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法律常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636668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8.98KB
精品法律常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品法律常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法律常识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难点:
1、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做个守法公民?
2、什么是法律?
3、法律与道德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4、如何理解法律的社会作用?
课时:
9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概说
第一节什么是法
一、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们治理国家的工具。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不同,它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所谓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国家暴力,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
事实说明,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
同时,也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纠纷,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基于各种原因产生地矛盾,从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这种普遍约束力主要体现在: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我国绝不允许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阶层存在。
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
二、法律与党的政策
法具有国家意志性,这是法的本质特征。
党的政策一旦成为了国家意志性的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和执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享有超越其规定的权利。
三、法律与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从人们社会生活习惯中形成并依靠人的信念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标准。
在社会的秩序系统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年个补充。
法律与道德规范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2、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四、法律的社会作用
1、法律对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
政治的核心是权力,政治秩序实际上是公共权力的配置结构体制和运行方式问题。
2、法律对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应当是法治经济,依赖法律规范调整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竞争条件下的经济秩序。
3、法律对社会文明的作用
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法制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又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保障。
4、法律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的生活,就业等的基本保障。
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要维护基本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保护人类生存。
因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就成为法律规范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依法治国
一、法治与依法治国
法治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是以民主为基础的运用法律来进行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手段方式和结果的总称。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
1、加强立法工作,形成完备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坚持依法行政,构建服务型的责任政府
3、健全司法制度,维护司法公正
4、加强法制宣传,形成全社会的守法风尚
第三节做守法公民
一、守法与违法
法律对人们行为的指引与规范,主要通过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加以体现。
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行为的条件和范围,规定哪些行为可以做能够做;
义务性规范通过命令性和禁止性的规定指引人们履行义务的方式,规定哪些行为应当做或必须做,那些行为不得做或禁止做,违反相关的义务性法律规范就构成违法。
在我国,违法行为主要有四类:
违反宪法的违法行为;
民事经济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二、遵守社会秩序与公德
道德是法治的社会伦理基石,它对于人们的社会行为是否正当提供了一种判断标准,在社会公共秩序下,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有一种大家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这就是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中处理公众利益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资源的行为准则。
三、进行有责任感的行为选择
人们所作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但要实现这种目的就必须选择恰当合理的行为方式。
如果以是否会损害他人以及社会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选择标准,那么其行为往往是对个人有益,同时也是正当的;
若选择了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承受内心的不安舆论的谴责是,也必然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
四、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与习惯
复习题
1、什么是法律?
2、什么是依法治国?
3、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宪法
一、什么是宪法
二、我国的基本制度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国家机构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劳教人员了解宪法的重要意义,掌握宪法的主要内容,端正对本课学习的思想认识。
宪法的概念,宪法与普通法的区别;
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国家机构。
1、什么是宪法?
宪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3、什么是平等权,平等权的内涵是什么?
4、什么事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是什么?
5、什么是国家机构?
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门组成?
12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宪法
宪法和刑法民法等一样都是国家的法律,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
还要从宪法的三个特征说起
1、宪法规定一国的根本制度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
宪法规定了国家基本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问题,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体运行提供规范和约束。
我们通常将宪法称作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或根本大法。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是由宪法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所决定的。
正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和根本法,才必须赋予其最高的法律效力,使其取得大家都能遵循的效力,达到规范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目的。
宪法是制定其他普通法律的依据,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其他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该规定就是无效的。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要比普通法律严格
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如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二节我国的基本制度
1、政治制度
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两方面的内容
国体,亦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即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指经济基础或经济结构,它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第三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一)平等权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绝不允许任何违法分子逍遥法外。
3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外的特权。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是选民依法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
(三)政治自由
(四)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指公民的肉体和精神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指公民依据其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3、公民的基本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
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第四节国家机构
1、什么是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国家机构体系包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
2、中央国家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3、地方制度
我国的行政区基本划分为三级,即省县乡
(1)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地方政权。
(2)司法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行使国家的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4、国家标志
(1)国旗国旗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是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应该为本国人民所尊崇,为国际社会所尊重。
(2)国徽国徽是由图案形式组成的国家标志。
(3)国歌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4)首都北京
宪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3、什么是平等权?
4、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
罪与非罪的楚河汉界——刑法
一、什么是刑法
二、违法与犯罪
三、刑罚
四、形形色色的犯罪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劳教人员了解刑法的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犯罪的概念、特征;
刑法的种类;
常见的犯罪及刑罚。
刑罚的具体运用。
12
第一节什么是刑法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总和,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三)罪刑相适应原责
3、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二节违法与犯罪
1、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
犯罪的三个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事处罚性
2、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他又一系列成立犯罪所必须的主客观要件所形成,这里的要件就是指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犯罪的要件包括:
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3、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情形。
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地情形。
4、共同犯罪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两者的区分有两点:
一是危害社会的程度不同;
二是接受处罚不同
第三节刑罚
1、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院对犯罪人适用的剥夺或限制某种权利的最严重的惩罚措施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法律常识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