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15726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71.40KB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环境状况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水环境
(一)基本状况
1、地表水
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重污染区域环境有所改善,但平原河网水质仍普遍较差。
2007年全市64个市控以上监测断面中:
Ⅰ-Ⅱ类优水质断面数11个,占总数的17.2%,较2006年减少3.1个百分点;
Ⅲ类良水质断面数12个,占总数的18.8%;
Ⅳ类轻度污染水质断面数21个,占总数的32.8%;
Ⅴ类中度污染水质断面数11个,占总数的17.2%;
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断面数9个,占总数的14.1%,较2006年减少4.7个百分点。
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43.8%,比2006年减少6.2个百分点。
表12006-2007年全市64个市控站位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
年份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优于Ⅲ类比例
功能达标率(%)
2006
6.3
14.1
18.8
28.1
39.1
50
2007
4.7
12.5
32.8
17.2
36.0
43.8
图1全市各水系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比较
(1)甬江水系
甬江水系水质属轻度污染,水质优、良的断面比例占55.0%,无劣Ⅴ类重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的断面比例占65.0%,较2006年水质优、良率下降10个百分点,功能达标率降低15个百分点,但整体水质状况等级未变。
姚江干流水质以Ⅲ类为主,水质优、良的断面比例占71.4%,功能区达标率42.9%,较2006年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下降28个百分点,整体水质状况有所下降。
甬江水系目前主要受生活污染影响。
(2)平原河网
在34个监控断面中,水质优、良的断面比例占14.7%,功能达标的断面比例为26%。
市区内河为轻度污染,既无优、良水质断面,也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的断面比例占28.6%,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
月湖水质保持Ⅳ类,符合景观用水要求。
鄞州河网污染相对比较重,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
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均为零,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
镇海河网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水质优良率和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均为零,功能达标率为100%。
北仑河网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
慈溪河网以劣Ⅴ类水质为主,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
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占60%,水质优、良率为零,功能达标率20%。
宁海内河以Ⅰ-Ⅲ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水质优、良的断面比例和功能达标比例均为66.7%,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占16.7%。
象山内河以Ⅴ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
水质优、良率33.3%,Ⅴ类中度污染断面占66.7%,功能达标率为零,总体水质状况趋好。
(3)湖库
我市大中型水库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山溪源头,人为污染影响较少,水质较好,多数为Ⅰ~Ⅱ类水,梅湖水库为Ⅲ类水,东钱湖为Ⅳ类水,主要污染项目为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
按富营养化指标评价:
全市大中型湖库基本保持中营养,其中梅湖水库为轻度富营养,水质趋于恶化;
东钱湖处于中营养与富营养化的临界边缘区,水质较2006年有所下降。
2、饮用水源
饮用水源地例行监测28个指标,全年监测12次,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评价,全市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9个100%达标,亭下水库、鄞西北渡、梅湖水库未100%达标,
通过对全市29处乡镇以上主要饮用水源地进行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指标等158项指标全分析,均为未检出。
3、地下水
宁波地区具有大规模供水价值的地下水主要为河谷孔隙潜水和平原区深层孔隙承压水。
河谷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鄞西山区和山前地带,平原区孔隙承压水分布于鄞西到滨海地带。
河谷孔隙潜水水质类别为Ⅱ类,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各种用途。
平原区孔隙承压水Ⅱ层淡水和市区Ⅱ层淡水水质类别为Ⅳ类,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4、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07年全市污水排放总量为3.59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77亿吨,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88.56%。
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7311.53吨,氨氮排放1273.14吨,石油类排放11.39吨。
(二)措施与行动
1、开展水环境污染整治。
一是强化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整治。
继续推进“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镇海化工区、余姚丈亭酸洗区和鄞州区铜盆浦三个市级重点监管区顺利摘帽,对106家污染企业责令限期治理。
二是强化饮用水源保护。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排查了全市9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16家排污单位被限期关闭或搬迁,清理了250家嫩竹造纸作坊。
三是强化重点流域污染整治。
编制完成《甬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甬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管理实施方案》,印发了《宁波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根据程序发放排污许可证609份。
2、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10万吨/日、北仑高河塘污水站0.3万吨/日、姚江两岸截污工程、慈溪市域污水治理工程、余姚市域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相应配套管网的相继建成,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13个,总处理能力74.8万吨,总配套污水管网983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6.27%。
3、实施城市内河污染治理。
规范保洁行为,提高保洁质量,全年河道保洁面积428.4万平方米,出动船只11680航次,保洁养护人员12万人次,清捞河道垃圾12000吨;
加强内河水体水位调控,建设翻水设施,实施内河引水工程,缓解水质恶化现象,全年内河共计翻水1100万立方米;
市区完成截污纳管河道22条、完成疏俊河道26条,江北盛家河、江东卧彩江等实施了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试点;
中后河、北斗河等河道实施水体绿化生态治理工程,重建河道水体生态系统,提高内河水质和景观。
4、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投入资金230多万元,开展了40家牧场排泄物污染治理任务,关停拆迁畜禽养殖场(户)239家。
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安排500万元用于50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试点补助,并根据各村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村庄特点,采用人工湿地、沼气化等多种处理模式,逐步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三、海洋环境
全市近岸海域功能区划调整划定5个环境功能区,其中一类环境功能区1个,二类环境功能区2个,四类环境功能区2个。
全市近岸海域5个监控区域全为劣四类海水,超标指标主要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无机氮超标倍数均有增加,其中大目洋石油类超标,象山港无机氮超标8.25倍数,受水产养殖的污染影响越来越大。
所有海域水质均属营养型,尤以杭州湾南岸海域富营养程度最高。
2007年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2起,累计发生面积4960km2,其中有毒赤潮0起,主要优势种为长崎裸甲藻、具齿原甲藻和旋链角毛藻,但未检出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未造成人员中毒和大面积养殖水产品死亡。
积极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出台《宁波市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于2007年1月1日施行。
加强近岸海域赤潮应急监测工作,出台《宁波市赤潮灾害、风瀑潮应急预案》,制定赤潮灾害应急处理管理实施办法,有效落实赤潮灾害防治措施。
积极推进海洋倾废管理工作,从严控制海域倾废活动,关闭海洋倾废区1处,在用海洋倾废区5处,倾倒物均为清洁疏浚物,倾倒总量约328万立方,未对周围海域造成污染影响,倾废区水质符合功能区要求。
四、大气环境
1、环境空气质量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完成,共有监测站点21个,其中11个已开始联网运行,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城镇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时效性和代表性大幅度提高。
(1)二氧化硫
全市平均浓度为0.039mg/m3,比2006年略有上升,浓度范围为0.030~0.047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四季度平均浓度略高于二、三季度。
图2宁波市各区域二氧化硫浓度比较
(2)二氧化氮
全市平均浓度为0.035mg/m3,浓度范围为0.027~0.054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市区NO2年均浓度超过一级国标,其它地区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NO2平均浓度比2006年略有上升,一、四季度平均浓度略高于二、三季度。
图3宁波市各区域二氧化氮浓度比较
(3)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74毫克/立方米,浓度范围为0.061~0.091毫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第四季度平均值高于其它季度。
余姚、宁海与往年基本持平,市区、慈溪浓度略有上升,余姚、奉化浓度有所下降。
图4宁波市各区域颗粒物浓度比较
(4)降尘
降尘年均浓度范围为3.40~10.25吨/平方公里·
月,除宁海外各城市的降尘年均浓度均在省定标准范围以内,宁海、慈溪的降尘月均值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与2006年比较,慈溪、象山、宁海有所上升,宁波市区、余姚、奉化降尘浓度有所下降。
图5宁波市各区域降尘浓度比较
(5)有机气体(VOC)
市区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检出的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参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均远远低于其标准限值。
污染程度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基本持平。
(6)环境空气污染指数
市区空气质量Ⅰ级优81天,Ⅱ级良248天,Ⅲ级轻度污染36天。
空气优良率较2006年略有提高,I级优减少6天,Ⅱ级良增加7天,Ⅲ级轻度污染减少1天。
夏季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季。
2、酸雨状况
全市降水年均pH值为4.38,各区域降水年均pH值在4.17~4.67之间,降水酸性程度比2006年的4.30有所减轻。
全市6个行政区全部属于重酸雨区,各区域降水酸雨频率在91.5%~100%之间,全市平均酸雨频率为96.8%,比2006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
表22007年酸雨pH值和酸雨率
项目
单位
市区
鄞州
镇海
余姚
慈溪
奉化
宁海
象山
pH
-
4.32
4.31
4.40
4.39
4.51
4.17
酸雨率
%
96.9
98.8
100
97.6
95.2
94.1
9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环境 状况 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