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教育理念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727186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16KB
无为教育理念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
《无为教育理念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为教育理念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庄子?
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就充分体现了无为之道。
无为之道是养生之道,亦可谓教育之道。
教育中渗透无为之道,便形成了一种思想和方法――无为教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
无为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自醒地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升华和认识的飞跃。
由此,“无为教育”不是管人,而是发展人;
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进入生活;
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思考和创造;
不是规矩和约束,而是独立和自由;
不是叫学生死记硬背别人的思考,而是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产生自己的思考并不断创造。
最有教育艺术的是,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这可谓“不教而教”。
(二)“无为教育”是一种大教育思想
以“不教而教”为主要特征的“无为教育”反应了一种特定的教育过程。
它要研究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和技巧,如何使教育魅力无处不在;
研究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即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开悟过程及规律。
“无为教育”充分体现了在实施任何教育的过程中都应体现出如下的特点:
1.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意图的隐蔽性。
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意志转化为学生的意志,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于活化了的学生的主体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教育行为的自然性
教育渗透于学生生活之中,甚至就是一种生活,而不是远离生活。
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
学生在教师因势利导中提升生活。
3.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教师没有进行直接灌输和冲突式的说教,而是通过熏陶感染等方式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无为”中实现“有为”。
这种间接手段往往更有力量。
4.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师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影响深远。
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教学,自然,教师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上。
因此教师示范,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而且要体现出思维品质和哲学高度,应既是学科课,又是哲学课,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启迪智慧。
5.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导演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6.学习过程的体验性
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
“无为教育”就是使学生在教育情境中感悟人生、探索真理、感受智慧之美。
这时的学习就是一种体验。
总之,“无为”与“有为”是教育的辩证法。
二者的有机统一,把教育带入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
(三)“无为教育”是对人本主义教育的超越
人本主义教育片面强调学生内在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无为教育”超越了人本主义的教育。
其一,“无为教育”同样承认学生具有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但是,“无为教育”不只重视先天潜能的开发,还强调后天素质的塑造与培养;
注重培养完善的人格,全面塑造学生各种优良品质,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可见,“无为教育”真正实践着素质教育思想。
其二,“无为教育”同样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同时强调学生潜能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
学生是需要点燃的火把。
因此,“无为教育”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不过教师的教育意图是隐蔽的,行为是“自然”的,手段是间接的。
教师主导作用存在于活化了的学生主体活动之中,并通过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发挥。
可见,“无为教育”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是二者最完美的统一。
二、“无为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体验活动――体验作品感性的形象、性格、情节、技巧和意蕴等――学生在感知、想象、意会、领悟中真真切切地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体验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也是无为教育的核心。
无为教育反对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主张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自省地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升华和认识飞跃。
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
体验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途径。
(一)学会阅读,需要体验
阅读教学是重视感受、体验、咀嚼的过程。
完成这个过程需要读进去感受、体验、储存;
走出来整体地审视、质疑、推求;
再进去体验、咀嚼、理解;
再出来讨论、争鸣、补充,逐渐走向正确。
可见,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的阅读;
没有体验就不能真正地感知语言文字,不能理解吸取营养;
没有体验,就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语文阅读教育终极的价值不是授人以鱼(知识),也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技能),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受教育者生存的需要;
我们需要的阅读教育能全面地提升人自由发展的潜能。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无限丰富性、综合性。
它蕴含着说不尽道不完的与人类生命相关的思考与体验。
因此我们的语文阅读需要从“人”的基点出发,在回归人的生命本体上思索,用对话、体验、感悟,开拓更丰富多样的阅读空间,从而为健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出探索。
(二)学会作文,需要体验
作文是写出来的,只有多写,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写,就是体验,一种审美体验,具体指生活体验、感情体验和语言运用体验。
首先,只有生活体验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心态,他们的作文才得以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得自然,才能张扬出自我的个性。
其次,情感体验是作文的灵魂。
只有感情真挚,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白居易的这段论述启示我们:
作文教学,应当首先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并将情感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再次,作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积累能让学生掌握许多活生生的语言材料;
感悟能使学生体味和理解语言的精妙,并逐步形成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悟性、直觉、感受,其实质仍然是体验;
体验语言就是体验一吐之后的愉快,体验遣词造句之妙,体验巧妙构思的魅力,体验创造的伟大崇高,体验……,可使学生的作文来自原汁原味的生活状貌和感受,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带有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带有对生活的精神感受。
总之,在体验中探索,学习作文。
(三)学会做人,需要体验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环境在人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
而环境、生活对人的教育作用是通过人的体验实现的。
它通过学生的体验施教,不见学校、教师和教材,但处处又似乎是学校、教师和教材;
使学生在一定的人生情景中,体验人的特质和人类关系,体验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体验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和按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效应,体验理解和关怀人的情感。
综上所述,体验是情感的投入,是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没有情感投入,没有积极的人生追求,就不会有体验。
教育要保证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创造的激情,就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在体验中学会学语文,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创造、提升人生。
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
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得到对知识的真切体验,做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以求知,知更行”,“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三、“无为教育”在语文教育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任何新思想都要经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无为教育”也不例外。
在将“无为教育”理念运用于语文教育的实践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它的效能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一)坚持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个性化为基础
教育民主化要求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一个主体地位上来对待,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当围绕学生设计与实施;
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它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能够是,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
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今天和未来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观,实现教育人道化和个性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普遍趋势。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世界教育改革,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教育民主化和个性化的旗帜,并以此作为教育走向新世纪的标志。
人们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学会合作”等一系列具有民主色彩的口号,这表明了世界教育改革已把发展学生的个性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可以说,世界教育几经起伏,其重心开始转向了人的个性,终于把“学生的价值”、“学生的个性”置于应有的位置。
只有实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个性化,才能保证“无为教育”的贯彻,才能真正实现人本主义的超越;
才能把“无为教育”应用到各种教学中去,也才能保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保证“无为教育”实施主体的专业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日益认识到教师在整个教育领域内的关键性作用,随着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教师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应该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志,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自主性,成为教育教学方面的“临床专家”,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和学生在认知、情感、学习等多方面的需要。
也只有教师朝着专业化方向不断迈进,才能真正为教育创新打下厚实的基础。
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我国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这是需要不懈地努力的。
“无为教育”是教育的艺术,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只有教师具有了完备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健全的专业情意,才能真正的实现“无为教育”,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无为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贯彻实施,才能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
(三)深刻理解体验教育是真正的创造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是学习者逐步获得感性认识的教育过程。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是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它不限于教室,而更多的在教室以外的空间。
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大致分为模拟体验与趋势体验。
其重要价值在于通过活动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更使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对现象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并将其转为行为的原动力。
语文教育就是如此,但语文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为 教育 理念 及其 语文教育 中的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