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73114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25KB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
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
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
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
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
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移交。
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官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
“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
B.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
C.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D.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B.作为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
C.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指阙言事。
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
反之,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
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D.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文学类阅读(13分)
侯仁之:
城市的知音
①1932年,“一·
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
弟弟的那句话是:
“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
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
”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
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
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侯仁之进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
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
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
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
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
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
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
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反驳道:
“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
”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瀵进行考察。
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
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
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
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
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
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⑦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
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
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
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
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
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
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侯仁之曾说:
“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
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
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
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
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
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
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
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
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
“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⑩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
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4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
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
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
中的重要价值。
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
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
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5.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6.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
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出生在云南弥勒的朋普镇息宰村,1913年考取留学比利时公费生。
他先后在比利时、法国的四所大学攻读。
他给父亲的信中说:
“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以努力读书为要。
”留学8载,熊庆来坚定了他“科学救国”的理想与信念。
在法国名师的指点下,他发表了一系列数学论文,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
1921年秋天,东南大学聘请28岁的熊庆来为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在此任教的5年间,熊庆来讲授了十多门课程,编写了包括《球面三角》等十几种讲义。
1926年,清华大学聘请熊庆来参与筹办算学系。
他在清华算学系增设研究部,这是国内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
他编写的教材《高等算学分析》,被商务印书馆收入第一批“大学丛书”出版,成为全国大学算学系的必用教材。
1932年,他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士召开的国际数学会议,会后到巴黎的研究所研究函数论,两年间写出《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论文。
1934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无穷极定义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
这也确立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并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
1937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和教授的熊庆来收到了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聘请他回滇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电报。
他与龙云约法三章,龙云允诺后他即决定放弃清华的优裕条件,回滇服务于桑梓。
上任伊始、熊庆来便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从全国各地聘请专家充实云大教师队伍。
动物学家崔芝兰,数学家赵访熊,社会人类学家吴文藻,文史专家顾颉刚等各学科的专家及一批后起之秀陆续做了云南大学的教授。
抗战时期办学经费困难,熊庆来想方设法四处筹集,得到美国罗氏基金的多次资助,昆明富商董澄农先生捐建了澄农馆,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建了映秋院。
在他的努力耕耘下,到1938年,云南大学有了文法、理、工、医、农五个学院,云大正式成为国立大学。
自1937年至1949年,熊庆来在云南大学任了12年的校长。
这12年,是“云南大学的黄金时代”,在1946年,熊庆来领导之下的云南大学被《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作为世界著名的中国15所大学之一列入该书。
熊庆来自早年从事教育工作起直到晚年,他把几乎毕生的心血与时间都花在中国教育事业上,只要是人才,他就会毫无保留地帮助他、培养他。
1931年的一天,熊庆来在《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数学论文,论文的作者华罗庚引起了他的注意,此时的华罗庚是金坛中学的一名小庶务员。
熊庆来马上写信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又破格让清华算学系招进了华罗庚。
在能庆来的精心培养下,华罗庚写出《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等数十种专著,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里,熊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福建省 莆田市 第七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