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25201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77KB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
《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几种个案社会工作模式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次,当前的压力,迫使早期的问题显现出来;
第三,对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欠缺而无法有效应对外在环境的要求。
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这3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认为人际沟通就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就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认为每个人都就是有价值的,即使就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她们也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2)治疗技巧
①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就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与反思性(reflective)直接治疗技巧。
前者就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与想法。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与探索-描述-宣泄。
支持就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与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与认可;
直接影响则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
探索-描述-宣泄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与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调整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
后者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与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与想法。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与人格发展反思。
现实情况反思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分析的技巧;
心理动力反思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与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
人格发展反思则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与评价自己的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②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就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邻里与社区管理人员等,它扩展了个案服务介入的焦点,构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技巧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依据生理医学模式,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与治疗三个实施阶段。
这三个实施阶段相互影响、紧密关联,形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自身的特点。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情境中了解服务对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研究阶段就是指从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到完成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资料的收集。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在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过程中,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情境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阶段就是指对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寻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与过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
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与分类诊断。
心理动态诊断就是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
缘由诊断则就是对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分类诊断就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阶段就是指对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与人际关系失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整与修补。
它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主要用于5个方面的治疗工作:
一就是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
二就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
三就是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
四就是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
五就是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思想来源植根于行为治疗原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贝克(A、T、Beck)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认知治疗理论,强调认知因素对人的行为与情绪的影响,成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重要思想来源。
为了扩展服务的效果,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寻求与探索将认知与行为因素结合起来的服务模式,形成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史华哲(R、Schwartz)1982年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包含2个基本假设:
一就是认知对人的情绪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就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与情绪。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假设,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日常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就会影响人们的情绪与行为,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知与情绪。
这样,认知、情绪与行为就会围绕着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形成相互影响的循环圈。
可见,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结为认知、行为与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从认知、行为与情绪3个方面同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就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短期治疗模式,关注服务对象的此时此地的经验与感受。
当然,它同时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创伤经历与儿童早期的发展状况等。
一般情况下,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
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
每次面谈的时间以45分钟左右为宜,每周1次。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主要包括:
①个案概念化。
根据服务对象的心理结构与问题的特性,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个别化,以适合具体的具案。
它要求从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设计针对具体问题的服务介入计划。
而不就是相反,依据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原理直接安排治疗活动。
②合作式的治疗关系。
治疗师依据理解、友好、同理等原则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治疗关系,组成调查研究小组,一起观察、一起建立问题的假设、一起设计与执行服务治疗计划等。
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中,服务对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她们可以参加治疗计划的讨论,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③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法,她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就是通过问答、交谈、争辩、诱导或暗示,把学生导向预定的结论。
社会工作中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即通过采用对话式提问调动服务对象的好奇心与探索能力,揭示服务对象的无效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强调让服务对象参与具体的学习过程,而不就是强迫服务对象接受所谓的治疗理论与概念。
④结构化与心理教育。
通过让服务对象设计日程的安排与提供反馈的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规划自己的生活安排,提高服务对象的学习能力,最充分地发挥面谈辅导的治疗效果。
而心理教育就是指运用服务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呈现治疗的概念与要点。
当然,在运用心理教育的治疗技巧时,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如自助的读物、手册与量表等。
⑤认知重塑。
通过认知中错误的辩论、理性选择方式的列举以及认知排演等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与改变无效的自动念头与图式,加强服务对象的理性认知的能力。
(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就是在行为治疗模式基础上结合认知治疗的要素而产生的,它形成的目标就就是想克服行为治疗模式与认知治疗模式的限制,把人的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与外部的行为调整结合起来。
因此,认知行为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行为治疗模式与认知治疗模式,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
①认知与行为因素的结合。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与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
这样,借助于对人的内部意识过程的了解,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服务对象行为变化的规律,把认知与行为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
②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
行为治疗模式注重人的行为的改变与学习规律,认知治疗模式强调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与方式。
实际上,人的行为改变一定涉及内部信息的加工过程;
同样,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的改变通常也会带来人的行为的变化。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瞧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瞧到人的认知加工的特点,使内部与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
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
这种趋向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种倾向就是发展出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另一种倾向则发展出不良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
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就是相对的,它受到环境与周围她人的影响。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与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
A代表引发事件(activationevents),就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
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beliefs),就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知与评价;
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与行为(consequences)。
通常认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与行为都就是由引发事件直接导致的,但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与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的影响。
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瞧待引发事件,像要求自己所遇到的人都喜欢自己,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与行为上出现困扰。
所谓非理性信念就是指那些把特定场境中的经验绝对化、普遍化、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与观点。
所谓绝对化就是指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
普遍化就是指服务对象把自己对某件或者某些事情的瞧法概括为所有事物的普遍特性;
抽象化就是指服务对象把具体场境中得出的经验抽象为一般的准则。
因此,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情绪与行为困扰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协助服务对象质疑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形成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
①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进行探寻与识别的具体方法。
它主要包括:
一就是反映感受。
让服务对象具体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各种感受,从而识别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二就是角色扮演。
让服务对象扮演特定的角色,重新体会当时场境中的情绪与行为,了解情绪与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三就是冒险。
让服务对象从事自己所担心害怕的事,从而使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呈现出来。
四就是识别。
根据非理性信念的抽象、普遍与绝对等不符合实际的具体特征分析、了解服务对象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②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即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个案 社会工作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