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模板Word格式.doc
- 文档编号:1477497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2KB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模板Word格式.doc
《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模板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说课稿模板Word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验信息获取活动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培养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尝试设计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4、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5、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中的难点为:
信息获取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三、述学情
关注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在职校中,计算机基础是面向所有高一学生开设的。
一方面学生选择的专业不同,另一方面专业相同的学生基础层次也有差异,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计算机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
虽然如此,学生们却有一个共性的地方,就是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地方。
但这样的情形下,又会伴随着另外一种共性出现,就是职校的学生们都不习惯于坐下来安静地听老师讲“是什么?
为什么?
”,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去试试,当碰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找老师问“为什么,怎么办?
”。
基于学情中共性与差别,我通过贴进生活的情景设置,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学习环境中来,也可以说先把他们的胃口吊起来,再利用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和情景教学这样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全体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师拓展性的课堂活动中来。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刚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级新生,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大多数来自市区的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了解,所以总得来说,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不高,遇到问题时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觉的信息行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基础的理论内容,纯粹的理论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问题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教学中,启发、诱导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学生活动图:
仔细观察----思考讨论----探索质疑----总结心得----自主创造----评价定位
理论部分,头脑风暴:
学生讨论一个主题。
(有主题,有参考,有分工,)教师展示问题,由学生去查找,去思考,讨论,准备一张白纸,写下自己的观点,讨论分享,整理自己的看法。
操作部分,教师展示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展示知识点;
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四个阶段来完成任务。
五、说学法
新课程理念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这一教学新理念,本章的教材设计就是以“任务驱动”即电子版报的设计来进行的。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也采取了以多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和探究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现在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学生如何快速准确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共享信息,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要解决的问题,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技能,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合作能力。
为学生终生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第一,是一种工具,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第二,是一种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学习,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
第三,是一部法规,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使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任务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
由于这个目标最终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确定目标时,务必充分尊重学生的一件,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
教师只可积极引导,提出建设,切不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由于研究课题涉及多学科,因此,学习目标也具有多元的特点。
案例导学:
要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的素材、案例,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为准则。
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有效地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5分钟)
首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几幅大学美丽的校园风光,创设情境:
假如现在你是一名准备填报高考志愿的高三学生,不了解各个大学的情况,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指导,指出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引出课题《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此环节中的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置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探索,精心研究(15分钟)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获得所填报大学的综合实力的信息?
”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考虑“在哪里能找到这些信息?
怎么找?
”引导学生归纳出获取大学信息的简单过程。
设计新的问题“班委准备组织同学们周六去本市的旅游胜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周六的天气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哪里有天气预报?
哪些方法能够获得周六的天气情况?
哪种方法最好?
”引导学生归纳出获取天气情况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找出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四个环节。
此环节的设计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自主建构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做适当的诱导,以保证有效的完成教学内容。
本环节板书主要内容如下:
获
(3)深入剖析,知识探究(15分钟)
结合第二环节的情境,设置新的问题“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到周六的天气晴好,可以去游玩,想提前了解一些关于古隆中景点和人文的信息,怎么办?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分析学生制定的方案,同时诱导学生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
○1对“确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信息获取事例中对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归纳出确定信息需求时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选择信息来源”时,要求各小组自由讨论有哪些信息来源,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诱导分析各种信息类型的优缺点,指导学生优化方案中信息来源的选择。
○3学生明确了信息的来源后,推出信息获取方法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自由回答不同的信息来源对应的获取方法,指导学生优化方案中确定的信息获取方法。
○4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中介绍的信息的一般特征,强调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性特征,说明信息评价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信息进行评价。
在第二环节学生了解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获取的过程内化为个体的自然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迁移深化,拓展延伸(10分钟)
要求各小组确定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填写下表:
项目内容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选择的信息来源
可能的获取方法
确定使用的获取方法
完成后各小组相互交换方案,互相品评,相互改进。
在课后对方案进行实践。
学习和了解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在环节的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发掘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获取活动,体验信息获取无处不在并进而认识其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
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继而引发自觉地信息行为。
教学中,通过设置情境,布置任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制定出获取信息的方案。
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实践信息获取的过
有效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
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只有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教学语言要纯净,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教学手段要先进,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
教学方法要灵活,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
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即使教得再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头脑风暴:
(有主题,有参考,有分工,)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诱趣探求法”和“比较法”引入新课,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引起学生的探索热情。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地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同伴互助法等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是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
三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应用 基础 说课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