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更贴合实际使用情况的中学教学楼的疏散通道设计精选教育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682117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66KB
浅谈更贴合实际使用情况的中学教学楼的疏散通道设计精选教育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更贴合实际使用情况的中学教学楼的疏散通道设计精选教育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更贴合实际使用情况的中学教学楼的疏散通道设计精选教育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走廊、楼梯的宽度
符合人流活动、安全疏散的要求;
(3)有足够的采光、通风;
(4)遇到紧急疏散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迅速的将人员疏
散到建筑物外部的安全区域。
中学教学楼的使用特点非常突出,学生均需要遵循铃声指示
上下课,在上下课这两个时间点上人流非常集中,对于交通联系
部分的空间需求达到峰值。
此时,走廊宽度,楼梯梯段的宽度直
接影响到人流的行进速度,对于走廊宽度以及楼梯梯段宽度这两
个部分的尺度,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中给予了明确规定。
然而,
在设计满足了规范要求之后,教学楼在使用时往往出现这样的问
题,即在上下课时间点上走廊内以及楼梯梯段上面的人流行走速
度过慢,呈现疏散的瓶颈。
试想如果突遇紧急状况,考虑人员疏
散时的行为特点等各方面的影响疏散的因素,可以想象,疏散速
度势必受到影响。
因此,疏散通道的设计可以考虑影响疏散速度
的多重因素,全面优化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更加贴合实际使用
状态的设计。
2、考虑人员疏散各参数后的疏散通道设计
2.1走廊的宽度设计
对于走廊而言,对于正常使用的舒适以及紧急情况下的疏散
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走廊的疏散畅通了,才能保障更进一步
的疏散,楼梯的疏散才有意义。
因此,重新认识走廊的作用,考
虑影响疏散的各类影响因素,并对走廊宽度做出更加科学设计,
疏散的效率才会更高。
2.1.1安全疏散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等其他紧急情况时,人
员疏散可分为三个阶段:
察觉情况、决策反应、疏散运动。
因此,
实际需要的疏散时间取决于紧急情况报警的准确性,察觉情况后
人员的决策反应,以及决定开始疏散后的疏散流动能力。
灾害发
生时,建筑物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必须满足两项基本要求。
第一,
建筑物内所有人员在可利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内,均能到达避难场
所;
第二,疏散过程中不会由于长时间的高密度人员滞留和通道
阻塞引起群集事故的发生。
因此,通道的宽度直接涉及到疏散过
程中是否会有人员滞留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安全疏散。
相关研究人
员提出了以下计算公式:
F=VDW,F——某一时间段内的人流量,
V——人流移动速度,D——人流密度,W——走廊或者通道的宽
度。
由此看出,走廊的宽度与某个时间段内的疏散人流量有着直
接的关联。
在中学教学楼内部,由于各名学生自身的行为特点,其行走
速度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心理素质的差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
会对其自身的疏散产生影响。
在相关设计规范中指出:
对于教学
楼的走廊宽度,两侧布房时为2.1~3.0m,单面布房时应相应减
小,按照每股人流所占面宽550mm计算,当两侧布房时,走廊宽
度为4~6股人流,而这是按照人流占满全部走道的情况计算的。
有研究指出,在实际的疏散过程中,由于人的心理影响,从而产
生的行为习惯是在行走过程中,离墙面太近会与墙面相撞,不会
紧贴墙面行走,与墙壁之间会有0.15m左右的“边界层”空间,
也就是说,设计中的宽度并不是有效的疏散宽度,因此,我们必
须综合考虑这类因素,重新确定走廊的宽度。
如图2所示,楼梯间的净开间尺寸为3.3米,单外廊的净宽
度为1.88米,如果仍然按照单股人流550mm计算,考虑人流与
墙面之间的“边界层”,那么疏散时实际可以利用的宽度为
1.88-0.15=1.73米,此时走廊并排能通过3股人流,楼梯梯段
的净开间为3300,扣除梯井约100mm,剩下的单跑梯段宽度约为
1600,理论上勉强能够通过三股人流,这从表面上看,都能满足
规范要求。
而考虑疏散的影响因素,计算出在走廊上的人流密度,
走廊长度为18米,开间为1.88米,则走廊的面积为
1.88m*18m=33.84㎡,人员密度为120/33.84=3.54人/㎡,研究
证明,当人员密度大于2人/㎡时,堵塞现象会很快出现,人员
密度过大也会造成人流的步行速度减慢。
这就说明,单纯的走廊
部分的面积已经不太能满足疏散时的速度要求了,而且这个教学
楼方案中,从走廊到楼梯,宽度上面有轻微的突变,而且是变小
了,那么在紧急状态下疏散,楼梯口处极有可能产生疏散的瓶颈,
出现拥堵,影响正常疏散。
2.1.2走廊宽度设计新思路
传统的走廊宽度按照相关规范设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凸显
出很多问题,紧急情况发生的次数不多,系统的对于疏散通道的
细部尺度进行推敲研究相对较少。
而已研究得出的结论指出,疏
散通道按照常规的设计似乎不能满足要求了,而在正常使用的过
程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人流高峰时疏散速度过慢的情况。
对于疏散通道,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局部创新设计。
仍然以上述的
教学楼平面作为例子,首先,加宽原有的疏散走道宽度至2.4米,
同时,考虑教室两端的出入口会与行进人流相互冲突,故在教室
两端的出入口处再进行通道宽度的突变,可以考虑做成矩形突变
区域或者弧形突变区域,现在以矩形突变区域考虑,设定突变宽
度为550mm,能够容纳一股人流的宽度,从而增加了疏散通道的
面积。
经过宽度扩大之后,再来计算疏散时的人员密度,宽度扩
大之后的走廊面积为2.4m*18m=43.2㎡,此外,教室两端的出入
口突变面积为2.59*0.55+1.52*0.55=2.26㎡,疏散时,人员密
度为120人/43.2+2.26=2.6人/㎡,人员密度大大降低了,在原
来的基础上可相对提高疏散效率,但人员密度仍然高于2人/㎡,
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障疏散畅通。
在内廊式教学
楼平面中,同样存在初始设计与使用不舒适甚至难以保障顺利疏
散的情况,因此,也需要对其内走廊的宽度做适度放宽,并在教
室两端的出入口做突变处理,突变深度可以考虑为550mm或者更
大。
图4中的教学楼平面的原始设计均为70人教室,内廊净宽
度为2.5m,按照与图1相对应的计算方法,得知此平面的走道
人员密度为6.2人/㎡,极易造成疏散时的堵塞,经过对原始设
计进行改进之后,加宽走道宽度至3.0米,同时局部突变之后增
加了部分面积,计算出来的人员密度为4.7人/㎡,降低了原始
的人员密度,但密度仍然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举措
保障疏散参数的合理从而达到疏散畅通。
2.2楼梯梯段宽度的设计
传统的楼梯梯段宽度按照人流股数确定,在公共建筑中的人
员较密集的场所,宽度适当放宽,但放宽的幅度不大,有的设计
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疏散要求,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人员行
走速度过慢,高峰时刻出现拥堵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更进一步的
研究,放大原有的设计规模。
同时,在设计中考虑与走廊的尺度
关联因素,尽可能让梯段宽度不小于走廊的宽度,以避免出现疏
散瓶颈。
在满足了上述关系之后,也应当考虑疏散时人流与墙面
之间的“边界层”,放宽既有规范中的尺度,保障疏散畅通。
3、结语
疏散通道是保障建筑内部人员疏散以及正常使用的重要设
施,多年的经验设计更多是考虑合乎规范性,而忽略了实际使用
过程中的不舒适性,中学教学楼这一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是需要
重视其内的疏散通道的合理性的,不仅仅指的是满足规范要求,
而更加需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各种突发情况的需要。
以往的事故原
因分析更多的集中在楼梯间的尺度以及相关构造上面是否存在
问题,没有更多更深入去分析事故的原因,疏散速度,疏散时的
人员密度,行走速度,疏散时是否出现拥堵,都会直接影响疏散
后果。
因此,我们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
题,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思路。
除开本文提出的一些设计思路之外,我们还可以更深层次的
分析楼梯尺度与走廊尺度之间的相对关系,找出二者是否存在一
些相互关联因素。
同时,对于某种楼梯间形式的在不同建筑内部
的产生的疏散效果进行评估,找到更加合适于每种建筑形式的楼
梯形式等等,都有着更宽的研究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贴合 实际 使用 情况 中学 教学楼 疏散 通道 设计 精选 教育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