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暑假专题体育竞技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一鲁教版 知识精讲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69900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0.52KB
高一物理暑假专题体育竞技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一鲁教版 知识精讲文档格式.docx
《高一物理暑假专题体育竞技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一鲁教版 知识精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暑假专题体育竞技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一鲁教版 知识精讲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超重、失重。
答案:
B
例2、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
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铃、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六个步骤,图1所示照片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
现测得轮子在照片中的直径为1.0cm。
已知运动员所举杠铃的直径是45cm,质量为150kg,运动员从发力到支撑历时0.8s,试估测该过程中杠铃被举起的高度,估算这个过程中杠铃向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若将运动员发力时的作用力简化成恒力,则该恒力有多大?
题目描述的举重的实际情景,要把它理想化为典型的物理情景。
抓举中,举起杠铃是分两个阶段完成的,从发力到支撑是第一阶段,举起一部分高度。
该过程中,先对杠铃施加一个力(发力),使杠铃作加速运动,当杠铃有一定速度后,人下蹲、翻腕,实现支撑,在人下蹲、翻腕时,可以认为运动员对杠铃没有提升的作用力,这段时间杠铃是凭借这已经获得的速度在减速上升,最好的动作配合是,杠铃减速上升,人下蹲,当杠铃的速度减为零时,人的相关部位恰好到达杠铃的下方完成支撑的动作。
因此从发力到支撑的0.8s内,杠铃先作加速运动(当作匀加速),然后作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视为匀减速),这就是杠铃运动的物理模型。
解析:
根据轮子的实际直径0.45m和它在照片中的直径1.0cm,可以推算出照片缩小的比例,在照片上用尺量出从发力到支撑,杠铃上升的距离h′=1.3cm,按此比例可算得实际上升的高度为h=0.59m。
设杠铃在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有,得
减速运动的时间应为
加速运动的位移:
又解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
评注:
该题中,将举重的实际情景抽象成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这种抽象也是解所有实际问题的关键。
这里,首先应细致分析实际过程,有了大致认识后,再做出某些简化,这样就能转化成典型的物理问题。
比如该题中,认为发力时运动员提升的力是恒力,认为运动员下蹲、翻腕时,对杠铃无任何作用,认为杠铃速度减为零时,恰好完全支撑,而且认为杠铃的整个运动是直线运动。
例3、(2007年宁夏高考试题23题)倾斜雪道的长为25m,顶端高为15m,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
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0=8m/s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
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
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g=10m/s2)
如图选坐标,斜面的方程为:
①
运动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②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飞行时间
t=1.2s
落点的x坐标:
x1=v0t=9.6m
落点离斜面顶端的距离:
落点距地面的高度:
接触斜面前的x分速度:
y分速度:
沿斜面的速度大小为:
设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运动的距离为s2,由功能关系得:
解得:
s2=74.8m
例4、(1999年高考全国卷)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s。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
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但也有水平方向的运动,更有运动员做的各种动作。
构建物理模型,应抓主要因素。
现在要讨论的是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从根本上讲与运动员所作的各种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应由竖直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的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
当然,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样处理的原因。
这样,我们把问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在定性地把握住物理模型之后,应把这个模型细化,使之更清晰。
可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即题中的0.45m;
从最高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H,由图中H、h、10m三者的关系可知H=10.45m。
由于初速未知,所以应分段处理该运动。
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
s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
=1.7s
点评:
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
例5、(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23,16分)
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来的某一天,同学们也许会在其它星球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
假设你当时所在星球的质量是M、半径为R,可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90°
,万有引力常量为G。
那么,
(1)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星等于多少?
(2)若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v0,你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1)设人的质量为m,在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
mg星=①
解得g星=②
(2)设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功能关系得
=③
解得h=④
知识扩展
扩展一:
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
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
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
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
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
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
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
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
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
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扩展二:
推铅球要推得远,出手的仰角应采用45°
吗?
还是较45°
小些或大些?
许多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都讨论过这样的问题:
设一抛体以一定的速率斜向上抛射,如果空气阻力可以忽略,则它落回抛掷点同一水平时,其水平距离以仰角为45°
时为最大。
但是,推铅球的抛掷点不是在地面上,而是离地一段高度h,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以同一出手速率作45°
及40°
仰角抛掷,当落回抛掷点同一水平时,水平距离以45°
者较大。
但是,当它们落到地面时,水平距离却以40°
通过复杂的计算,获得以下的结论:
推铅球欲得最大的距离,其出手的仰角应小于45°
,这个角度随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出手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对出手高度为1.7米~2米,而出手速度为8~14米/秒的人来说,出手仰角应为38°
~42°
。
准确数字可从体育理论中由曲线查得。
至于其它掷类,受空气的作用力影响较大,各有不同的最佳仰角。
例如掷铁饼为30°
~35°
;
标枪为28°
~33°
链球为42°
~44°
扩展三:
推铅球时为什么要滑步?
在田径运动会上,投掷手榴弹和标枪的运动员,大都是用助跑的方法,在快速奔跑中把投掷物投掷出去。
这是为了使投掷物在出手以前就有较高的运动速度,再加上运动员有力的投掷动作,投掷物就能飞得更远。
(回忆一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推铅球时,运动员被限制在固定半径的投掷圈内,根本无法通过助跑来提高铅球的初速度。
如果站在那儿不动,把处于静止状态的铅球投掷出去,那是投掷不远的。
在物理学中我们学过动量定理:
FΔt=mΔv
由此可知,要使铅球在出手前就有较大的运动速度,必须增加给铅球施加作用力的时间(在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
所以,铅球运动员大都是采用背向滑步的方法:
先把上身扭转过来,背向投掷方向,然后摆腿、滑步、前冲,再用力推出铅球。
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使铅球在推出前就已具有较大的运动速度。
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滑步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可增加约2米的成绩。
扩展四:
为什么短跑要采用蹲踞的姿势?
在桌面上竖立一段木棒,在底部轻轻水平推动,木棍可以直立移动,但如果用力过大,木棒就会向后翻倒。
(a)(b)(c)(d)
如(a)图所求,木棒被推时,它的底部受到两个力,一是推力P,一是桌面的托力Q。
这两力的合力为F。
如果F通过木棒的重心,木棒就不会发生倾斜。
反之,如果F不通过重心,木棒就发生倾斜而向后翻倒,如图(b)所示。
现在,左手托着木棒使它斜立,突然放手,同时,以右手用力推动木棒底部。
若P力大小适合,木棒就不会向后翻倒,能够向前加速一段路程,如图(c)所示。
短跑是分秒必争的径赛,必须争取较大的起跑加速度,也就是起跑时向前推力P要足够大。
如果直立起跑,就会发生身体后仰的现象。
因此,采用蹲踞的姿势起跑,使地面(或助跑器)作用于足部的合力F通过人体的重心,如图(d)所示,人体就不会后仰。
扩展五:
在游自由泳时,下肢怎样获得推进力?
作自由泳时,下肢是上下打水,为什么可能获得向前的推进力?
试用分力的概念说明。
由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蛙泳时,双脚向后蹬水,水受到向后的作用力,则人体受到向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人体获得的推进力。
但是,在自由泳时,下肢是上下打水,为什么却获得向前的推进力呢?
图中表示人体作自由泳时,下肢在某一时刻的运作:
右脚向下打水,左脚向上打水。
由图可见,由于双脚与水的作用面是倾斜的,故双脚所受的反作用力P和Q是斜向前的(水所受的作用是斜向后的)。
P的分力为P1和P2,而Q的分力为Q1和Q2。
P1和Q1都是向前的分力,也就是下肢获得的推进力。
同样道理,鱼类在水中左右摆尾,却获得向前的推进力,也是由于向前的分力所致。
【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
50分钟)
1、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
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
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物理暑假专题体育竞技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一鲁教版 知识精讲 物理 暑假 专题 体育竞技 知识 应用 一鲁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