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年至今第25讲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69914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00.68KB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年至今第25讲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年至今第25讲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1978年至今第25讲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意义:
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图示构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改革
①开展:
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②内容
a.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分开。
b.所有制: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分配体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①背景
a.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b.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过程
a.提出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框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完善理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初步建立: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③建设成就
a.经济增长:
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b.人民生活:
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归纳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
(1)设立:
我国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作为经济特区。
(2)特点:
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
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沿海开放区: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经济技术开放区:
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4.开发和开放浦东: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浦东开发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5.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
(1)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归纳总结 “一、二、三、四”归纳对外开放
一个特征:
渐进性。
二个趋势:
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
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三、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物质生活:
一些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供应,总体生活水平低。
(2)社会风尚: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2.交通事业的起步
(1)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2)公路: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和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航空: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创办《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
(2)电影:
新中国成立初,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
(3)电视: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
衣
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
食
1987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
住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社会风尚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休闲方式多样化及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
2交通工具
(1)铁路
①“九五”期末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②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多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③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水运:
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受到影响。
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通讯工具
(1)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2)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4.大众传媒
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娱乐性、专业性报刊大量出现。
(2)影视
①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以前。
②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
(3)互联网
①概况: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②特点:
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第四媒介”。
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
考点一 中国特色建设之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
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
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
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2.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3.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
(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
(3)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特点
(1)单一公有制
(2)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1.论从史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史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
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
上行下效。
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
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
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结论 史料说明旧经营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表明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
史料二 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欲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
当时需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结论 史料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史由证来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分析史料论证学者宋圭武提出的观点。
史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显著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
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农民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
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
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中共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农民手中的现金增多,储蓄意愿增强,很大程度上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由于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小,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用并不是很明显,而学习技术是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
这种格局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滞留在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征用农民的土地时,土地承包合同就成了一纸空文,容易产生农村权力腐败,农民利益受损。
——摘编自XX百科
提示:
首先要明确观点,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局限性。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功说:
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当时的推行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因为它改变了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乡镇企业积累资金。
沉重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有许多局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超越和突破也是必须的。
因为它规模小,不利于技术革新;
土地资源利用率下降;
容易导致权力腐败。
(2017·
课标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弄清题意 本题以中央报告的形式为切入点,报告的内容实际上是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认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技巧运用 先从时空观念上排除B项,1990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已经10余年,对外开放是中央领导层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中国已经有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生动实践,所以也不可能再有人在1990年向中央重提融入的必要性。
再从历史概念上排除D项,题干材料已明确了计划与市场是手段,不是实质。
难点辨析 本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 单元 中国 现代化建设 道路 探索 1978 至今 25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469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