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1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668770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98.49KB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1Word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1Word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示例二:
“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
“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
“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分析】
(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
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所以,题目中的“望”,既指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
据此理解作答。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破”字写出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
一个“深”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⑵示例一:
示例二:
示例三: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
“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
“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
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赏析。
【答案】
(1)A
(2)夸张;
“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解析】【分析】A解说有误,“清秋”意思是清冷的秋天,诗中并没有显示是初秋时节。
BCD解说正确。
(2)抓住“万里”可以知道这句话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结合诗歌上片内容分析,作者登高望远,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此“万里”形容大江非常的辽远,大地非常的广阔。
故答案为:
⑴A;
⑵夸张;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
⑵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结合平时掌握的修辞手法知识判断其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________
(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七言绝句;
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
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1)这首诗共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
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
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据此可知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别,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
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⑴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和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的能力。
平时学习是要熟练记忆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
然后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筛选出恰当的内容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能力。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
二、丁壮勤收割;
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
(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
“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据此概括即可。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
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写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对农民的同情。
⑴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
⑵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⑵本题是对诗歌诗人的情感的考查。
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针对诗句的表现手法和用语进行分析,概括出诗人在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重访西湖旧游
(宋)武衍
西风吹晓凤城开,桂子香中信马来。
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
西湖感旧
(宋)陈居仁
苏公堤畔采莲船,蘸碧楼台动管弦。
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
(1)由诗中的写景内容可知,两位诗人重游西湖的季节不同,《重访西湖旧游》是________季,《西湖感旧》是________季。
(2)同是重游西湖,两位诗人的心情却截然不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
(1)秋;
夏
(2)《重访西湖旧游》中说十年没有在西湖边行走,不知道它添了几座楼台,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因而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
而《西湖感旧》中说山色湖光依旧和从前一样,自己的心情却不像十年前一样,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色可以看出西湖景色依然美丽,那么诗人的心情应该不是快乐而是悲伤的。
(1)“西风吹”“桂子香”自然是秋天的景象。
“采莲”自然是夏季的活动。
(2)分析“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一句,怀着喜悦的心情充满了对西湖的变化的期待。
而“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一句说明诗人当时心中持有的是悲伤的心情。
一般诗歌的结尾都是直抒胸臆,从结尾的诗句中即可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秋;
夏;
⑵《重访西湖旧游》中说十年没有在西湖边行走,不知道它添了几座楼台,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因而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境之间的关系如何等。
6.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1 部编人教版 中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文言文 阅读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