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730900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846.46KB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3】时钟5时敲5下,8秒敲完,敲10下需要几秒?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关秒的间隔计算,解答时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解答。
时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如下图),需要8秒钟,也就是说1个间隔是8÷
4=2(秒);
同理,敲10下会有9个间隔,这样可以计算出需要的时间是2×
9=18(秒)。
5-1=4(个)8÷
4=2(秒)10-1=9(个)2×
9=18(秒)
敲10下需要18秒。
【例4】8路公共汽车每15分钟发车一次,丫丫到达公交站时是7:
08时,结果发现7:
05时已经经过了一辆公交车,她还要等多长时间才能等到下一辆公交车?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发车时间与发车间隔之间的关系来解答乘坐公交车问题。
解答时,先求出下一辆公交车到站的时间是7:
05+0:
15=7:
20,再求出需要等待的时间是7:
20-7:
08=12(分)。
7:
207:
08=12(分)
还要等12分钟才能等到下一辆公交车。
【例5】解放军叔叔排成6米长的队伍跑步前进,他们要以每秒2米的速度经过一座长12米的桥,从排头上桥到排尾离开桥,需要多少秒?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图示法解答队伍过桥问题。
解答时,抓住队伍的排头,以排头为标准发现,队伍排头上桥,到队伍尾离开桥经过的路程是6+12=18(米)(如下图),已知队伍每秒走2米,求队伍经过桥的时间就是求多少个2是18,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式为18÷
2=9(秒)。
6+12=18(米)18÷
2=9(秒)
需要9秒。
【例6】妈妈从镜子中看到小虎是从6:
15开始做作业的,小虎做完作业后,再看桌面上的时钟,这时正好也是6:
15。
问小虎做作业花了多长时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镜子中的时间”。
解答时,先明确的是镜子是反的,镜子里的时间6点15,实际应该是5点45分(如下他),所以写作业经过的时间是6时15分-5时45分=30分钟。
妈妈镜中看到的时刻6:
15,实际时间就是5:
45
6时15分-5时45分=30分钟
小虎做作业花了30分钟的时间。
【例7】1人唱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趣味时间问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意,抓住“合唱”这一关键词,不要被数字迷惑。
这首歌的长度是一定的,就是唱这首歌用的时间是一定,18个人合唱这首歌用的时间和一人长这首歌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还是2分钟。
合唱需要2分钟。
【例8】火车9:
20开车,李华从家到火车站要35分钟,李华最晚几时几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来解答“赶火车”问题。
解答时,先计算出从家到火车站的时间与开车前停止检票的时间和为35+5=40(分钟),然后再计算出从家最晚的出发时间为9:
20-0:
40=8:
40。
35+5=40(分钟)9:
40
李华最晚8时40分从家出发才能赶上火车。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一)
【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个加数的十位是4,另一个加数的十位是3,它们和的十位是(
)。
A
7
B
1
C
7或者8
D
8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加法的进位问题。
解答时要分两种情况考虑: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满十不需要向十位进一。
此题目没有提供个位上数字的信息,所以两者都要考虑,所以可能是7也可能是8,选C。
C
【例2】妈妈花了650元买了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子,上衣和鞋子的价格都是几百几十数,上衣和鞋子的价格分别是(
)元。
350和250
270和380
C
50元和600D
330和330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此题注意,答案C是一个干扰信息,50元与600元的和是650元,但是不符合另一个条件(都是几百几十数)。
通过计算发现只有270+380=650且满足都是几百几十数,其余答案不符合条件。
B
【例3】丁丁和冬冬是环保小卫士,丁丁收集了385节废旧电池,冬冬说:
“我收的比你多,我收了大约420节,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数字之和是最大的一位数。
”冬冬收了(
)节废旧电池。
419
421
399
418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排除法来解答数字组合问题。
解答时注意答案要符合“大约是420”和“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数字之和是最大的一位数”这样两个条件才行。
最大的一位数是9,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数字之和是9,大约420节,1+9=10,2+1=3,9+9=18,1+8=9,所以只能是418。
D
【例4】小茜在做一道减法题时,错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7,减数个位上的5看作8,结果得到的是592。
你知道正确的差是多少?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已知被减数十位上的2抄成了7,结果差就多了70-20=50;
减数个位的5抄成8,结果差就减少了8-5=3;
所以最后得到的差比正确的差多了50-3=47,正确的差是592与47的差,应是545。
解答此类问题注意:
根据减数不变,差随被减数的增加而增加,随被减数的减少而减少。
被减数不变时,差随减数的增加而减少,随减数的减少而增加。
70-20=508-5=350-3=47592-47=545
正确的商是545。
【例5】小明做加法时,把个位上的6看成了8,把十位上的3看成了5,结果得800,这道加法实际应是多少?
已知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6看成8,把十位上的3看成5,也就是把一个加数36错误的看作58来计算,结果得800,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用错误的结果800减去58就可以求出原来的哪个加数,即800-58=742,再用742+36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800-58+36=742+36=778
这道题实际应得778。
【例6】把3、6、9、12、15、18、21、24、27填在合适的方格里,在横行、竖行、斜行上的三个数的和是45。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答“九宫格”问题。
解答时,先观察这几个数会得出3+27=30、6+24=30、9+21=30、12+18=30,它们加15后得45,这样就有3+27+15=45、6+24+15=45、9+21+15=45、12+18+15=45四种情况。
另外6+27+12=45、6+21+18=45、18+3+24=45、24+9+12=45,所以“把3、6、9、12、15、18、21、24、27填在合适的方格里,使每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得45”有4种排法。
【例7】在□中填上合适的数字。
3□0□50
+□7□-3□0
920480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解答数字谜为。
解答时,无论加法还是减法,一般先从个位开始分析和思考,然后逐位推理分析出每个数位上未知的数,最后求出答案。
(1)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和也是0,所以可以推出另一个加数个位上也是0;
一个加数的十位上是7,和的十位是2,想:
谁加上7的结果有2,只有5,这样可以推出十位上□中的数是5;
最后想百位,一个加数百位上是3,还有一个进位的1,最后和的百位上的数是9,所以百位上的□中因是9-3-1=5。
(2)被减数十位上是5,差的十位是8,想:
5-?
的结果与8,只有7,这样得出减数的十位上是7,最后想:
?
-3=4,注意借走的1,得出3+4+1=8,这样得出被减数十位上是8。
350850
+570-370
【例8】豆浆机每台售价是699元,榨汁机每台售价是270元,妈妈带1000元可以购买吗?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估算法解答购物钱数够不够问题。
解答时,先把699看成700,把270看成300,这样虽然可以得出700+300=1000,但是还是购买的,因为估算时,把699看成700,270看成300,都是估大了些,所以够买。
699+270≈700+300=1000(元)
可以购买。
第三单元测量
【例1】1千米和1千克比较(
)。
A.1千米大
B.同样大
C.无法比较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千米和千克是两种不同的单位。
解答时先明确:
它们一个是长度单位,一个是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不具可比性,所以它们无法比较,选择答案为C。
C。
【例2】小凯从家到学校有250米,他每天上学要往返两次,小凯每天上学要走多少千米?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来解答问题。
解答时注意
理解“往返两次”的意义。
往返一次即一来一回,有两个250米,往返两次就有4个250米,这样得出每天要走250×
2×
2=1000(米),最后进行单位换算1000米=1千米。
250×
2=1000(米)1000米=1千米
小凯每天上学要走1千米。
【例3】蜗牛从15厘米深的杯底往上爬,每爬3厘米用3分钟,然后停2分钟,蜗牛从杯底爬到杯子口要用多长时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分组法来解答蜗牛爬杯子问题。
解答时,先明确蜗牛每爬3厘米,需要3+2=5(分钟),它可以作为一组,也就是一个周期来对待,这样可以得出:
爬6厘米用10分钟,爬9厘米需要15分钟,爬12厘米需要20分钟,当爬到15厘米时,就到杯子口,不需2分钟的休息时间了,所以一共需要20+3=23(分钟)。
3+2=5(分钟)5×
4=20(分钟)20+3=23(分钟)
蜗牛从杯子底部爬到杯子口需要23分钟。
【例4】一条彩带长2米,把它剪成长度一样的5段,要剪几次?
每段长几分米?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剪彩带的次数和段数问题。
解答时先明确,剪成5段需要剪4次(如下图),剪出的段数总比剪的次数多1,这样先把2米转化为20分米,接着求出用总长的20分米平均分成5段后的长是20÷
5=4(分米)。
5-1=4(次)2米=20分米20÷
5=4(分米)
要剪4次,每段长4分米。
【例5】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观赏了庐山瀑布后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尺”是我国传统的长度单位,你知道“三千尺”有多长吗?
约合多少千米?
(请查找资料,把你了解到的相关知识记录下来)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千米和尺的互化。
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单位间的进率。
三尺为一米,则3000尺换算为米,用3000除以进率3为1000米;
把1000米换算为千米即可。
3000÷
3=1000(米)1000米=1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重点 练习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