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Word格式.doc
- 文档编号:14792367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656.67KB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Word格式.doc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Word格式.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
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例1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
“早晨出门,天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约在零下40℃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1--3题:
1:
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
A.漠河B.喜马拉雅山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
2:
王教授的家乡自然土壤是(
A.灰化土B.棕壤C.红壤D.砖红壤
3:
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芒果B.荔枝C.龙眼D.柑橘
[说明]该题虚拟了“王教授”的一篇日记作为题目情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传递了信息。
日记说明了当地的时间和气候状况:
时间包含着时刻——早晨,季节——中国江南收割早稻时节;
气候寒冷——达零下40°
C。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王教授”一定身在同北半球夏秋季相反季节的地区;
又有“强劲的东风”、“天昏暗”等条件,可以判断该地是极地附近区域,加之第
(1)题有“南极地区”之选项,则相应做出正确选择。
而后两个小题,实际上是对江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和植被特点的认识。
考生首先应认真仔细阅读日记内容,再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材料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并理解信息的内涵,然后能做出正确判断。
试题分析:
小题1:
江南丘陵收割早稻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在此时间,气温能够达到零下40℃以下的地区,只有南极地区。
故选D。
小题2:
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典型的土壤类型是红壤。
故选C。
小题3:
芒果、荔枝和龙眼都是热带水果,而柑橘属于亚热带水果。
点评:
本题组结合材料考查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江南地区的土壤类型及种植的水果,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南极地区的气温和江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类型和水果分布。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
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
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
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
例如,见到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
见到滩涂、三角洲面积的扩大,能够判断水土流失加剧;
见到侵蚀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较低;
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
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方法,往往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例2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口三角洲
5.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6.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说明]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以及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的把握,兼有考查考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的了解;
要求的方法是读图分析和比较分析。
试题总题干采用文字叙述和原理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信息主要有:
我国西北地区,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从山地流人农业区并消失的季节性河流,农业区中沿河分布的聚落。
在分题干中逐步给出的信息有:
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农业区的优势条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
题干给出的图是示意图,它突出·
厂西北地区绿洲所在的区位特点——位于山前洪冲积扇。
题干通过三方面的信息显示农业区即是干旱地区的绿洲,即我国西北、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季节性河流。
这三条信息如果忽略了其中任何一条,或是对任何一条信息的获取出现偏差,都可能出现判断上的误差。
因为图示范围相对较小,如不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单从图示来看,半湿润区也可能出现符合此图的农业区。
如果把图示地区判断错了,解答就会随着出现错误,如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可能会答为水土流失的治理,而非荒漠化的防治。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在审题中,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
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
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
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试题的要求如:
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
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
为什么?
[说明]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为背景,以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以绘图说明和看图分析为方法,以大气热力环流为基本原理,考查考生对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解。
本题设计只是把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出现概念)的发生作为一种现象,用考生学过的基本原理来分析。
题干以图像形式给出信息:
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及其剖面上的暖水、冷水分布。
解读此图还需要结合全球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知识,并对图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
根据大洋环流,图中赤道南部的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大洋东岸的洋流为秘鲁寒流;
根据大气环流的知识,赤道南部盛行东南信风(南赤道暖流的驱动力);
根据剖面上的水温分布,赤道附近东部为冷水,西部为热水。
这样可以提炼出图中提供的关键信息:
在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的综合作用下,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存在着热力差异(东冷西热)。
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以正确绘出洋面上的大气环流方向(题中隐含了热力环流的概念)。
进一步,根据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和降水的知识,下垫面热的地方为上升气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方容易形成对流雨;
下垫面冷的地方为下沉气流,盛行下沉气流的地方干燥少雨。
将这些原理同图中地区相对应,太平洋赤道附近西岸多雨,东岸少雨(东岸还叠加了寒流的影响),这同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秘鲁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地理知识是一致的。
对第
(2)题的文字信息提炼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向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不存在(东部异常增温)。
下垫面热力差异的减小导致图示的热力环流减弱或消失;
西部的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
东部的下沉气流减弱,降水增多。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的支配。
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地理信息迅速同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解决问题,完成答题。
因而。
这一能力目标能检测考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
在中学教学和高考中,通常把运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例如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具体问题来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做出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
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例4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图,回答1—4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全国 统一 考试 大纲 说明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