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类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加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772823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40MB
轴套类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加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轴套类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加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套类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加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次毕业设计让我们对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
为我们从事绘图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它是一次专业技能的重要训练和知识水平的一次全面体验,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前言
第一章零件工艺分析
1.1零件的分析
1.1.1零件的结构分析
该零件为轴类零件。
表面由外圆柱面,阶梯外圆面,退刀槽及螺纹等表面组成,其中Φ39,Φ30这两个直径尺寸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表面粗糙度要求为1.6,为了保证同轴度通常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的影响,粗精加工分开,使粗加工中的变形在精加工中得到纠正,采用粗车——半精车——精车——粗磨——抛光,加工时需要零件材料为45号钢,毛胚尺寸为Φ45X80,切削加工性能较好,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具体加工步骤如下:
(1)车外圆和端面确定机床坐标原点(对刀)。
(2)装夹左端面,车右端面并用尾座小钻头确定孔位,然后用顶尖装置顶紧。
(3)粗车外圆留加工余量0.2-0.5mm。
将图纸上尺寸加到到Φ39.5,Φ30.5,Φ20.5。
(4)精加工各外圆尺寸,到达图纸的要求,重点保证Φ30外圆尺寸。
(5)加工退刀槽,槽4x2。
(6)用60°
螺纹刀粗——精加工M20x2的螺纹达到图纸要求。
(7)调头装夹,选用4mm的槽刀切断工件的同时将右端进行倒角。
(8)去除毛刺,检测工件的各项要求。
该套类零件→外圆柱面,内孔,内槽,内螺纹组成。
其主要特点是内外圆柱面和相关端面的形状。
同轴度要求高,加工内螺纹时要与外螺纹配合进行加工,使其达到图纸要求的配合精度。
加工时将上道工序切断的棒料进行装夹,加工右面的端面,该棒料是45#钢,切削性能较好,无热处理。
加工步骤如下:
(1)车外圆和端面确定机床坐标原点。
(2)车端面并用尾座小钻头钻定孔位,然后用顶尖装置顶紧。
(3)粗车Φ39外圆,同时留余量2mm进行精加工,松开顶锥,然后用Φ15的钻孔刀钻至30mm的深度。
(4)用内孔车刀镗孔粗加工内孔M20带有螺纹的孔,精镗孔的精加工余量为1.5mm。
(5)用内螺纹车刀加工M20内螺纹,并与轴的外螺纹配合进行加工。
(6)用45°
硬质合金端面车刀倒角。
(7)调头车削左端面,保证长度为30误差为正负0.08
(8)用内孔车刀粗加工内孔Φ30的孔,精镗孔的精加工余量留1.5mm。
(9)精加工Φ3的孔,保证配合件间隙在0.07~0.13mm。
(10)用45°
(11)去除毛刺,检测工件各项尺寸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采用以下几点工艺措施:
(1)对图样上给定的几个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因其公差数值较小,故编程时要取平均值,以更好的保证加工完的零件在图纸要求的精度范围以内。
(2)在轮廓曲线上,有三处为圆弧,其中两处为既过象限又改变进给方向的轮廓曲线,因此在加工时应进行机械间隙补偿,以保证轮廓曲线的准确性。
(3)为便于装夹,工件2的坯件左端应预先粗找正,车出夹持部分,右端面也应先粗找正,车出夹持部分并钻好中心孔。
工件一也是先找正车除左右两端的夹持部分,为该零件的加工建立粗基准。
第二章毛坯的选择
2.1毛坯的种类
(1)铸造毛坯:
适合做形状复杂零件的毛坯
(2)锻造毛坯:
适合做形状简单零件的毛坯;
(3)型材:
适合做轴、平板类零件的毛坯;
(4)焊接毛坯:
适合板料、框架类零件的毛坯。
2.2选择毛坯的原则
(1)选择原则
毛坯的形状和尺寸应尽量接近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减少机械加工。
(2)毛坯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1)生产纲领的大小:
对于大批大量生产,应选择高精度的毛坯制造方法,以减少机械加工,节省材料。
2)现有生产条件:
要考虑现有的毛坯制造水平和设备能力。
(3)举例
a.轴类零件:
车床主轴:
45号钢模锻件;
阶梯轴(直径相差不大):
棒料
b.箱体:
铸造件或焊接件
c.齿轮:
小齿轮:
棒料;
大多数中型齿轮:
模锻件;
大型齿轮:
铸钢件
对于本零件的加工我们采用棒料来加工,选用45号钢,Φ50X100的材料加工工件一,Φ50X90的材料加工工件2,因为我们都是单件生产,所以我们以便于加工为主要目的。
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3.1定位基准的确定
3.1.1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1、基准的定义:
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2、基准的分类:
按其功用可分为:
1)设计基准:
零件工作图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为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
是加工、测量和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又称制造基准。
a.工序基准:
是指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
它与加工表面有尺寸、位置要求。
b.定位基准:
是加工过程中,使工件相对机床或刀具占据正确位置所使用的基准。
c.度量基准(测量基准):
是用来测量加工表面位置和尺寸而使用的基准。
d.装配基准:
是装配过程中用以确定零部件在产品中位置的基准。
举例如下:
各种基准示例
定位基准表示法
3.1.2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包括粗基准和精基准。
粗基准:
用未加工过的毛坯表面做基准。
工件一工件二的粗基准都是采用毛坯面。
精基准:
用已加工过的表面做基准。
工件一的精基准为Φ36的外圆柱面,工件二的精基准是Φ46的外圆柱面。
3.2工艺路线的拟订
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需顺序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工件一的工艺路线:
下料车左端面钻引正孔钻孔热处理粗车精车掉头粗车精车检验
工件二的工艺路线:
下料正火平端面钻引正孔钻孔热处理(调制)粗车精车切断掉头粗车精车检验
3.2.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不同的加工方法如车、磨、刨、铣、钻、镗等,其用选各不相同,所能达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大不一样。
即使是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所得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也大不一样,这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将有各种因素对精度和粗糙度产生影响,如工人的技术水平、切削用量、刀具的刃磨质量、机床的调整质量等等。
某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
是指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包括完好的机床设备、必要的工艺装备、标准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耗用时间和生产费用)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加工成本与精度的关系
(2)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的选择
1)根据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这种方案必须在保证零件达到图纸要求方面是稳定而可靠的,并在生产率和加工成本方面是最经济合理的。
2)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
例如,淬火钢用磨削的方法加工;
而有色金属则磨削困难,,一般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精密车削的方法进行精加工。
3)要考虑生产纲领,即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问题。
如:
大批大量生产应选用高效率的加工方法,采用专用设备。
例如,平面和孔可用拉削加工,轴类零件可采用半自动液压仿型车床加工,盘类或套类零件可用单能车床加工等。
4)应考虑本厂的现有设备和生产条件:
即充分利用本厂现有设备和工艺装备。
在选择加工方法时,首先根据零件主要表面的技术要求和工厂具体条件,先选定它的最终工序方法,然后再逐一选定该表面各有关前导工序的加工方法。
3.3机床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1)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择
1、所选机床设备的尺寸规格应与工件的形体尺寸相适应;
2、精度等级应与本工序加工要求相适应;
3、电机功率应与本工序加工所需功率相适应;
4、机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应与工件生产类型相适应。
(2)工艺装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应根据不同情况适当选择。
1、在中小批生产条件下,应首先考虑选用通用工艺装备(包括夹具、刀具、量具和辅具);
2、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可根据加工要求设计制造专用工艺装备。
(3)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设备投资的当前效益,还要考虑产品改型及转产的可能性,应使其具有足够的柔性。
3.4加工阶段的划分
1)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划分加工阶段。
分以下几个阶段:
粗加工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尽量切除大部分余量,主要考虑生产率。
精加工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要求,主要任务是保证加工质量。
2)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划分为加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
(1)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因为工件有内应力变形、热变形和受力变形,精度、表面质量只能逐步提高,);
(2)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
(3)有利于合理利用机床设备。
(4)便于穿插热处理工序:
穿插热处理工序必须将加工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否则很难充分发挥热处理的效果。
此外,将工件加工划分为几个阶段,还有利于保护精加工过的表面少受磕碰损坏。
3.5工序的划分
工序集中原则
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就是使每个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内容尽量多些,将许多工序组成一个集中工序。
最大限度的工序集中,就是在一个工序内完成工件所有表面的加工。
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生产适应性反而好,转产相对容易,虽然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高,但由于有足够的柔性,仍然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工序分散原则
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就是使每个工序所包括的加工内容尽量少些。
最大限度的工序分散就是每个工序只包括一个简单工步。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基本是按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但对产品改型的适应性较差,转产比较困难。
3.6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1)先基准面后其它表面
先把基准面加工出来,再以基准面定位来加工其它表面,以保证加工质量。
2)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即粗加工在前,精加工在后,粗精分开。
3)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
如主要表面是指装配表面、工作表面,次要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轴套 零件 工艺 设计 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