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修订版Word格式.doc
- 文档编号:14617043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59
- 大小:11.89MB
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修订版Word格式.doc
《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修订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全套复习提纲修订版Word格式.doc(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夏朝的建立:
大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三)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
周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②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作战。
③实质:
巩固奴隶制国家。
④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一国”——西周分封制】
※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B)
A.禅让制B.分封制
C.等级制D.世袭制
(四)商鞅变法——(成语:
立木为信)
(1)观点: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适应时代、创新精神。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
(2)背景: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由于铁农具和
牛耕的推广。
※变法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
②直接原因: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以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战国时期,各国先后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战国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其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
(3)内容:
内容
作用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秦国确立封建制度
②
奖励
耕战
A.奖励生产,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
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富。
B.奖励军功,以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兵强。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4)作用:
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取信于民,与时俱进。
(6)启示:
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7)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
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
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8)《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D)
A.战争B.讲和C.革命D.变法
※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D)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
(一)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兼并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20年代)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开始于(B)
A.前230年B.前221年C.公元220年D.公元221年
(2)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
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文化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经济
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统一度量衡。
思想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
北击匈奴,修长城;
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评价秦始皇:
①功: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
他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愧为千古一帝。
②过:
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三)陈胜吴广起义:
为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成语“揭竿而起”由此得来)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四)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1)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进入了鼎盛时期。
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实行抑商政策,将铸币权(五铢钱)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孔子的学说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起用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民族
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丝绸之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2)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削弱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大一统。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大一统。
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但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也使国力耗损。
(五)张骞通西域:
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汉武帝召募,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
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风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从此,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六)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洲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
(1)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2)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
丝绸、丝织品和铁器。
并把铸铁、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
(3)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核桃)、胡萝卜等植物和魔术、乐舞、雕塑等,陆续传入中原地区。
其后佛教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
(4)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5)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
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6)我们要学习张骞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
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A)
A.四川B.陕西C.甘肃D.新疆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一)三国鼎立:
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上图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
重要意义: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①从东汉末开始,许多北方人民南迁。
②从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③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这是因为: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宋书》
①以上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怎样变化?
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参见以上原因。
③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保持安定的环境;
引进人才;
引进技术等等。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是我国古代杰出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1)改革原因: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②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民族大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
(2)主要内容:
政治制度
①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
②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历史 全套 复习 提纲 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