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谚语互译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584831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8.81KB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Word下载.docx
《浅析英汉谚语互译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英汉谚语互译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何谓谚语?
谚语是指“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谚语的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有的是来自文学名着的警句妙语。
英语谚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圣经,以格言或箴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的经验、阐述做人的道理,因此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语言形式上,英汉谚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二、英汉谚语的特征
(一)用词精炼、句式整齐
经过长期的实践,谚语的用词十分讲究,单句间接凝练、言简意赅,双句大多采用对仗,结构整齐、对称。
汉谚:
1、滴水穿石
Constantdroppingwearsthestone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sdistancetestsahorse‘s revealsaperson‘sheart.
英谚:
1、Outofsight,outofmind.
眼不见,心不烦。
2、Likefather,like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二)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因此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
Downylipsmakethoughtlessslips.
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Whatonelosesontheswingsonegetsbackontheroundabouts.
1、Aeeidentswillhappeninthebest-regu-latedfamilies.
家规再严,丑事难免。
2、Emptyvesselsmakethemostnoise.
滴瓶不响,半瓶叮当。
(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
谚语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包含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longasgreenhillsremains,there‘llneverbeashortageoffirewood,
2、宁为鸡头,毋为牛后。
Betterbethehead0fadogthanthetailofalion.
1、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见略同。
2、Acontentedmindisaperpetualfeast.知足者常乐。
三、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
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同一内容的谚语,由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因此谚语的翻译需灵活处理。
一般来说,谚语的翻译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同义谚语借用法
同义谚语借用法就是运用相同意思的谚语相互翻译的方法。
虽然英语与汉语在语言习惯、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
但是在某些谚语无论内容、形式都有相似之处,其中运用的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也大致相同,且表达的意义也相同。
对这些谚语采用同义谚语借用法,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汉谚:
1、一次被火烧,二次避火苗。
Aburntchilddreadsthefire.
2、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
1、Likebegetslike.龙生龙,凤生凤。
2、Wallhaveears.隔墙有耳。
(二)直译法
采取直译法翻译谚语,指在翻译时尽量保持源语谚语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把原来的内容、形式、精神都输入到译文中,保留形象,努力减少翻译中的损失。
张培基在《习语汉译英研究》中指出直译法的重要性,“由于一国语言中的习语最能集中反映该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等各种特点,民族色彩很浓,习语的直译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
”
1、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Itiseasytododgeaspearinthe hardtoguardagainstanarrowshotfromhiding.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fireonthecityhallbringsdisastertothefishinthemoat.
1、Forbiddenfruitissweet.禁果分外甜。
2、Halfaloafisbetterthannobread.
有半块面包总比没有好。
(三)意译法
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有一部分谚语无法进行直译。
这部分谚语一般没有很强的比喻,或者根本没有比喻,且这类谚语的特点是寓意较深且隐含于较浅显的字面下,带有浓厚民族色彩且多来源于历史典故,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追求原文的形式了,而应选用意译法表达出来。
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灵活地传达原意,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Alossmayturnouttobeagain.
由于译文读者不了解该谚语的背景,无法理解它的直译“Whentheoldmanonthefrontierlosthis couldhavesuggesteditwasablessingindisguise?
2、天有不测风云。
Somethingunexpectedmayhappenanytime.
“天有不测风云”,若把它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毫无保留地译成英语。
会使英文读者不知所云,因为汉语中“风云”的文化含义一般的西方人很难理解,若把它的隐含意义译出,就一目了然了。
类似的,在英语当中也有很多只宜意译的谚语,如:
WhenGreekmeets comesthetugofwar.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不宜直译成“希腊人遇上希腊人。
定有一场好斗。
”)
(四)直译和意译兼用
由于汉英两个民族在文化传承、语言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直译或意译不能达到目的,因此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采用直译保留原文比喻形象,兼用意译作适当补充,不给读者造成错误联想。
对一些喻在言外的汉语谚语可以采用这种翻译方法,例如:
一个碗不响,两个碗丁当。
Onebowlisquiet,tWObowlsmakearow.(译文中的前半句采用直译法,后半句中的“丁当”意译为吵架,不仅弥补了直译的不足,将含义译出,而且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同样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以翻译为:
SimaZhao‘sintentisknownto villain‘sdesireisobvious.
四、英汉谚语互译时需注意的“三化”
(一)民族化
谚语和本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翻译时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惯,而且要了解译人(书面语)语的社会习惯、生活习俗等文化背景。
千万不要用充满本国民族色彩的谚语去翻译原文,也就是说不能用含中国地名或人名的汉语谚语去译英语谚语,反之亦然。
下面这个例子都是有欠考虑的,译文充满了异国文化色彩,让读者感到啼笑皆非。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译文1:
UntilQingFuisdoneaway cri-sisinthestate0fLuwillnotbeover,译文2:
Therewillalwaysbetroubleuntilhewhostirsitupisre-moved.
分析:
如果读者不了解这句汉语谚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他们看到译文1就会大惑不解。
庆父是鲁庄公的弟弟,庆父不死,鲁国的祸乱就平息不了,比喻不除掉罪魁祸首,就不会有安宁。
所以还是选择译文2比较好,因为把这句汉语谚语的寓意翻译出来了,读者也就容易理解了。
(二)口语化
谚语在语体上非常接近日常口语,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
谚语翻译时要注意口语化。
少见多怪。
试比较两种译文:
Wonderisthedaughterofignorance,(口语化)Seeinglittleisthecauseofamazement.(书面语)
Theleopardcan‘tchangeitsspots.试比较两种译文:
是豹改不了斑纹,是狗改不了吃屎。
(口语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书面语)
(三)艺术化
谚语翻译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一要注意用词的精练,二要注意上下两句的对仗,尽量使译文具有韵律又押韵,通俗易懂。
酒后吐真言。
Winein,witout,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Fittheappetitetothedishesandthedresstothefigure.
Menmaymeetbutmountainsnever.山和山无法碰头,人和人总会相遇。
(不要译为“人也许会相见,可是山头却不会。
”)Whohasnevertastedbitter,knowsnowhatissweet.不尝黄连苦,怎知蜂蜜甜。
(不要译为“一个从来没有尝过苦味道的人是不知道什么叫甜味的。
五、结束语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对谚语的处理一定要谨慎而又灵活,不可机械地死译硬译,更不可望文生义。
而应尽可能全面地考虑涉及的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到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根据具体的情况仔细斟酌,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兼顾,才能将谚语所表达的信息成功地移植到目的语中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英汉 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