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观点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682127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32KB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文档格式.docx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本理论观点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
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
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
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
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
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
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本概念诞生以来引起了诸多争议。
对人力资本持异见的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资本泛化对现有的经济理论造成了混乱,使得投资、消费等概念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给诸多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是将经济因素看作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过分夸大了经济利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上述异见,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较长的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观点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一贯做法一样.舍弃了资本的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因而不能揭示人力转化为资本的深刻社会原因.容易混淆马克思关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历史论断,使得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变得模糊不清。
但除此之外,贝克尔在既定的社会制度下研究人力资本所揭示的一些论点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
W·
舒尔茨(ThodoreW.Schults)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
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的创伤。
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这其斗16勺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
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
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
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
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
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
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的问题,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力资本带来的技术进步的结果”。
这使得单位劳动、土地和资本的耗费可以产生比以前要高得多的产出和效益,由此可以理解二战后以及整个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投资是非常关键的。
舒尔茨指出,区分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无沦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困难的。
但大概可以将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划分成丁L种,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等。
这些投资一经使用,就会产生K期的影响,也就是说,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在很长的日寸期内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人力资本投资与其他方而的投资比较起来,是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
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
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
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
与其他类型的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很高。
[编辑]
编辑本段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之一: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是有相互关系的,认为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对投资量,主要是由收益率决定的。
收益率高说明投资量不足,需要追加投资;
收益率低,说明投资量过多,需要相对减少投资量。
当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二者间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就是二者之间的最佳投资比例。
在二者还没有处于最佳状态时,就必须追加投资量不足的方面。
当前相对于物力投资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量不足,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舒尔茨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和人的体力劳动,生产中必须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增加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以此来代替原有的生产要素。
因此,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其他生产要素。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对农民的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可以代替部分土地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
进一步加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舒尔茨运用自己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估计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作出的贡献。
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
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人们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更新所作出的反映及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
舒尔茨称这种“分配能力”为处理不均衡能力。
这种能力的取得与提高,主要是由于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
这种“分配能力”可以带来“分配效益”,从而促进个人或社会的经济增长,增加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收入。
主要观点之二:
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人力资本可以使经济增长,增加个人收入,从而使个人收入社会分配的不平等现象趋于减少。
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的能力,从而增加个人收入,使个人工资和薪金结构发生变化。
舒尔茨认为个人收入的增长和个人收入差别缩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
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工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工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状态。
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
舒尔茨认为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年限的延长,随着中等和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提高,社会个人收入不平衡状况将趋于减少。
再次,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趋于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
舒尔茨指出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依靠财产收入的比重已相对下降,依靠劳动收入的比重在相对增加,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随之增加。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摘登
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
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
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本 理论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