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653436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9.36KB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
(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
(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
(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出示: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
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
芝麻开花——节节高;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
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
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
有的:
蹲坐
长吼
低头
听
偎依
熟睡
藏
游戏
按
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
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
”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
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发散练习:
你能通过想象,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卢沟桥上还有什么形态的石狮子吗?
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
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
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
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
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附板书:
2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
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
(鲁迅:
原名周树人。
1881年生,1936年逝世。
他是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
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
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
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
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
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
(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
)
馆(
段(
厉(
弛(
)
招(
管(
断(
历(
驰(
(2)区别字义:
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
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
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
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
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
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
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
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
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
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
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
“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教学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指导朗读;
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
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
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
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
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
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
(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
(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
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
(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
(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
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
(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
(1)投影出示:
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
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
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
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
(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
(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
(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
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
”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
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
在这之中,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