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3518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54.23KB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概要商务星球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
称为低纬度,30°
~60°
称为中纬度,60°
~90°
称为高纬度。
5.20°
W和160°
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
6.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
说明:
经度小于20°
的西经在东半球,经度小于160°
的东经也在东半球;
其余在西半球。
(小小在东,大大在西)
7.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这点的地理坐标,可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经纬网的用途主要有航空、航海、军事、旅游、救灾等。
8.普通经纬网的判读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
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产生是地理现象有:
昼夜现象、时间的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温度带的划分、季风。
4.地球上的时间东边比西边早,东西方向上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5.经度每隔15°
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以中时区为界,分为东时区和西时区。
东12区和西12区合并为一个时区。
示意图如下:
(1)东边时间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5°
,时间相差1小时;
(2)东经在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
(3)北京时间就是东8区区时,纽约在西5区。
6.时间计算:
(1)已知某时区区时,求另一时区区时:
区时=已经时区区时±
区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西边用减号)
(2)已知某地经度,求它所在时区:
时区数=(度+7.5°
)÷
15(结果取整数)
7.二分二至日:
(1)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
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
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
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它们之外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2)3月21日前后(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
在6月22日前后(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但依然昼长夜短;
在9月23日前后(秋分),太阳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
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继续变短;
在12月22日前后(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
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但依然昼短夜长;
直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出现极昼极夜情况、季节都相反。
(3)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3、4、5月作为春季,6、7、8月作为夏季,9、10、11月作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为冬季。
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终年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四季变化最为明显。
示意图:
①箭头的两层含义:
“↑”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表示北半球此时白昼变长。
②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上半年:
春分日后1天到秋分日前1天(3、22—9、22),昼>夜
下半年:
秋分日后1天到次年春分日前1天(9、24—次年3、20),昼<夜
8.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个温度带:
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9.夏至日光照图的判读:
1先作晨昏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分地球为昼、夜半球。
2阳光照射纬线的长短比例可以判断昼夜的长短关系。
以此得到:
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3光照图的化繁为简判读法:
看北极地区(或北极点)出现极昼则为夏至、出现极夜则为冬至。
4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第二单元地图
一.地图
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熟记地图上常用图例(P30)
2.在地图上辨明方向有三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是北方;
③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3.东西方用经度来判断:
①都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
②都是西经,度数小的在东;
③一个东经,一个西经比较,把度数相加,和大于180°
,西经在东,和小于180°
,东经在东。
4.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
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
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
二.地形图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A与B的相对高度等于A的海拔减去B的海拔(或者高减低)。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5种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P32)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从等高线上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4.掌握山峰、陡崖、鞍部、山谷、山脊这5种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33)。
5.地图的应用:
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
地形图在军事指挥和工程建设中作用大,地形图在公路、铁路建设种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择,修路要尽量避开陡崖。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一.海陆分布
1.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简单的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陆地集中;
东半球和西半球比较,东半球陆地集中,但是地球不管怎么划分为两半,海洋面积都是大于陆地面积。
2.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深度最大,岛屿数量最多,水温最高;
北冰洋纬度最高,冰雪覆盖。
3.重要的州界线:
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②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⑤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4.要掌握的内容:
①七大洲的形状辨别;
②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乌拉尔河、青藏高原、落基山山脉、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等的位置;
③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④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5.陆地地形之最(P38)。
①里海是最大的湖泊。
②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极地区,属于北美洲,在美洲版块,是丹麦的属地。
③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的。
④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位于非洲。
⑤七大洲中,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最热非洲,最冷南极洲。
二.海陆面貌
1.各大洲地形特征:
①亚洲:
地形复杂;
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②非洲:
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
③欧洲:
以平原为主;
④美洲: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⑤大洋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⑥南极洲:
冰雪覆盖。
2.陆地最低点是死海,位于亚洲西部;
海洋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部。
3.东西半球图:
填上七大洲四大洋。
三.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是指地球内部的力;
外力是地球外部的力量。
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板块挤压或者张裂等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
流水、风力、海浪、人类活动等是地球外力作用的表现。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3.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这6大板块。
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板块运动有两种,挤压和张裂。
挤压的地方容易形成高山或者海沟;
张裂的地方容易形成裂谷或者海洋。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红海不断扩张(原因:
红海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所以不断扩张)、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地中海不断缩小、大西洋扩张等现象。
5.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关,凡是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最大)。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气候与生活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
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雾、霜冻等来描述。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所以气候用气温和降水情况来描述。
2.考点:
能够区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句、识别常见天气符号。
3.天气、气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1)世界各地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气候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气候条件。
①南船北马、南水稻北小麦、南柑橘北苹果等例子的解释;
②灾害性的天气、气候异常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例:
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冰雹、寒潮(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气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
并伴随偏北风的天气过程。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
(2)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一方面人类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人类的活动不当会导致气候恶化。
☆重要内容:
三大气候问题
①全球气候变暖
原因:
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二氧化碳增多;
森林破坏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后果:
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处。
②臭氧层空洞←使用制冷设备向大气排放氟氯烃
③酸雨←燃烧煤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二.气温、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年级 上册 知识点 概要 商务 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