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56216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1.73KB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Word下载.docx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
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
”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
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
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北京人
关于北京人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
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1929年,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奠定“北京人”在科学上的坚实基础。
以后,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又先后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骨,还有152枚牙齿、10多块上、下肢骨。
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10万多件,有用火的遗迹,还有虎类、鹿类等100多种动物骨化石,其中肿骨鹿和鬣狗就各有2000多个个体。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
学生可能回答不全,补充。
(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北京人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还把树枝砍成木棒,作为狩猎和采集的工具。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当年,北京人就是用这些石器的木棒,采集植物的根、茎和果实,捕捉动物,还用石器来剥割动物的皮和肉。
学生看课本上《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图上左边的石器为砍砸器,边缘经过打击,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
右边的为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
指导学生自习教材有关使用天然火的内容并且看课本上《北京人用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图,并描述途中的景象(四个人在烧火取暖,一个人两手抱着双肩,似乎身子还在发冷,洞口一人人右手举着火把,左手搂着柴草,洞外是黑洞洞的,远方的天空似有一些星星)。
教师提问:
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
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
⑶过着群居生活。
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
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
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
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
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
所以说:
劳动创造了人。
5、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区别:
名称
时间
相貌
用火
工具
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填写,不但加深了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了解,而且对于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是的发展、进步的有了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总结: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在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之后又有哪些人类活动,让我们继续去学习去探索。
课后记:
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所以向他们介绍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学习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讲述中尽量加强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我国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
夏朝粮食等的生产。
夏桀的暴政。
商汤灭夏。
盘庚迁殷。
商朝统治区。
商朝的繁荣: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
商朝奴隶主贵族的奢侈。
奴隶的悲惨生活:
“人牲”和“人殉”。
通过的“商汤灭夏”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画,进行形象直观教学,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通过对商朝奴隶制文明的介绍,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奴隶制统治的残酷性,同时,还认识到奴隶社会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经济繁荣,它比原始杜会前进了一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
通过“司母戊鼎”等手工业精品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国家文物观念的教育。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商朝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课型设计:
新授课
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分析相结合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⑴我国原始社会大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它经过哪两个阶段?
(检查学生能否从宏观上掌握原始社会的发展线索,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⑵我国原始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瓦解的?
瓦解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要求学生从产品的剩余,交换的发展和私有财产出现为分析瓦解的原因,从贫富的分化、阶级的产生分析瓦解的表现)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新课。
原始社会瓦解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那么奴隶社会的国家得到情况如何,我们一起来学习“夏商王朝的统治”。
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
1、禹传启,“家天下”
先复习提问:
什么是禅让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
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2、夏朝的建立
先给学生讲以下史实:
在尧和舜在位时,都是在选定接班人后,就开始让他做很多工作,一是锻炼他的能力,二是培养他在群众中的威信,所以尧死后舜能顺利接班、舜死后禹能顺利接班。
但禹在位时,已经产生了阶级,部落联盟的首领已经拥有很多特权,在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私心。
禹虽然碍于禅让制不得不指定伯益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却不让伯益得到锻炼,不让伯益接管权力,从而使伯益在群众中没能树立起威信。
禹却让自己的儿子启做很多事情,接管了很多权力,树立了威信。
这就使启在禹死后能够利用武力消灭伯益和其他的反对派。
让学生意识到:
实际上这是禹所导演的“父子相承”的一幕活剧。
3、夏朝的生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出示一些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朝除粮食生产外,手工业生产已能制造青铜酒器和兵器,还能制造雕饰美观的玉器和陶器。
4、夏桀的暴政
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夏桀残暴统治的文字(也可以再添加一些)并看《夏桀把人当作坐椅》图,使学生理解为什么人民要反抗夏桀。
二、商汤灭夏和盘庚迁殷
1、商汤灭夏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夏亡商兴的原因。
主观即个人品德、对政事的态度,客观即人心向背,夏桀与商汤有何不同.从而教会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
2、盘庚迁殷
商朝统治的稳定和发展。
指导学生使用“商统治范围示意图”,首先指导学生识别图示代表都城的标志,其次根据图示在地图上找到都城所在地。
学生在找都城的过程中,会发现商的都城有多处,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之后,再提问为什么商朝又成为殷朝。
学生肯定会回答因为盘庚迁殷后,商朝稳定下来,所以商朝又成为殷朝。
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
迁殷后商朝的情况如何?
学生根据教材会回答:
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世界上的大国。
总结学生发言,并告诉学生一个道理: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那么稳定后的商朝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呢?
三、商朝经济的繁荣
部门:
1、农业2、畜牧3、手工业
发展情况
代表物品
让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和补充材料来填写图表,通过填表使学生了解商朝的繁荣的经济,特别是司母戊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本课涉及的人物、时间、事件比较多,所以在讲课中注意突出其各自的特点,尽量做到简洁生动。
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做着重强调,突出双基。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
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
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
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
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
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1.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
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
”为帮助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参考,使学生体会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等特点,从而使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