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复习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
- 文档编号:14793367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67.50KB
《兰亭集序》复习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
《《兰亭集序》复习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复习检测题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嗟叹(jiē)酒觞(shāng)急湍(tuān)曲水(qǔ)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不知老之将至(到,来临)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3.比较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④及其所之既倦。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4.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句中“于”“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B.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
C.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对)
哀吾生之须臾,(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向)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动词,到)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述兰亭集会赋诗之事,描写山水之美和人文之乐,豪情雅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B.第二段抒发人事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强调“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现出了当时文人的悲观消极情绪。
C.第三段抒发读者感慨生死的诗文之后的叹息哀伤,论述不应将死生等同起来的道理,并说明编纂诗集的缘由。
D.本文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第三段是说明。
7.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段在记述兰亭集会的山水游赏之乐的同时,也记述了饮酒和咏诗的人文之乐——“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就为末段说明“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先作了交代,做到了前后照应。
B.第二段“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这是承上文说欢乐;
但下文“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就转为悲哀了。
这是文章的转折处。
C.第三段开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就是指第二段所论述的人事沧桑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由此而导入结尾“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死生大矣,编诗留痛。
这是收绾全篇,突出本旨。
D.第一段说欢乐,第二、三段却说悲哀,这欢乐与悲哀之间的关系是鲜明的对比关系
。
8、下面是几项生死观中,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C、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欧阳修)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二、名句填空(6分)
9、《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
如“ , ”用来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
“ ”表示观赏景物,心旷神怡;
“ ”,表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表示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而“ ”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0、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及其所之既倦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11、下面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其致一也
④放浪形骸之外
⑤不能喻之于怀⑥悟言一室之内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②/④⑤/③⑥D、①⑥/②⑤/④③
1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那些人的交往,低头举首间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C、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东西已经厌倦,情绪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面的人看今天的人,也像今天的人看前面的人一样。
13、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写了两种人:
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
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B、选文第二段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感慨人生无常的同时,“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和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
C、文章写景、叙事、抒情完美融合,抒发情感的句子更是字字珠玑,今人常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如“不知老之将至,情随事迁”。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10分)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及住,令与鼓吹递奏。
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尔赋诗。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14、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4分)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15、翻译:
(6分)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五、语言运用
16、(2009年湖北)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的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
①符合原意。
②不超过30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
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
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参考答案:
1.B.(A.癸guǐC.契qiD.曲qū)
2.D.(致:
情趣)
3.D.(①助词,的;
②助词,用于主谓间;
③代词;
④动词,往,到达)
4.D.(①介词,把;
②能够;
③介词,因为;
④连词,用来。
5 D(于:
介词,对。
之:
结构助词,的。
6 D(第一段是记叙、描写、抒情;
第二段是议论、抒情;
第三段是抒情、说明。
7D(第二段说欢乐和悲哀。
8A庄子强调生死合一
二、9、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流觞曲水
三、10、A 11.B 12.C 13.A
四、14、
(1)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2)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15、
(1)有时登高俯临山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
(2)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
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
五、16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复习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