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讲解与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783217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2M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讲解与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讲解与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讲解与例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记》载:
“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庄子》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代表作:
《庄子》。
课文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
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资料卡片
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特色
所谓寓言,即寄寓之言,“意在此而言寄于彼”。
庄子散文的寓言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是暗喻性。
庄子的寓言通常是和比喻结合在一起的,如在《逍遥游》中,鲲鹏等的寓言其实就是比喻。
同时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又插入了大量精巧的比喻,如水与舟的比喻,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等,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二是想象性、虚构性。
先秦作家善用寓言者不止庄子,还有孟子、韩非等人,但庄子之寓言不同于孟子的民间传说和韩非的历史典故,而只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皆空语无事实”,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虚构而成。
如果说孟子、韩非等人的寓言重在“实”和“真”的话,那么庄子的寓言则偏于“虚”和“幻”。
而这种想象虚构又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三是多义性。
对庄子寓言的解释,向来是丰富多义的,因为庄子寓言的寓意大多隐而不发,比较模糊,有的难以理解,有的可以有多种解读的方法,其意蕴无穷、内涵丰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领悟。
字词广场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4)汤之问棘也是已 “已”通“矣”。
(5)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6)而征一国者 “而”通“耐”,能。
(7)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8)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通“又”。
★一词多义
志
斯
止
知
南
且
然
★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海动。
今义:
海洋运输。
(2)腹犹果然
很饱的样子。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料相符。
(3)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如此。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
(2)不过数仞而下 名词用作动词,落下来。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此小大之辩也
(2)介宾短语后置
去以六月息者也
(3)宾语前置
①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
②奚以知其然也/而彼且奚适也
(4)固定结构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不亦……乎,表示反问,相当于“不也是……吗”
什么是“逍遥”?
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自由自在、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
在本文中,“逍遥”指的是无待的自由,即圣人的精神境界。
逍遥和游是分不开的,在一定程度上,逍遥就是游,逍遥的本质和意义由“游”来表述,游是逍遥的方式。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第1段)
第1层(开头至“去以六月息者也”),描绘鲲鹏的形象。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本文一开篇就尽显壮阔、神奇,并以夸张极写鲲鹏之大,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这种异想天开之辞造成先声夺人之势,注意这并非褒扬鲲鹏,而是为论点的提出蓄势。
接着借《齐谐》之言,渲染鹏之大,“击”“抟”“三千里”“九万里”,夸张奇异,使文章显得汪洋恣肆。
至此笔锋一转,指出鲲鹏看似逍遥自由,实则还未达到逍遥境界,它还是“有所待”的,“海运”“大风”即是所待之物。
“有所待”就不自由。
这一层描写的重点是大鹏:
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彩,作者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是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
第2层(“野马也”至“今将图南”),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南飞,鹏鸟所待的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山野中蒸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
为了强调鹏鸟的“有所待”,作者连用了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负载的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
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喻,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
第3层(“蜩与学鸠”至段末),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
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
“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的不一样。
鹏鸟背宽翼大,要乘厚风行万里;
蜩与学鸠身轻翼小,抢榆枋而知足。
虽然所待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适其性而有所待。
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别和相同点,反而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
第一部分(第1段),尽显壮阔、神奇,以大鲲巨鹏展开想象,并进行夸张的描写。
第二部分(第2段)
第1层(段首至“不亦悲乎”),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
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
“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
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我们看这些比喻,有的是很浅显,有的是很神奇,有的是很夸张,可以说是一连串的比喻。
这样就好像是园中之园,可以使人涉步成趣,可以使人目不暇接,增强艺术情趣。
第2层(“汤之问棘”至段末),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加以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
专家对这两段文字有很好的解释:
“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
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
”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对第1段的重复。
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总之,一句话,借商汤向夏棘的问话,重复说明无论是大鹏还是斥躌,皆有所待,大小之间并无本质的差别,各自以为自由,其实都不自由。
第二部分(第2段),是对上述观点的扩展和深化。
作者列举了大年和小年对立的例子,进一步发挥了物有所待的观点,所列举的事物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三部分(第3段)
第1层(段首至“犹有所待者也”),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从反面举出不是逍遥游的例子。
宋荣子能够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能够认清内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但还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列子御风而行,轻妙可观,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算不算逍遥游呢?
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列子仍有待于风力。
列子和宋荣子固然比前面的四种人高得多,正像鹏鸟比蜩鸠、斥安鸟高得多一样,然而这高低之间的共同点是“有所待”,因此他们算不得逍遥游。
第2层(“若夫乘天地之正”至结尾),怎样才算是逍遥游呢?
庄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做到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圣人”。
至此,文章的主题豁然明朗。
第三部分(第3段),作者步步深入地对“无待”进行了论述。
先以批判目光短浅的庸人引出“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以及更胜一筹的“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但又随即指出,二人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
作者先述后议,先破后立,在列举了种种有所待的现象和事物之后,阐述了什么是逍遥之境,怎么样才能达到逍遥之境。
在庄子看来,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得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尤其是要做到“无己”。
深层探究
《逍遥游》主要论述庄子所幻想的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课文通过鲲、鹏待风而飞,蜩、学鸠愚者夸愚,斥安鸟识短志小,阐明世间诸物虽强弱、大小悬殊,智愚、寿夭迥异,却都受制于外力、牵累于内欲。
只有完全摆脱了这些限制的至人、神人和圣人,才能遨游于天地之间,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
1.奇特的描写
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
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
蜩与学鸠、斥安鸟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2.大胆的想象
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
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
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
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
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3.隐蔽的情感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逍遥游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逍遥 讲解 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