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导学案三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479782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9KB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导学案三文档格式.do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导学案三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导学案三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题目标要重点突出,简要、明白、确切,富有针对性、有机性、系统性和整合性。
(三)主题内容的选择
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重点抓住儿童日常生活中能接触的事物,使教育能体现对儿童生活的影响。
(四)活动方式的确定
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确定活动方式。
活动的方式要充分关注儿童的实践与体验。
最好是贴近儿童生活、联系儿童生活、表现儿童生活,能让孩子身临其境,积极参与的方式。
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
1、根据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进行架构
就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为线索来展开主题。
这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它的优点就是能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部机制,较为系统和科学地选择和组织相关的内容,突出反映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如“认识自己”这一主题可以从“我和别人不一样”_____我的朋友_____大家爱我、我爱大家_____我会_____我喜欢这一线索展开。
2、根据主题内涵的不同维度进行架构
即首先对主题内涵进行分析,按照不同层面和内容的维度去展开主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说教,把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更好地隐含到主题中去。
教师也比较容易根据主题的特质来设计主题,挖掘社会教育的契机,从而使教育不着痕迹。
如:
小班的“宝贝”这一主题,可以从“我是宝贝”——“宝贝相亲相爱”——“我身上的宝贝”——“吃的玩的用的宝贝”这四个维度进行分解。
3、根据不同领域(学科)进行渗透
这是根据现在学前教育通用的领域(或学科)划分的课程结构,把社会性教育融合到其他领域(学科)中去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和教师在使用的任何教材或课程模式进行整合,适用于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
如保护自己这一主题可以渗透到科学、艺术、语言、健康这几个领域去进行。
4、根据主题发展的进程进行架构
这是一种根据儿童的行动逻辑来进行主题设计的方法,它和其他方法相比是教师在选择和编排活动时更具有逻辑性和顺序性。
通常非常适合一些有关节日或突发事件生成的小主题。
如学雷锋的主题活动可按照:
调查、语言、歌曲、图片、实践、美术、环境布置、比赛的线索来展开。
5、从核心品格概念出发的整合性架构
这是由美国学者TeresaHenkleLangness提出的一种品格教育主题架构模式,它通常从某一核心品格概念出发,围绕这一核心品格学习,将道德教育、科学与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冲突教育与服务教育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这种主题架构为教育者有意识地进行系统深入的品格教育提供了参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结构:
知识、能力、情感
2、教学目标的陈述:
(1)陈述的角度要统一
从教的角度常用“帮助、激发、引导”等词来表述;
如“引导幼儿观察成人的劳动”、“教育幼儿面对意外情况不要害怕”;
从学的角度常用“学会、喜欢、说出、表达”等词来表述。
(2)目标陈述应简洁明了、可操作
如“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提法十分宽泛,可以用在多个教学活动中,如果改成“知道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就具体而明确了。
(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1、教学准备:
物质、经验准备与情感准备
2、过程设计:
(1)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主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出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2)展开部分。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
要达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法进行。
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
要达成情感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行。
在本环节,教师设计中要重点注意提问的设计和活动方式的设计。
提问要清晰,有针对性。
活动方式要顾及大部分的幼儿,又要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3)结束部分。
活动最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并引导幼儿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教师应该认识到,完成时社会性教育往往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教育目标的,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最好能让幼儿留下思考或提出后续要求,使本次教学目标能更好地向游戏、生活、家庭延伸,更好地使知识与实践联系。
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会运用评价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与调查。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
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
导向性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必须真正起到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的作用,起到调动幼儿园教师积极性的作用,能起到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作用。
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者以科学的评价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的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评价的方法、评价的组织工作和制度安排皆科学合理。
(三)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性评价方案是现实可行的,能顺利地实施、推广和应用。
评价的可行性原则要求评价具有计划性、评价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评价制度规范、评价标准和要求适度。
(四)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应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这要求评价时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客观、全面地搜集资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判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和落实的评价
1、是否知晓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体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的内容、落实方法和操作性方案。
2、是否能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细化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3、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方法使用评价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评价
内容与目标是否匹配;
内容是否考虑到幼儿生活经验与心理发展水平,具有适宜性;
内容是否有人文性与陶冶性。
内容是否精炼有效。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评价
是否合于目标、内容与儿童发展需要
是否有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与结果分析的评价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准备的评价
教学方案的准备
物质与环境的准备
心理与情感的准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
(1)在活动的导入环节要能引起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2)在活动中要充分保证学前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
(3)尽量让每个学前儿童有动手操作方面的参与
(4)引导学前儿童顺利开展活动,并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在学前儿童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示范和指导。
3、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的结果进行评价
(1)教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结果作测评。
(2)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结果作自我评价。
(3)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表现。
(四)社会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的评价
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
2、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
3、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与作用
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2、观察的步骤
制定观察计划_____实施观察_____解释观察资料_____应用观察结果
3、实施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创造自然的观察环境和气氛。
(2)坚持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掌握观察的技术和方法。
4、几种常用的观察记录方式
(1)实况详录法。
(2)时间取样法。
(3)事件取样法。
(4)等级评定法。
(5)日记描述法。
(6)轶事记录法。
(二)访谈法
1、访谈的特点
第一,访谈特别是自由式访谈比较灵活。
只要被访问者有时间,双方就可以进行访谈。
第二,适应面广。
访谈的对象很广泛。
第三,访谈易于实施。
2、访谈的程序和方法
制定访谈计划_____设计访谈记录表______按照访谈计划进行访谈______整理访谈记录
3、实施访谈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1)合理地设计和使用访谈题目和问题。
(2)取得访谈对象的配合。
(3)应用在访谈中的资料收集方法应当为访谈者准确把握,以使访谈不受干扰。
(三)问卷法
1、问卷的分类与格式
问卷法的主要作用在于了解教师和学前儿童的各种态度。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能同时调查许多人,简单易行,省时省力。
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之后,人们能得出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结论。
2、实施问卷法的程序
制定问卷设计的计划______编制问卷_____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______对问卷的统计分析
3、使用问卷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1)问卷法主要适用于教师和家长。
(2)问卷不能太长,答卷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3)问卷的题目要与研究的问题直接相关。
(4)对问卷结果做精心的统计和分析。
(四)社会测量法
1、提名法
2、配对比较法
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
知道学前儿童常见的几种社会性行为问题;
识记学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成因;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重点是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基本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一、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
(一)违规
皮亚杰对幼儿实践规则的研究表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较稳定地理解,多数时候他们会认为规则怎么样都行。
帮助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需要通过自然的后果体验来慢慢建立。
(二)自私
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使他们意识不到别人的感受,常常不愿与他人分享,从而经常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这种行为特点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自然阶段,它和成人的自私是不一样的。
当幼儿理解他人观点的智力得到发展以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也会提高。
(三)说谎
对幼儿而言,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需要一段时间。
幼儿常常把自己希望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社会教育 导学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