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模拟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797815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2.66KB
人教版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模拟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模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中考化学试题B卷模拟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
4.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5.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结冰时,分子静止不动
C.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6.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
B.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C.发霉的大米,煮熟后安全使用
D.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7.学习化学学科需了解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生成物的微粒体积更小
B.走近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运动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
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8.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
B.H2O
C.Cu(OH)2
D.H2CO3
9.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使教材美观,还能图文并茂地提供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水制碱流程——直观呈现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
②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各元素的地理分布
③健康饮食金字塔——指导人们科学膳食、合理营养
④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污染指数越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0.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
B.取液体时挤入空气
C.倾倒液体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4+2O2=CO2+2H2O
B.Cu+2HCl=CuCl2+H2↑
C.KMnO4
K2MnO4+MnO2+O2↑
D.Fe2O3+6HCl2FeCl3+3H2O
12.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铁是纯净物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C.铝是活泼金属,所以铝制品在空气中易腐蚀
D.金属材料严重锈蚀后不值得回收
13.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
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钡溶液
B.锌粒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1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液体温度升高
C.将室温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水的方法
D.从100g质量分数20%的食盐水中倒出10g,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
二、实验题
15.如图是初中化学中验证物质性质的几个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盛有阶梯形蜡烛的烧杯中(如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此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有:
________。
(2)如图B所示,其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③不变红,①和④都变红且④比①先变红。
据此现象推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反应的文字或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体积分数氧气中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氧气体积分数(%)
30
40
60
70
带火星的木条
不变
稍亮
复燃
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50%的水(如图D所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通过计算,该集气瓶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为_______,推测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______(填“能”或“否”)。
三、科学探究题
16.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某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活动。
活动与探究一:
探究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
(1)如图1,取少量葡萄糖、白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燃烧匙中所剩物质均呈黑色,由此可知葡萄糖、白砂糖、面粉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
(2)如图2,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时也可说明碱式碳酸铜中含有与葡萄糖、白砂糖、面粉相同的某种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二:
探究葡萄糖的元素组成
[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分析讨论]
(1)实验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互调,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后装置B、C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假设各装置均能充分吸收有关气体):
装置
B
C
质量变化
增加了1.08g
增加了2.64g
(1)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葡萄糖是由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写出计算过程证明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
(2)若A装置中没有氧化铜,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碳元素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评价与反思]为了尽量减少误差,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
17.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
(3)如装置F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时,看到F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C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四、科普阅读题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NH3与食品工业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
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
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
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
将50g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
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NH3与无机化工
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CO2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
下图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
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和45℃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
②在2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喷雾塔中利用氨水吸收CO2。
氨水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______。
(5)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反应温度低于40℃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五、综合题
19.镁和铝都是很重要的金属材料。
(1)如图是铝的微粒结构示意图,该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
(2)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划,纯铝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_________。
(3)为测定某铁铝粉末混合物中铝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
Mg(OH)2不溶于水,受热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实验流程]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对沉淀进行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是_________g。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
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
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完全反应后,测定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A中固体
的质量
澄清石灰水
反应前
13.6g
102.5g
反应后
11.2g
108.0g
请计算:
⑴实验中先通C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上表中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克。
⑶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
(请写出完整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度 中考 化学试题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