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12首古诗词赏析.docx
- 文档编号:14607
- 上传时间:2022-09-3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63KB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12首古诗词赏析.docx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12首古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12首古诗词赏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12首古诗词赏析
2017年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2首古诗词赏析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描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波澜壮阔的特点。
2、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
整首诗借描绘大海波澜壮阔,气吞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自己博大胸怀和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观沧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海景的具体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 )( 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下面对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A.首句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初春景象,渲染了黯淡,凄楚的氛围,为下面抒发诗友的担忧与同情奠定了基调。
B.“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遥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借景抒情,借明月抒情,借明月分照两地对友人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D.本诗借用了杨花、子规、明月、清风等意象,想象丰富,构思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的首句写了和两种意象,渲染了无限悲凉和感伤的气氛。
(2分)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以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下面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燕”遥相呼应。
B.颔联之“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
“风正“是风大之意。
C.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的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D.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的意思。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分)
(2)说说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的哲理。
(3分)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下面对诗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3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
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3分)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1)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峨眉山月歌》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半轮秋,写出月色朦胧,光线晦暗。
B.入”和“流”两个动词既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也暗.
C.除“峨眉山月”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外,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D.四句入地名者五,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有实用的,也有虚用的。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1.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意对即可))
夜上受降城闻笛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C)(5分)
A.《春夜闻笛》一诗前二句写闻笛。
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山上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这正是典型的边塞诗的特点。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
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
诗人正是引用了这个传说。
C.《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图。
烽火台下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D.“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明亮和干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时自然环境的美好。
《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请说说第一句诗突出作者对秋有什么样的独特体验?
(1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2)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选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年级 语文 12 古诗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