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解决方法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661795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50.92KB
小学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解决方法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解决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常见题型和解决方法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中指蚂蚁因人们夸奖蜜蜂而忌妒蜜蜂。
“心服口服”可用“拆字解释法”解释为:
心里嘴上都信服,真心实意地信服。
二、给短文相关段落或句子点标点。
重点关注顿号、分号、省略号、破折号、引号、冒号、问号、感叹号等方法: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停顿的长短,句子间的关系。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省略号?
?
1.表示列举的省略。
2.表示说话未完或语意未尽。
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破折号——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示声音的延长。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局之间的停顿
引号“”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
2.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冒号:
用来提示下文。
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儿女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
它不像暴雨那样挟带风雷闪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
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
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2、把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根据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第一空是句内停顿,应填“,”,第二空表示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局之间的停顿,应填“;
”,第三空理由同一,最后应填“。
”表示句尾停顿。
三、根据要求划句子。
常识:
比喻句、联想句、排比句、中心句、反问句、过渡句(段)
比喻句:
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排比句:
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联想句:
由文中的事物而引发联想,进行想象,虚写的句子
过渡句: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使文章连贯、衔接得非常自然的句子,有时候,过渡句也独立成段,又叫过渡段。
中心句:
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总起句:
总领全文,是概括整段或整篇文章的主旨
总结句:
总结全文,是概括整段或整篇文章的主旨
要求能熟练把握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判断,了解不同的句子的作用及经常出现的位置。
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
有的山谷里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
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比喻的定义是用本质不同的事物来比喻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格。
文中是把“五彩缤纷蝴蝶”比作“五颜六色的纸片”。
四、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先找到相关段落:
原文意思比较明白的,可以找相关词句回答,相关段落有好几节,先认真读一读,再概括出几点来回答。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是粗糙的手,皮肤上可以看到几根明显的青筋。
你乍一看,一定会觉得这并没有什么稀奇,可这双手却使我羡慕。
我家门前一块无用的空地,杂草丛生,干巴巴的。
妈妈拿来锄头,一下一下地挖,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这双手就把这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菜园。
平时,这双手没歇过,不停地为全家人服务。
买菜、煮饭、浆浆洗洗、缝缝补补、拖地板、整理房间,家里所有的活,它全包了。
妈妈的手不仅勤劳还很灵巧。
一块布,经它裁剪就成了式样新颖的裙子;
一套旧衣服经它拼凑就能改成我喜欢的新衣;
一团团线团,经它编织,就成为漂亮的毛衣。
秋季的一天,妈妈正为我织一件毛衣,我在一旁仔细地瞧,那双手一针过来一针过去,那样的欢快,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准确,我简直看呆了!
妈妈的手既平凡又不一般。
我喜欢妈妈的那双手!
5、我为什么喜欢妈妈的这双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反复阅读原文,不难理解我之所以喜欢妈妈的这双手,是因为妈妈用双手为家人服务,用勤劳为家人创造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案例。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
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
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
2、该不该删。
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
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如下六种方法----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
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
(三)重点突出法(分析比较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
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
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
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
周瑜自叹不如。
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
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
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
第二大段主要写了: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
第三大段主要写了:
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
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重点突出法(分析比较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具体的操作:
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
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
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
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
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
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要素串连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
1948年5月25日;
地点:
隆化中学;
主人公:
董存瑞;
起因:
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
经过:
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结果:
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
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要素串连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六)问题串连法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
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
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
漂流了多少年?
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
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
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另外,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
课文写的谁?
在什么地方?
做了什么事?
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
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阅读 常见 题型 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