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75208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2.10KB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下醉》也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所以两首诗都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花,“更向花前把一杯”和“客散酒醒深夜后”写出了诗人饮酒赏花的行为。
(2)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严恽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唐代科举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春光虽好,奈何自己依旧落第,是以问出花"
为谁零落为谁开"
一句,"
零落"
所代表的失意与"
花开"
所代表的得意恰成鲜明对比,诗人的苦涩溢于言表。
同时,感叹时间流逝,春去花落,韶华易逝,有谁知道落花的忧伤,落花的无人怜惜呢。
《花下醉》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诗歌先以寻花开篇。
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
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
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
可谓爱花之至。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⑴暮春;
喝酒赏花;
⑵第一首,通过诗人面对落花饮酒,一边与花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似醉非醉的行为,委婉抒发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伤怀落寞抑郁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败象,饱含感叹;
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
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诗人很难得到家信。
C.
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
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B
(2)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之情。
(1)ACD正确;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战火而不是“大火”;
故选:
B。
(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天望去,诗人对国家破败、山河破碎的局面十分忧虑,几乎到了白发“不胜簪”的地步;
家书难得则可表现出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之情。
(1)B
(2)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⑵本题考查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村晚①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②,
山衔落日浸寒漪③。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④信口吹。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
②陂bēi:
指山坡。
③漪yī:
指细细的水波。
④腔:
曲调。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所展示的画面。
(2)有人提议,把“衔”不如换成“连”字贴切,而“横”字又不如“跨”字准确,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上了岸边,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倒映在充满寒意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2)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因为“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3)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
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恬静
(1)本题在描述画面时主要抓住这几样景物:
青草,漫上岸边的池水,落日,山,充满寒意的水面。
(2)“衔”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更形象贴切。
“横”则更能表现牧童的随意、可爱。
(3)这首诗的题目是“村晚”,第①个注释交待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
整首诗描绘了乡村晚景的悠然宁静。
因此表达的情感是: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希望归隐的愿望。
⑴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上了岸边,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倒映在充满寒意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⑵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因为“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⑶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
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恬静。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适当的描写即可,结合给出的注释即可正确翻译
⑵根据诗句的内容,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牧童“横牛背”中一个“横”字,则写出了在农村傍晚时的美景中,牧童悠然自在,天真无邪。
意对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子①(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
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
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
【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
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
如小涵可回答:
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
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
(“?
”字运用了?
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或“?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
效果,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答案】
(1)D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D
(4)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
乙文借幽深凄清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1)A.甲诗作者为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B.甲诗为酬答诗。
C.甲诗不是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
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故选D。
(2)本题注意关键词:
俶尔,忽然。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
迅疾。
(3)A.“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错误,不是实写。
B.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运用侧面描写,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C.“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错误,甲诗尾联中“长精神”表达作者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4)乙文,柳宗元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
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
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
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专项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