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精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0946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2.76KB
《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精Word下载.docx
《《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精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献身精神。
[教学要求]
1.简介中医“诊断”、“诊法”的概念,《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2.讲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概念,重点介绍“症”、“证”、“病”三概念。
3.重点阐明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4.一般介绍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复习思考题]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上篇四诊
第一章望诊
[教学目标]
1)掌握望诊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掌握望神、望色、望形、望态、望头面、望五官、望皮肤、望舌象的方法,观察内容、观察要点、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重点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和临床意义;
常色与病色的区别特征与临床意义;
色泽变化与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
常见异常形体与姿态的表现及主病;
正常舌象与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望神诊病、望色诊病、售形诊病、望态诊病、望舌诊病的原理;
熟悉望小儿指纹的方法、部位、观察要点、指纹变化的临床意义;
舌的结构、舌面分布及舌诊注意事项。
3)了解望躯体、望四肢、望二阴、望排出物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
1)理解并记忆上述要求掌握和重点掌握的内容。
2)具有运用望诊的知识、方法接诊病人和诊察疾病的能力。
3)具有能够识别临床常见舌象的能力。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献身精神。
概说(0.5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望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了解望诊的概念、临床意义和基本内容。
第一节全身望诊(3学时)
1.掌握望神的要点;
面部色诊的诊断学意义;
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和临床意义;
常色与病色的区别以及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
形态强弱胖瘦与肢体畸形的临床意义;
姿态异常(颤动、抽搐、撮空理线、痿、痹)的临床意义。
2.熟悉望神诊病、望色诊病、望形诊病、望态诊病的原理、方法、观察内容、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望神、望色、望形、望态的概念。
第二节局部望诊(1学时)
1.掌握望头、囟门、面、头发的临床意义;
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目形、目态及主病;
望齿与龈的临床意义;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望斑疹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熟悉望鼻的色泽、形态及鼻内病变的临床意义;
望口唇色泽、形态、动态的临床意义;
望颈项、望胸胁、望腹部、望腰背部的生理及病理表现。
3.了解望四肢、望二阴及皮肤形态与色泽异常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三节望排泄物(1学时)
1.掌握观察痰涎、呕吐物的临床意义;
观察二便色、质、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2.熟悉痰与涎、呕与吐的基本概念。
3.了解望排泄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
第四节望小儿指纹(0.5学时)
1.掌握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小儿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2.熟悉小儿指纹的概念、部位、注意事项及诊断意义。
第五节舌诊(3学时)
1.掌握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舌象胃、神、根的含义;
望舌质之舌色变化、舌形变化、舌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望舌苔之苔色变化、苔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舌象分析要点(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舌的结构、舌诊原理、舌面的分布、舌诊的方法及内容、正常舌象的生理差异。
3.了解舌诊的概念及其诊断学价值。
1.何谓失神?
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是什么?
2.五种病色各主何病?
3.舌质的变化有哪些?
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4.望舌苔主要观察舌苔的哪些方面?
各有何临床意义?
5.常见的舌色变化有哪些?
其临床意义如何?
第二章闻诊
1.知识目标
1)掌握闻诊的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重点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口气、汗、痰、二便、带下及病室之气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能力目标
1)具有运用闻诊方法诊察疾病的基本能力。
2)具有分析各种症状变化的临床意义和机理的能力。
第一节听声音(1.5学时)
1.掌握音哑和失音,谵语与郑声,独语、错语与语謇,咳嗽、喘、哮,短气与少气,呕吐、呃逆与嗳气的基本概念和临床意义。
2.熟悉听声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正常声音的特征。
第二节嗅气味(0.5学时)
一般介绍病体之气和病室之气的基本内容,重点讲述口气与病室之气的临床意义。
1.何谓哮喘?
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袁现是什么?
2.常见的语言异常有哪些?
其临床表现和病机各是什么?
3.如何根据病室气味的一般特点,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及性质?
第三章问诊
1)掌握问诊的概念、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常见现在症的内容。
2)熟悉问诊的注意事项;
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问诊的意义及发展简史。
1)理解记忆中医“十问”的基本内容。
2)具有熟练运用问诊方法和技巧诊察疾病的能力。
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和方法(0.5学时)
1.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了解问诊的意义。
第二节问诊的内容(1学时)
1.掌握问主诉与现病史的内容。
2.熟悉问一般情况、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及家庭史。
第三节问现在症状(3.5学时)
1.掌握:
问寒热:
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及寒热往来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问汗:
表、里证有汗或无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局部汗出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问疼痛:
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及其临床诊断意义,尤其要鉴别胀痛与窜痛,刺痛与绞痛,掣痛、灼痛与冷痛,隐痛与空痛,窜痛与重痛的辨证要点与临床意义;
问头身胸腹不适:
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辨证要点及临床意义;
问耳目:
耳鸣、耳聋、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问睡眠:
问失眠的要点:
不易入睡、睡后易醒、失眠时惊症的临床意义,问嗜睡的要点:
困倦易睡、朦胧易睡症的临床意义;
问饮食口味:
重点讲述口渴多饮与渴不多饮,多食易饥与饥不欲食,口味异常(口淡、口甜黏腻、口中泛酸、口中酸馊、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
问二便:
问大便的要点及临床意义(便次、性状、气味、排便感),问小便的要点及临床意义(尿次、性状、气味、排尿感);
问妇女:
问经期异常、经量异常及问带下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2.熟悉:
寒热的概念及类型;
问汗的意义及汗出的生理病理概说;
产生疼痛的病因病机;
身重、麻木、疲乏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目痛、目昏、雀盲、歧视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口不渴、食欲减退、厌食、饮食偏嗜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
3.了解:
小儿的生理特点,问小儿的内容及意义。
1.何谓但热不寒?
临床分为哪几型?
各型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是什么?
2.询问病人汗出情况有何临床意义?
3.试述“因实致痛”与“因虚致痛”的病因病机。
4.何谓泄泻?
临床常见哪几型?
5.试述耳鸣、耳聋的概念,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6.何谓饥不欲食、多食易饥?
两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第四章切诊
1)掌握脉象形成的原理,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和指法,脉象要素、平脉特征及意义。
重点掌握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长、短、细、洪、微、濡、芤、弦、紧、滑、涩、缓、弱、结、代、促等22种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掌握按肌肤的方法、内容及临床意义,重点掌握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诊注意事项,平脉的生理性变异,病脉革、伏、牢、疾、动、散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相兼脉的临床意义及脉证从舍的含义。
熟悉按诊的其他方法及按手足、胸胁、腧穴的临床意义。
3)了解脉诊发展简史,遍诊法、三部诊法及真脏脉的概念;
了解按诊的注意事项。
1)理解与记忆28种脉的脉象特征及按诊的内容。
2)具有识别常见22种重点脉象的能力。
3)具有应用脉诊及按诊的知识与方法诊察疾病的能力。
第一节脉诊(4学时)
寸口脉与五脏的关系,切脉指法,平脉的概念,脉象胃、神、根的含义;
28种病脉的脉象特征及类比与临床意义。
脉象形成的原理,诊脉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相兼脉及主痛、真脏脉、诊妇人与小儿脉、诊脉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第二节按诊(1学时)
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按诊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按诊的内容。
1.平脉的概念、特征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2.试述脉象形成的原理及构成脉象的要素。
3.试述结、代、促三脉脉象特征及主病有何异同。
4.试比较弦、紧、长脉脉象特征及主病之异同。
5.如何通过按诊鉴别腹满的虚实?
第五章八纲辨证
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各纲证候的概念。
重点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虚证与实证各自的临床表现;
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2)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
熟悉八纲辨证的意义。
3)了解半表半里证的基本概念和临床表现,各纲证型的证候分析。
1)理解记忆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和证候辨证(鉴别)要点。
2)能够分析各种证候的病因病机并作出证名诊断。
3)具有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八纲辨证的能力。
第一节八纲的基本证候(2.5学时)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鉴别要点及其机理。
讲述。
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基本内容、归类方法及临床指导意义
第二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5学时)
表、里证的关系(表里同病、表里出入),寒、热证的关系(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寒热真假),虚、实证的关系(虚实错杂、虚实转化、虚实真假),以及表里、寒热、虚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诊断学 中医 诊断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