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702853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70.14KB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C.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D.男尊女卑观念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体现了尊宗敬祖的观念,这与以父系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的宗法制有关,B正确;
A、C、D显然与尊宗敬祖无关,故排除。
3.(2013·
洛阳高三统考)一些史学家认为,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之间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下列关于东周历史说法正确的有( )
①“王朝软弱无力”是指周王室衰微 ②“封建主”是指诸侯王 ③决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是铁器、牛耕技术的使用
④“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是指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A
本题可用排除法,东周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故④错误,①②③均正确。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就是分封制,“封建主”是指诸侯王。
4.(2013·
湖南衡阳联考)客家人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和保存,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
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有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分、人物伟略等,贯穿“念其根、尊其祖、睦其族”之宗旨,是联结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
下列对客家人重视修订族谱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宗法制度的残留 ②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③分封制度的遗风 ④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很明显这不是分封制度的表现,而应该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的影响,尊宗敬祖也是一种传统美德。
5.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B.鲁国国君
C.卿大夫D.士
大宗与小宗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就周王室而言,周王为大宗,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小宗,分封为诸侯。
诸侯相对于周王室而言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所以,在鲁国的宗法体系中,鲁国的国君为大宗。
6.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
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内外朝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
从题目中的甲骨文“王”“国”“侯”可以判断,当时已经出现了封国、诸侯。
而封国、诸侯的出现是实行分封制的结果。
由此可得出答案为B。
7.(2013·
北黄冲刺卷)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
“晋的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
”《左传》记载赵简子在作战时宣誓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这反映出当时( )
A.分封制遭到破坏B.分封等级秩序变动
C.县的面积比郡大D.郡县行政组织已经出现
D
“晋”“《左传》”说明当时是春秋时期。
“受县”“受郡”说明分封制依然有序运作,排除A项。
“上大夫”“下大夫”说明等级制度依然存在,排除B项。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明当时县的地位比郡重要(上大夫的地位比下大夫高),而面积大小、人口数量、战略位置等只是县郡地位重要与否的标准之一,排除C项。
“晋的原县”“受县”“受郡”说明春秋时期郡县行政组织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
8.《华阳国志·
蜀志》载:
“(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舩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列国的过程中( )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
材料记载了秦朝设立黔中郡的史实。
秦朝首先消灭的是中原的韩、赵、魏等国,故A错误;
秦朝统一后,才有皇帝、太尉的称号,故B、C错误;
从材料信息看,司马错征服楚地后设立了黔中郡,这说明在秦统一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郡县,故D正确。
9.考古队认为,秦陵很可能整体就是一个政权机构!
如果这个推测正确的话,“政权机构”应该包括( )
①掌管军事的太尉 ②负有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 ③掌管上传下达职责的御史大夫 ④被皇帝分封形成的郡守县令
A.①②③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归纳概括能力。
在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大权、军事大权、上传下达监察百官。
郡县制之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命而不是分封。
10.读下面《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套制度的特点是从中央到地方各官职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以保证民主
B.中央与地方官制的相似点是都设置了分管行政、军事、监察的官员
C.秦朝时我国就已经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D.中央设三公,地方推行郡县制,这样皇帝就被架空了
A项中“保证民主”的说法错误,C项中“三权分立”的说法错误,D项“皇帝被架空”的说法错误。
应选B。
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选D。
12.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其优点不包括(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巩固祖国大一统
C.有利于减少战乱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增强,避免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故A、B、C三项是其优点。
二、非选择题
13.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制度示意图:
《左传·
桓公二年》:
“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
材料二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
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
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
(2)从政治制度的层面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
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1)由于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或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西周呈现出家国合一的特点。
(2)延续性:
皇位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的格局。
变化:
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官员任免制取代贵族世袭制(或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而分封制不利于统一;
适应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
本题以先秦到秦朝建立后在“家”、“国”关系问题上的变迁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及分析比较能力。
第
(1)题可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加以归纳;
第
(2)题可立足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由世袭制到任免制两个方面分析其变化;
第(3)题可结合小农经济对封建经济和政权稳定的影响分析。
14.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着重号为命题者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
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1)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差别: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地方权势过大;
君主专制。
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
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第
(1)问的第一小问相对简单,依据材料即可判断为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第二小问可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
第
(2)问,“其专在下”结合分封制的弊端考虑,“其专在上”实际是君主专制的特点;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可根据“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概括回答;
评价可根据教材知识中君主制的局限性进行回答。
第(3)问,“新变化”可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可从封建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
“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可从北洋军阀的角度考虑;
“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可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进行分析;
“趋势”可从专制到民主这一变化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