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99053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48.62KB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3)成就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②
1.原因: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
2.表现
(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3.影响
(1)“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2)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三、教育的复兴┄┄┄┄┄┄┄┄③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
20世纪
70年
代末
①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②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80年代
①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基础教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③中等教育:
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④高等教育:
增设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90年代
①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②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③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
④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
⑤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3.成就
(1)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2)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①[辨析]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是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决策,为创建社会主义教育拉开了序幕。
[阐述]图示法理解人民教育的奠基
②[思考]改革教育……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中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
革命的结果如何?
提示:
估计:
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结果:
“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严重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③[点拨]对“三个面向”的认识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指引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在“三个面向”理论的指导下,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体系开始孕育、形成、发展和完善,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更加健康繁荣、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
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础。
主题一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核心必记]
1.从世界历史看: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前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迅速崛起与重视人才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2.从世界形势看:
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3.从中国国内形势看
(1)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劳动力的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重视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全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质量的提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2)培养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加快我国迈入世界强国行列的进程。
[史料印证]
材料一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我们要全面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发展,大的提高。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
式上的讲话》
材料一中,邓小平强调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础;
一定要优先发展教育,通过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材料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1999年6月江泽民在第三次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江泽民强调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且能够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科教兴国,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
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
促进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就,发展了社会生产生力,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对点巩固]
1.邓小平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提高民族的竞争力
B.要适合本国国情
C.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解析:
选A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
归根结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主题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明确了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
5.制定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领域提出一系列极具开拓性的改革思想,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并培养“四有新人”。
这主要是基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的。
材料二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推进,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
1995年5月,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教育这一“百年大计”,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恢复高考,提出“三个面向”,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
加大教育投入等。
2.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211工程”
C.“希望工程”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选A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为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国家实行了“科教兴国”战略。
[随堂达标验收]
题组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我国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全面”是指()
A.使所有社会成员都接受教育
B.使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接受义务教育
C.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
D.大学、中学、小学教育都得到发展
选C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全面”是指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
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落实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刘少奇积极倡导()
A.义务教育
B.“两种教育制度”
C.素质教育
D.学前教育合
选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
刘少奇提倡的两种教育制度是指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度。
题组二动乱中的教育
3.“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清华大学的教授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
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了7月8日的高考
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你被山东大学录取
选A“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一度停课闹革命,许多教授遭到批斗,A项正确。
当时教育阵线一片混乱,高考制度被废止,B、C、D三项不可能出现。
4.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推荐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
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了十多年
性别
男
年龄
25岁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
选C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从推荐评语、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等方面可以判断此人上大学得益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政策。
题组三教育的复兴
5.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
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选C“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院校招生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教育水平下降,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邓小平复出后,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故选C项。
6.小明今年读高三了,其父母勉励他说:
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所“211工程”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含答案 历史 人教版 必修 教学 21 现代 中国教育 发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