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87759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21.29KB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即所谓的“帝道”。
【历年真题】
1.(2018·
北京高考·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仁政的思想,而甲骨文中的“王”指的是军事征伐,故A项错误;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与题目中的“仁”的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
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8·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
《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
《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
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
3.(2018.4·
浙江高考·
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解析】材料信息“尚贤、尚同”“节用、节葬”,该观点符合墨家思想主张。
A项是儒家孟子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
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
C项是儒家孔子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
D项属于道家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7·
上海高考·
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
A.重义轻利B.民贵君轻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
【解析】儒家主张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
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项错误;
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
“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
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
大学》中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D项错误。
5.(2016·
海南单科·
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
孟子儒学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了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
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
修养“浩然之气”的主要目的是个人品德,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维护统治,与反抗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6·
浙江文综·
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儒家学派主张“仁”,注重德性,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符合材料中的主张,故①正确;
墨家学派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材料中主张不符,故②错误;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
斯多亚学派埋头苦干,为人类谋幸福,履行社会义务,为社会而生,有益于人类,适宜于培养善人,故③正确;
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与材料主张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7.(2016·
上海单科·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
【解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认为上古讲求道德,中世讲求智慧,现实讲求气力,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体现出进步史观,故A项正确;
天命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是上天宿命的结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材料主要讲述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没有体现历史的循环,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讲述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没有突出英雄历史人物的作用,故D项错误。
8.(2015·
山东文综·
13)《尚书·
酒诰》云: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
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9.(2015·
安徽文综·
12)据《史记》载:
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
“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
”田子方答:
“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
“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
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
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10.(2015·
四川文综·
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解析】“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而题干所给出的时间是“战国中后期”,故A项错误;
“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
“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C项错误;
“选贤举能”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也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D项错误。
11.(2015·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出,故A项错误;
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
“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故C项错误;
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
12.(2014·
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解析】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
兴办私学对教育的发展,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关系不大;
故B项错误;
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破坏,故C项错误;
儒家思想不适应于在战争年代统一的思想,故D项错误。
13.(2014·
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解析】此段文字是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故A项正确;
《庄子》是庄子的著作,属于道教,故B项错误;
《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属于法家,故C项错误;
《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
14.(2014·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君主集权,不是君主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
材料中“有难则用其死”说明君主不是推行“礼乐仁政”,故C项错误;
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
15.(2012·
山东文综历史·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
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
16.(2012·
海南卷历史·
2)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
A项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解析版 高考 历史 历年 汇编 考点 先秦 儒家思想 形成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