,构建一个涵盖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将有利于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预期目标相吻合,与社会行业需求相一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体 高职 人才培养 质量保证 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