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心理抚养分解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735561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32KB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分解Word格式.docx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分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中的心理抚养分解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只有让孩子依恋你,你才能实现对他的心理控制。
”
“凡有爱的抚养,必须是有唠叨的。
”李玫瑾说,妈妈换尿布是一对一的,有很多语言的唠叨和身体的接触,而幼儿园阿姨换尿布是机械式的。
“所以,孩子初生时一定要由母亲亲自抚养,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
“打开屋子的门和窗”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屋子,他的眼和嘴就像窗户和门口;
如果一个孩子把眼和嘴绷得紧紧的,就像紧紧地关闭了门窗,阳光照不进屋子里。
为什么会这样?
李玫瑾教授给出了答案: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恐惧。
正如很多凶手穷凶极恶,在生活中即非常懦弱,这要从他的童年找根源。
家长们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往往在他12岁左右,却殊不知孩子的异常心理也许早在6岁左右就形成了。
“孩子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孩子在幼小时,大人的陪伴和教育非常重要。
正如,孩子成年后喜欢的食物,取决于小时候父母常给他吃的;
孩子小时候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会变成沉默内向;
小时候没人管,孤弱无助的感觉会伴随直至他长大。
“抚养者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末代皇帝溥仪就是个例子。
”李玫瑾教授说,溥仪年幼调皮,着实把大臣和太监们折腾得够呛,老师拿古代圣贤为例子苦劝也无效,最后还是奶妈出面才“镇”住了他。
“奶妈把小皇帝往怀里一搂,告诉他,大臣太监也是人,以后别折腾人家了好吗?
小皇帝立马点头了”。
听了李玫瑾说的故事,家长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李玫瑾趁热打铁:
“孩子12岁之前是心理抚养的关键期,3岁之前,父母一定要自己带孩子。
当孩子眷恋你,离不开你时,你才对他有教育和控制的能力。
所以家长们要多陪陪孩子。
“糖果训练”培养控制力
李玫瑾认为,现在不少孩子缺乏一个自我控制的教育过程,导致成年后控制力较差。
大人可以这样训练孩子:
给他一些糖果等喜欢的零食,分量比平时多一些,并与他约好,明天的这个时候,如果零食还能剩下来一些,他就能再得到双份零食。
第一次训练时,大多数孩子会忍不住吃掉所有的零食,家长看到了也别吭气。
第二天再按约定,拿了糖果找孩子,哟,违约了?
马上收起糖果走人。
这时候孩子虽然很沮丧,但是明白了控制住“馋虫”的好处。
如果之前家长们做过“说不”的训练,孩子也不敢跟你哭闹。
隔一段时间再训练第二、第三次,孩子们自然会吸取教训,学会自我控制。
杀亲案:
家庭教育的悲剧
“北京李磊杀亲案等这些杀亲案是有共同性的,主要就在于人格方面的缺陷。
”李玫瑾认为,“心理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早期如果没能抚养孩子而形成情感依恋关系,后期就很容易在管理过程中失去管理权,你管他,他就会恨你。
据李玫瑾分析,李磊性格好斗,常与人打架。
这些都体现出他不太成熟、不太懂事的性格特点。
始终令人惊诧的是,作案之后,李磊没有寻找藏身之处,而是选择去海南三亚旅行,被捕后还称“三亚真好,如果有来生,一定来三亚”。
“他杀了那么多人,还有心思去享受。
那么对这种人而言,藏起来是很痛苦的,是需要忍的。
他忍不了,就一定要挥霍。
”据报道,李磊在逃亡期间疯狂挥霍,每天花钱过万元。
李玫瑾分析认为,李磊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缺陷。
接触了很多耸人听闻的杀人案件之后,李玫瑾发现,早期的教育和抚养,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她利用自己的博客“农家小院”来发表“心理抚育”系列博文。
她写道:
“只有建立了幼儿对抚养人的依恋,才能发生幼儿与抚养人的‘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这种含有感情成分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
如果人在生命的初期没有形成过这种心理依恋关系,那么,人的心理异常发展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这种人容易形成冷漠、拒绝他人、无情残酷等性格。
李玫瑾认为,父母一定要亲自抚养孩子,“要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感,同时还要有性格方面的教育,要让他想到别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她认为,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性格教育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弱能的情况,体现为自尊心特强、脾气大。
“当其成年以后,只要遇到问题,遇到麻烦,就有可能出现危险的结果。
他不会用复杂的方式处理,只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
李磊就是其中的典型,情感教育的不连续和性格的缺陷,使他最终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骨肉至亲。
“当你拥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李玫瑾教授说,“可惜的是,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试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学会对孩子说“不”
孩子没人照顾不行,但过分宠爱也不行。
李玫瑾教授说,许多“逆子杀亲”案件的凶手,很多是小时候父母惯出来的。
小时候惯得太厉害,长大后再管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子”倾向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家长们要学会“恩威并施”。
在李玫瑾看来,孩子3~6岁期间一定要进行性格培养。
在6岁之前对孩子说“不”,他可能会哭闹、打滚,最后仍会服从;
要是拖到12岁以后再说“不”,孩子可能会反抗,比如离家出走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极端方式。
如何对孩子说“不”?
李玫瑾教了家长们一招,孩子哭闹、不听话的时候,要遵循“四不”原则:
不打、不骂、不急于讲道理、不走开。
家长只需做一件事——把孩子带回卧室或书房,关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教育。
首先告诉孩子,今天这件事是你不对,然后可以笑眯眯地坐下,看孩子哭闹。
等孩子哭累了,再找条热毛巾帮孩子擦擦脸。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要是不吃这一套,家长们也可以先问他“你这样做对吗”?
在孩子争辩的时候,静静地盯着他看,等他安静下来。
总之,家长需要表达一种态度:
这件事是你不对,你再闹也没有用,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孩子不吭气了,这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一个商量的机会。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想法就好好跟大人说,我们会好好考虑。
比如,想吃第二根冰棍?
现在不行,下午几点以后可以吃;
想买玩具?
现在不行,期末考试以后我们再买。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李玫瑾教授常常听到朋友的抱怨:
我的孩子有这个那个毛病,怎么改啊?
在她看来,问题的根源常常在父母身上。
大人们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家长们于是开始了“现场学习”。
有位母亲举手提问:
9岁的女儿特别爱哭,被老师批评了哭,与同学有矛盾了也哭,怎么办?
李玫瑾分析说,这跟孩子小时候被照顾得太周到有关。
在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不要做任何事情,让她哭个够。
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有反应,反而不好。
如果事发原因很重要,家长可以干预一下;
如果不重要,可以暂时不理睬。
另一位母亲诉苦说,自己送孩子上了一些兴趣班,如围棋、钢琴、舞蹈等。
刚开始孩子进步很快,现在却出现了逆反心理,对大人的督促非常抗拒。
李玫瑾表示,家长的过度控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由度少了,产生了排斥心理。
每天给孩子安排1/3的时间学习就够了,其余时间让他自己玩耍。
另外,家长送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目的性太强了,比如学钢琴不是为了欣赏音乐,而是为了考级。
要是把它当成一件好玩的事情,孩子学会弹一首曲子,全家人一起唱,其乐融融,孩子也就有动力了。
一名家长紧接着问,孩子7岁多了,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去别人家时不仅要吃东西,还要把东西带回来。
这是不是自私?
大家都笑了起来,李玫瑾也笑着建议说,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比如在大家庭的聚会中,交给他一个任务:
把切好的西瓜等水果食物,给每一个人分发过去,形成与别人分享的习惯。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李玫瑾教授提出,青春期(13-18岁)是成长转折的关键期。
心理变化出现几种情况:
独立意识增强,尊重意识增强,逆反心理突出,抽象能力+想象内容不平衡,同伴影响力上升,性意识觉醒。
面对这些变化,李教授认为要了解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可能是学校学习的失败——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比较和竞争,学校教育的模式是同一模式,容易忽略素质差异。
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要适时对教育方式进行调整:
1、命令变商量
2、以朋友般的态度尊重待之
3、让孩子为家庭的重大问题分忧分责
4、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
5、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
6、关注孩子的兴趣取向,尽可能共同欣赏,引导良好的兴趣
7、要给孩子以信任
8、为他的善良、成长、负责的表现而骄傲!
李教授还指出了父母在进行青春期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
一、有些话要点到为止。
父母要管住自己的嘴!
二、当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时,1、对孩子的兴趣表示肯定;
2、经常与他讨论他感兴趣的内容;
3、鼓励并拓展他发展其他的有益的兴趣;
4、不要太焦虑
三、当发现孩子初恋时,对策——给孩子写封家书,祝贺孩子长大了,有很好的社会性发展;
告诉孩子你的恋爱开始于何时,有何感想;
告诉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其中的道理与责任;
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让他把握分寸。
(中学可以交朋友,但不要确定男女朋友关系。
)帮助孩子提高鉴赏异性的水平。
二、有一万个理由,都不可原谅
时代周报:
近期发生了数起震惊全国的杀害儿童等无辜者的案件。
目前社会上出现一种声音,存在“报复社会”一说,媒体报道也多有集中于凶手多元、矛盾的人性,困窘的生活,这样的视角存在什么盲点吗?
李玫瑾:
这些行为伤害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于这类犯罪,我们全社会的态度应该很鲜明,不能把这种原因归为社会,也不能归类于弱者,这是不正确的,还有谁比孩子们更弱的?
如果允许这种方式的话,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疯狂,所有人都会疯狂。
我在第一起案件发生后,曾经说过这个话,这种案件就应该当场击毙犯罪分子,绝对不让它再拖延,只有这样才能震慑这些犯罪人,因为这些人在他发狂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
在这类案件上,全社会的态度应该一致起来,不管你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杀害弱小的孩子都是不可原谅的,这是无耻的行径,不是有情可原的犯罪。
如果我们在这问题上非常果断,非常坚决,社会态度非常一致的话,这类案件就会减少。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犯罪类型,这些人的心理问题其实我们很清楚,他们往往是在能力上已经出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长 中的 心理 抚养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