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756169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66.63KB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Word格式.docx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观察的概念: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观察的类型: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直接观察;
2、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间接观察。
三、观察的特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
3、及时记录;
4、有计划有耐心;
5、积极思考;
6、交流讨论。
三、观察的技能:
通过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营养方式可分为:
自养(绿色植物)和异养(动物)。
(二)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三)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
卵生和胎生。
(六)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
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的概念: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
二、调查的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3、选取样本;
4、如实记录;
5、整理分析,进行统计。
三、调查的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整理分析。
四、生物的归类:
1、按形态结构归为:
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归为:
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其用途归为:
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
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表面上适于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二、生物圈的范围:
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以达到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的深处,这个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
它包括:
(一)大气圈的底部:
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二)水圈的大部:
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三)岩石圈的表面: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三、生物圈的作用:
(一)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二)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四、收集和分析资料:
(一)概念: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途径多种:
1、查阅书刊报纸;
2、拜访有关人士;
3、上网搜索等。
(三)资料形式多样:
文字、图片、图表、音像等。
(四)目的:
寻找问题答案,发现探究线索。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二、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
(2)实验装置、(3)方法步骤。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这个研究对象就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
对照实验。
四、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一)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二)生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就构成了一定的生物关系。
(三)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等等。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一)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二)蚯蚓松土;
(三)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
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成分: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2、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3、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二)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一)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
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四、生物的富集作用:
(一)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被分解,且生物体无法排出。
(二)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
(二)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一)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像毫不相干,但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二)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的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范围内运动,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关联的。
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鱼类洄游,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活动更没有什么屏障可以阻隔,可以把生物带到不同的地方。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四)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一)镜座:
稳定镜身;
(二)镜柱:
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三)镜臂:
握镜的部位;
1、上端:
镜筒:
(1)上端:
目镜。
(2)后侧:
准焦螺旋。
顺时针转动,镜筒下降;
反之上升。
1)粗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2)细准焦螺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3)下端:
转换器。
在转换器上装有两个物镜。
2、中间: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1)中央:
通光孔。
2)两旁:
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3)下边:
遮光器:
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强弱。
3、下端:
反光镜:
可转动,使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不同:
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使用步骤:
1、取镜:
右手握,左手托。
2、安放:
(1)放:
近台边,略偏左。
(2)安: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对光:
三转。
从上到下:
(1)转动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
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
使光线经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观察:
三先。
(1)镜头倍数先低后高:
先用低倍镜头。
(2)镜筒位置先降后升:
下降镜筒时,为避免物镜与玻片相撞,防止玻片损坏镜头,眼要看着物镜。
(3)准焦螺旋先粗后细:
4、整理:
(1)擦净外表。
(2)擦拭镜头。
(3)物镜归位。
(4)镜筒降低。
5、收镜:
放入镜箱,送回原处。
(二)基本常识: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观察到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2、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即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3、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
倍数越低,看到的细胞越小,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多。
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一)显微镜对观察物体的要求:
材料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玻片标本的种类:
1、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2、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3、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三)玻片标本的制作:
需要载玻片(大而厚)和盖玻片(小而薄)。
二、观察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擦:
洁片。
用净纱布擦玻片。
2、滴:
滴水。
滴清水以防细胞干缩。
3、取:
取料。
4、展:
展平。
5、盖:
盖片。
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再缓缓放下,可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6、加:
加碘。
碘液加在盖玻片一侧。
7、吸:
吸液。
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碘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上册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