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585377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97KB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
【答案】B
【解析】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拥戴周王为天下共主,和秦朝时期“君主”具有相同的含义,故B项正确;
等级森严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
分封制下不仅君臣关系还是兄弟关系,故C错误;
宗主具有血缘关系,郡县制没有,故D错误。
2.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
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
“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
”宜坐免。
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
B.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C.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
D.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
【答案】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
由材料“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
‘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诉,所察过诏条’”可知丞相司直弹劾刺史,说明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故D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而不是强化中央集权,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而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排除B。
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汉武帝在监察上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而不是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排除C。
3.明朝在明长城沿线及其以南即所谓“九边”地区实行屯田。
明人叶向高记载:
其行于九边……人受田五十亩,赋粮二十四石半,赡其人,半给官僚……盖在洪、永年间,辽东屯粮以石计者七十万,甘肃六十万,宁夏十八万……此举推行
A.增加了粮食产量,摆脱了对内地粮食依赖
B.避免了外族入侵,巩固了国家的北部边防
C.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拓展了农耕文明
D.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抑制了土地兼并
【答案】C
选项A和B的说法“摆脱了”“避免了”过于绝对,且屯田本身并不能避免外族入侵,故排除;
屯田的实施减少了内地百姓的负担,尤其是向边疆运粮的徭役负担,也有利于扩大农耕文明的范围,故C正确;
屯田有军屯和民屯,可以满足一部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但是不能抑制土地兼并现象,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4.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
C.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
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
【答案】A
根据“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说明牧区扩大了,可从事农耕的范围缩小了,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A正确;
B是由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决定的,排除B;
C不符合史实,排除;
经济重心南移和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无关,排除D。
5.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
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历史学家杜维运认为:
“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
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
所谓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属于历史叙述;
“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属于历史解释。
故选C。
6.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
这突出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中共领导核心地位最终确立
C.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
D.中国社会变革方向基本明朗
材料“抗战后期”“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反映出,中共的积极抗日和在抗日根据地内建设起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向全国人民展示了社会改革的方向,故D项正确;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
B项说法错误,错在“最终确立”;
C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扭转”。
点睛:
材料“抗战后期”“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7.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三大改造成就初现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期间是指1953年-1957年;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才出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而物价上涨不断的状况,故A项正确;
新中国刚刚建立,民生商品供应不足,故B项错误;
C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三大改造是1956年底完成的,故D项错误。
明确“一五”期间所指时间界限;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8.从1979年开始,中央多次推动公房出售工作,1982年更是在27个省推行“三三制”试点,居民只需承担房价的三分之一,但仍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这说明
A.住房市场机制缺乏方略
B.房屋居住属性遭到破坏
C.体制革新缺乏社会基础
D.市场经济具备社会基础
“中央多次推动公房出售工作,1982年更是在27个省推行“三三制”试点,居民只需承担房价的三分之一,但仍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说明体制革新缺乏社会基础,C正确;
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
伯里克利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少数人掌控国家政权B.平民缺乏政治权利
C.民主政治深入人心D.城邦民主遭到破坏
伯里克利一个人“连续担任了15年、终身政府首脑”等字眼意在强调在当时的雅典不过是少数人掌控国家政权而已,多数人并不掌握国家政权,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雅典的平民并不缺乏政治权利,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所以这种民主政治不会深入人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根本就没有说城邦民主遭到破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10.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
1846年,该法被废除。
这一政策调整的根源是
A.土地贵族丧失政治的主导地位
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自由贸易理念在英国广泛传播
D.近代英国注重妥协的政治机制
“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案》,规定粮食价格未达到特定价格时,绝对禁止进口粮食,借以保护英国农业免受外国进口的廉价粮食冲击”说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该局面出现,B正确;
A、C和D错误。
11.18世纪早期,英国贵族喜欢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进行没有章法的狩猎活动。
而法国贵族远离土地,在宫廷里生活,接受骑术学校严格的训练。
导致英法贵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是
A.殖民帝国的建立与否
B.生产方式的截然不同
C.君主权力的限制程度
D.启蒙思想的实践迥异
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方式不同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生产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即导致英法贵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是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其他三个选项也均是相关原因但均非主要的原因,所以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故本题选B。
12.1982年,里根政府提出所谓的“高边疆”战略,认为人类活动正有力地转向另一个新的领域——宇宙公海,那些在空间领域里取得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将赢得这一战略“高地”的决定性优势。
该战略意图在于
A.确保美国全球霸权
B.全面遏制苏联
C.摆脱经济“滞胀”困境
D.发展空间技术
赢得这一战略“高地”的决定性优势等字眼意在强调该战略其实是美国维护霸权的需要,是要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绝对的霸权地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未涉及到遏制苏联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1982年美国已经摆脱了经济“滞胀”困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边疆”战略和空间技术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必考题:
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来,中英两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是桑争稻田,英国则是圈地运动。
衣着原料生产对于食物生产的冲击,迫使两国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
随着英国城市的发展,面包肉类和其他食物的需求增加,人们在圈地养羊的同时,将部分圈占土地用于谷物生产。
一些富有的农场主积极推广技术革新成果,实行规模经济,以满足市场需求。
桑争稻田后,中国耕作制度走向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的的多熟制。
多熟制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只是部分地弥补了桑争稻田所致的粮食减产,而并没有消除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之间的矛盾,相反,由于缺乏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多熟制的发展必将加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很难普及推广。
——摘编自曾雄生《明清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西方圈地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口持续增长,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
而在传统田制下,农人依照惯例耕种和收获,集约型耕种等方法的推广受限,耕作效率低下。
政府遂加大立法圈地的力度,并鼓励地主和农民把土地围圈起来,用以耕种,获取更高利益。
英国农村中的农场主把农业视为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和新的经营方式,把农场变成生产农产品的工厂。
这种企业家精神减少了动员圈地的阻滞成本,小家庭式农场逐渐被大规模经营式农场取代。
总之,这一时期的圈地运动被称为英国向工业文明转化的催化剂。
——摘编自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桑争稻田”与英国“圈地运动”的异同,分析导致其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圈地运动开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同:
都与本国工商业的发展有关,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都体现衣着原料生产对粮食生产的冲击。
都重视提高土地利用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漳浦 第一 中学 届高三 下学 开学 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