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14223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36KB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
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
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
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
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
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
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路遗
刘怀远
黄连婶平日不出门,但一出门,准是去借钱。
本村几乎都借遍了,不好再向谁开口。
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坚决地说:
“不要,以前借的还没还上呢,已经拖累你们不少了。
”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在响动,骑车人和黄连婶说话:
“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出了村,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
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的村,娘家哥多。
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
但毕竟是自己娘家,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
“我带你一段路吧。
黄连婶说:
“算了吧,你自己骑还这么大动静,哗啦哗啦直响。
玉亮看看自己的破自行车,嘿嘿地笑,手往怀里掏,说:
“婶,我这里有几十块钱,你先拿去用吧。
黄连婶忙拦着说:
“你帮我的还少吗?
我自己命苦,不能总拖累你们。
“婶,我知道您性格倔强,可我是外人吗?
自家的远房侄子!
这几年,黄连叔有病,您也够操心的了。
“你惦记着婶,婶感激不尽,你家也不宽裕,我现在日子还能挺过去。
“好吧!
”玉亮知道拗不过她,就说:
“那我先走了。
玉亮骑上哗啦哗啦直响的自行车,骑得很慢,比黄连婶走得快不了多少。
拐过一个弯,玉亮不见了。
黄连婶走过拐弯处,见路中央有一叠钞票。
黄连婶捡起来,数了数,不到100元钱。
天呐,这是谁这么马虎,100元足可以买七八袋化肥,足可以给黄连买一个月的中药,足够在县中学读书的女儿两个月的生活费啊……
她往前后看,见不到一个人影。
丢钱也太马虎了,玉亮也马虎,他在前面,愣没看到。
黄连婶站在那里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有人来找。
她摇摇头,把钱装进衣兜,心想,会和找钱的人碰上的,就继续往前走。
迎面开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在黄连婶面前停下来,开车的是屠户柳三。
“嫂,你要去哪里啊?
“我去走个亲戚。
“哦,俺哥一个人在家呢?
“咋,你还怕他跑了?
柳三笑了,黄连终年躺在床上搂着药罐子,既不会跑,也不会怕谁偷。
柳三说:
“嫂,咱一起回家吧,有啥困难我帮你解决。
“你也没开印票子的机器,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天天杀猪再赶集卖肉,生意做得也挺辛苦的。
“嫂啊,你不是困难到揭不开锅了,不会又回娘家的。
好,你去吧。
”柳三挠挠头,朝农用车上看看说:
“我东西丢在集上了,得赶快回去拿。
”说完,农用车冒了一溜黑烟,掉转车头跑远了。
黄连婶笑着摇摇头,心里说:
“慌张鬼,掉转车头往回走也不带我一段路!
走出不远,黄连婶再次财运高照,又捡到一叠钱。
拿在手上,油渍渍的,上面还沾有一星暗红的肉渣。
回到村,黄连婶找到玉亮和柳三。
不想二人矢口否认,都说没有丢钱。
“你们不是丢,是故意放在路上让我捡。
俩人都说:
“俺俩是傻蛋啊?
脑子有病啊?
要是被别人捡去了咋办?
黄连婶的泪就要落下来了,说:
“只要说钱是你们的,算我借的行了吧?
不管她怎么说,两人就是不承认,异口同声地说:
“钱是你捡的,找不到失主就是你的。
黄连婶很无奈,两叠皱巴巴的钱像两块刚出炉的烤山芋,烫手。
思来想去,黄连婶最后把钱交给村主任,让他给广播一下,找寻失主。
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
第二天午后,玉亮和柳三找了来,说:
“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
黄连婶叹一声:
“我只有用这个法子,才会逼你们出来承认。
走,一起去村委会领回。
到了村委会,柳主任脸色酣红地躺在椅子上打盹。
听黄连婶说完,柳主任打着酒嗝说:
“你们都值得表扬,一边是慷慨助人,一边是拾金不昧。
“场面话就不用说了,快把钱退给他俩吧。
柳主任不吭声,脸却更红了,反手把墙上的日历撕下一张,裁成两张寸宽的,把烟丝倒在印有“1989年”的一半上,在手上一扭一转,就成了一只大炮烟。
点燃深吸几口,让自己隐藏在烟雾中才说:
“上面总来人,村委会也没啥收入,今天李乡长领几个人又来了,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它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
三个人一下僵在那儿,瞪出的眼白如晒在河滩上的鱼。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段描写黄连婶在本村借钱几乎借遍了,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表示坚决不要,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
B.小说两次描写玉亮所骑自行车的响声,从侧面表现了玉亮家庭也不宽裕;
柳三借口东西丢在了集上,表现了柳三头脑灵活的特点。
C.“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玉亮和柳三的这句话表现了他们对黄连婶的帮助并非真心。
D.柳主任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一基层干部的形象,他收到黄连婶送来的“路遗”后没有广播的根本原因,是村委会没啥收入,镇上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
5.作品是怎样叙述拾遗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6.作品为什么以村主任把黄连婶捡到的钱支付了招待费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以荫主原州截原寨。
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
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
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
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
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
守约曰:
“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
”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
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
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
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或曰:
“如水害何?
”守约曰:
“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
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
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大学 附属中学 语文 下学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