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案设计2864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756719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13KB
《过秦论》教案设计2864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过秦论》教案设计2864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秦论》教案设计2864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
比权量力(lià
藩(fān)
孝公既没(mò
笞(chī)
召滑(shà
o)
俯首系颈(xì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
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
牖(yǒu)
瓮(wè
朝同列(chá
o)
将数百之众(jià
ng)
度长絜大(duó
)
一夫作难(nà
(二)读全文后回答,这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三)默读,分组讨论:
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攻之势”体现在第①段到第③段,崛起──强大──鼎盛。
“守之势”体现在第③段、第④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四)请各小组讨论文章结构,并展示。
(一)记叙部分:
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
(二)议论部分:
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2.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
(1)兴起的过程(前三段)
(2)灭亡的过程(第四段)
三、翻译课文
活动:
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学生研读第一自然段。
1、抽学生读1段,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抽学生翻译文句,翻译不准确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点拨补充。
3、文言知识的积累。
(二)指导要点:
好的译文标准是“信”、“达”、“雅”,即准确、通畅、优美生动。
高考中要求“读懂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有一定的翻译题,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做到译文的“信、达、雅”。
一般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言文中的每个实词、虚词的意义是什么,译文中有没有译错的词语或遗漏的词语。
2.译文是否合乎情理,是否和上下文矛盾,人们是否能看明白,是否合乎今人的语法习惯。
3.是否保持了原文的基本风格,各种修辞格的处理是否得当。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过秦(过:
指责过失)
2.名词作状语
(1)席卷天下(席:
像卷席子那样)
(2)包举宇内(包:
像打包袱那样)
(3)囊括四海(囊:
袋子;
像装袋子那样)
3.动词的使动用法
(1)外连衡而斗诸侯(斗:
使……争斗)
(三)古今异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
黄河以西一带/今:
河的西面)
四、小结
学习古文要注重积累。
从实词、虚词的用法到各种句式,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才能提高翻译水平,增强理解能力。
五、作业
整理归纳全文文言语法现象,包括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第二课时
2、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2段,积累这两段文言知识。
一、复习导入:
抽查上节课所学重点文言知识
二、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生默读学生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目标中空白部分。
三、活动过程预设
【驱动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积累重要文言知识和特殊句式。
【活动】
1.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
2.由小组长监督,标志重要文言字词及特殊句式,并汇报到黑板上。
3、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并能说出答案得出的过程。
4、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引导帮助解决。
5、生口译第2段。
重点字词:
1.名词作状语
南取汉中(南:
向南)
西举巴、蜀(西:
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东:
向东)
北收要害之郡(北:
向北)
2.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
逃跑的败兵;
北:
溃败,溃败的军队)
3.动词作状语
争割地而贿秦(争:
争着)
4.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
险固的地方)
5.一词多义
(1)亡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2)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3)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4)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没有)
(2)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
(2)路不拾遗(遗失的东西)(3)蒙故业,因遗策(遗留)(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
i,送给)
6.古今异义
流血漂橹
(古:
盾牌/今:
使船前进的工具)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完成《导与练》基础积累部分对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
2、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3段,积累文言知识。
5、生口译第3段。
通假字
向南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
词类活用: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南,名作状,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北,名作状,在北方。
3.吞二周而亡诸侯:
亡,使动,使„„亡,灭亡。
4.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动,使„„却,击退。
5.以愚黔首:
愚,使动,使„„愚,愚弄。
6.隳名城:
隳,使动,使„„隳,毁坏。
7.聚之咸阳:
聚,使动,使„„聚,集中。
8.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动,使„„弱,削弱。
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
作帝王
10.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名作动登上
特殊句式:
(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判断句
(2)(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省略句
(3)于是(始皇)废先王之道省略句
(4)以(之)愚黔首省略句
(5)以(之)为桂林、象郡省略句
古今异义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古:
藩篱,边疆的屏障今义:
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
2.以为桂林、象郡古义:
把……作为今义:
认为
整理各种活用现象。
完成《导与练》基础积累部分对应的练习,以及课内阅读部分。
第四课时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2、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4段,积累这两段文言知识。
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政治主张。
【活动一】
5、生口译第4段。
1.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词类活用
(1)天下云集响应(云:
像云彩那样;
响:
回声,像回声那样)
(2)赢粮而景从(景:
像影子那样)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
用瓦缸做;
绳:
用绳子系)
3.古今异义
山东豪俊并起(古:
崤山以东/今:
指山东省)
活动二:
课堂问答设计
提问:
“攻守之势异也”,是对文章前四段秦兴亡史实的概括议论,自读1~4段,说说哪些段写“攻势”,哪些段写“守势”,并从各段中找一句表明“兴”或“亡”史实的句子。
学生明确:
(1)“秦以区区之地,„„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议论的是“攻势”,它照应了第1、2段;
“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议论的是守势,照应了第3段。
(2)第1、2段及第3段第一层“及至始皇„„威振四海”写攻势,第3段第二层写“守势”。
第1段叙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
第2段叙秦王朝的扩张发展。
第3段主体部分突出秦始皇的守政之策,分别从军事(南取百越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上的扩张之策、文化(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上的愚民政策、经济(隳名城„„以弱天下之民)上的弱民政策及政治(践华为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上的防民政策等四个方面来说明。
(3)兴: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第1段);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第2段);
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第3段);
亡: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第4段)。
“攻”是以雍州之地为本,采取一系列措施;
“守”是以整个天下为本,采取了更为严密的措施:
秦从诸侯变成了天子,守的力量比攻的力量更强大,结果却走向反面,更令人深思。
活动三:
秦的过失主要是“仁义不施”,请从课文中找出秦“仁义不施”的语句,说说秦的过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关语句有: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
“仁义不施”,换种说法是“施行暴政”,这在秦攻取天下中也必然有所表现,在固守天下中表现得尤为厉害。
主要体现在治国措施中。
第五课时
2、结合课文注释,紧扣上下文,能准确翻译课文第5段,积累文言知识。
对文章作进一步的品评鉴赏,赏析该文写作的独到之处。
2.由小组长监督,标志重要文言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过秦论 教案设计 2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