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复习题答案大汇总改后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51165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1.87KB
局解复习题答案大汇总改后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局解复习题答案大汇总改后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解复习题答案大汇总改后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隐静脉
起始
足背静脉弓内侧端
足背静脉弓外侧端
行程
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隐股点。
伴腓肠神经绕外踝后方于小腿后区正中线上行,至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再经腓肠肌两头之间上行,注入腘静脉。
注入部位
于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于腘窝处注入腘静脉
属支
5条:
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无
交通支
借穿静脉与深静脉交通
瓣膜
9~10对静脉瓣
7~8个静脉瓣
临床意义
①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时,须分别结扎、切断各属支,以防复发。
②大隐静脉切开:
输液和注射的常用部位:
内踝前方约1cm处,因其部位表浅而恒定。
静脉瓣发育不良或深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淤血和曲张。
5.简述腋窝的围成及其内主要结构。
境界:
外上界:
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
半腱肌,半膜肌
下内界:
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界:
腓肠肌外侧头
腘窝顶(腘筋膜):
纵横交织的纤维构成,致密坚韧,腘窝囊肿或腘动脉瘤时,胀痛明显。
腘窝底:
自上而下依次是:
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
由浅入深:
(1)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2)腘静脉(3)腘动脉(4)腘深淋巴结
临床联系及应用:
股骨下端骨折时,由于腓肠肌的牵拉,使得骨折的断端向后移位,极易伤及腘动脉引起出血。
6.腋动脉如何分段?
各段有什么动脉发出?
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第一段:
胸上A。
第二段:
胸肩峰A,胸外侧A。
第三段:
肩胛下A、旋肱前、后A。
7.肱骨外科颈、中段、内上髁等处骨折,分别会损伤什么神经?
(上段)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易损伤腋神经,导致三角肌麻痹,肩不能外展,肩部失去膨隆形而成“方形肩”;
并伴有三角区域的皮肤感觉消失。
(中段)肱骨中段骨折时易伤及桡神经,致前臂伸肌麻痹引起腕下垂。
桡神神经穿肱骨肌管时,紧贴骨面,所以骨折时易损伤。
(下段)尺神经在肱骨内上髁后方较易受到损伤,形成“爪形手”。
8.肱骨肌管围成及内容。
又称桡神经管。
围成:
肱三头肌、肱骨桡神经沟。
桡神经、肱深血管。
桡神经穿肱骨肌管时,紧贴骨面,故肱骨中段骨折时易伤及桡神经,致前臂伸肌麻痹引起腕下垂。
9.肘窝的围成,层次及内容。
境界:
上界:
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
肱桡肌;
下内侧界:
旋前圆肌;
肘窝顶: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
底:
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层次:
(浅→深)静脉层、腱膜层、动脉神经层、肌性底、骨性底。
(尺侧→桡侧)正中N、肱动脉以及伴行静脉、肱二头肌腱(中心标志)、桡神经。
10.何谓腕管?
管内通过哪些主要结构?
屈肌支持带、腕骨沟。
(9肌腱+1神经)指浅、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正中N。
腕骨骨折压迫正中N,导致腕管综合征。
11.颅顶软组织分为哪几层?
各有何特点?
分为五层。
浅部三层紧密连接难以分开,合称为临床上的“头皮”。
(1)皮肤:
厚而致密,毛囊、汗腺、皮脂腺、血管丰富。
(2)浅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有结缔组织小梁(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移动性大,颅顶部的“危险区”(5)颅骨外膜:
致密结缔组织,与颅骨易剥离
12.经颞区入颅手术时,该区的境界与层次如何?
位于颅顶两侧。
上:
上颞线;
下:
颧弓上缘;
前:
额颧骨结合部;
后:
上颞线后下段。
由浅入深有5层。
移动性大,易缝合,愈合后切口瘢痕不明显;
上方与帽状腱膜相续,下方与颞筋膜浅层相合;
可经耳轮脚前方进行局部阻滞麻醉,此处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
(3)颞筋膜:
致密,分为浅、深两层,间有颞中血管;
(4)颞肌:
深部有颞深血管和神经。
颞肌和颞筋膜有保护脑膜和脑组织的作用故开颅减压术常从颞区入路;
(5)骨膜:
薄,贴颞骨表面。
与颞肌间有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经颧弓深面和颞下间隙和面部相连。
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面部的出血或炎症可互相蔓延。
13.面部皮肤、表情肌和咀嚼肌分别由什么神经管理?
其神经来源及分支分布如何?
面部的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面肌的运动神经是面神经的分支。
(1)三叉神经:
为混合神经,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大分支。
三叉神经3个主支在面部分布以眼裂和口裂为界,眼裂以上皮肤为眼神经分支分布,口裂以下为下颌神经分支分布,二者之间为上颌神经分支分布。
眶上神经:
为眼神经的分支,由眶上切迹或孔穿出至皮下,分布于额部皮肤;
眶下神经:
为上颌神经的分支,穿出眶下孔,分布于下眼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皮肤;
颏神经:
为下颌神经的分支,出颏孔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
(2)面神经:
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数支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5组分支,支配面肌。
1)颞支:
有1~2支,出腮腺前缘,分布至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上份及耳部肌;
2)颧支:
有1~4支,经腮腺上缘穿出,上部分支分布于上下睑眼轮匝肌,后部分支分布于颧肌和上唇方肌深面。
手术时损伤颞支颧支可导致术侧不能皱额。
3)颊支:
出腮腺前缘,支配颊肌和口裂周围诸肌;
4)下颌缘支:
支配下唇诸肌和颏肌;
5)颈支:
支配颈阔肌。
14.腮腺位于何处?
穿经腮腺的结构有哪些?
腮腺肿瘤时可压迫哪些神经和血管?
位置和毗邻:
位于面侧区,①上缘:
颧弓与外耳道及下颌关节;
②下缘:
平下颌角;
③浅面:
耳大N和腮腺浅Ln;
④前缘:
咬肌、下颌支及翼内肌;
⑤后缘:
乳突、胸锁乳突肌;
⑥深面:
二腹肌后腹、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A、V、后四对脑N。
穿经结构:
纵行结构:
横行结构:
由浅→深为:
面神经的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
腮腺肿瘤时可压迫面神经,引起面瘫;
压迫耳颞神经,引起颞区向颅顶部放射痛;
压迫静脉可引起面部水肿。
还可压迫后4对脑神经和颈内A、V。
15.颈部如何分区?
颈部层次如何?
颈部分为固有颈部和项部
固有颈部:
两侧斜方肌前缘之前和脊柱前方部分,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
项部:
两侧斜方肌前缘之后和脊下方区
皮肤颈浅筋膜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16.颈部深筋膜的组成及主要筋膜间隙有哪些?
颈筋膜是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的深筋膜,包绕颈、项部的肌肉和器官。
分浅、中、深
●颈筋膜浅层(封套筋膜):
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包绕下颌下腺和腮腺。
●颈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内脏筋膜):
包绕甲状腺、甲状旁腺,喉、气管,咽、食管。
形成甲状腺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后部增厚称甲状腺悬韧带)、颊咽筋膜、颈A鞘(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
●颈筋膜深层(椎前筋膜):
位于椎前肌及斜角肌前面,形成腋鞘。
颈筋膜间隙
★胸骨上间隙:
封套筋膜形成;
内有胸锁乳突肌、颈前V、颈V弓、淋巴、脂肪。
★气管前间隙:
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间;
内有甲状腺下V、最下A,头臂干、头臂V,胸腺(小儿)。
此间隙感染、出血、气肿可蔓延到上纵隔。
★咽后间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间。
“咽旁间隙”。
内有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椎前间隙:
位于脊柱与椎前筋膜间。
颈椎结核脓肿破溃经腋鞘流入腋窝
18.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血供及固定装置如何?
被膜:
假被膜(气管前筋膜)真被膜(纤维囊)
固定:
甲状腺悬韧带,甲状腺。
位置:
侧叶(甲状软骨中点~第6气管软骨);
峡部(第2~4气管软骨)
毗邻:
△前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侧叶后内侧(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喉返神经)
△侧叶后外侧(颈总A,颈内V,迷走N,颈交感干)
动脉:
※甲状腺上A与喉上N相邻;
※甲状腺下A与喉返N相邻;
※甲状腺最下A(发自头臂干,10%左右)
19.甲状腺手术需切开哪些结构?
手术中应如何避免损伤相邻的神经和其它结构?
切开层次:
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喉上N内、外支;
结扎甲状腺上A应紧贴腺体上极。
☆喉返N(喉下N);
结扎甲状腺下A应远离腺体下极。
还有避免甲状旁腺被意外切除。
20.气管切开在何处进行?
需经过哪些层次?
气管切开:
最好在第2,3气管软骨环切,正中,后仰,近体表。
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气管软骨环
21.胸膜腔积液时应在何处穿刺抽液?
经胸外侧壁入胸膜腔的手术入路层次?
肩胛线或腋前线第7-8肋间隙中部
经过的层次: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前锯肌或背阔肌或腹外斜肌、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胸膜腔的肋膈隐窝。
22.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如何?
外侧部和中央部→胸肌淋巴结
上部→腋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胸骨旁淋巴结
下部→膈下淋巴结
深部→胸肌间淋巴结
浅部:
两侧相互交通,广泛吻合
23.左右肺根内结构如何排列?
肺根排列关系:
自前向后:
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自上而下:
左肺根:
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
右肺根:
右肺上叶支气管、右肺动脉、中间支气管、右下肺静脉
24.纵隔如何分区?
上纵隔内含哪些主要结构?
解剖学通常采用四分法,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膈、后纵隔
临床上采用三分法,以气管和支气管的前壁以及心包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和后纵隔,前纵隔又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
上纵膈(四分法)内有:
由前向后可为三层
前层(胸腺-静脉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层(动脉层):
主动脉弓及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
后层:
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
25.动脉导管三角的组成、内容及意义如何?
组成:
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
动脉导管(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意义:
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在施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时,注意勿伤及左喉返神经
26.后纵隔的位置?
主要结构有哪些?
后纵隔肿瘤会压迫哪些主要结构?
心包后壁与下部胸椎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题 答案 汇总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