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带弱联合办学模式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561126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6.41KB
以强带弱联合办学模式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以强带弱联合办学模式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强带弱联合办学模式探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情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发展和各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影响到教育的发展亦不平衡。
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现实,是制约着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制约着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关键性因素。
第二,经济因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保障作用的公共财政体系也不完善。
我国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配置不均衡;
城乡各级政府间的负担不合理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不均衡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政策性原因,是教育均衡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外因,而且是决定性因素。
第三,政策因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教育政策的导向直接地加大了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这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制度性因素。
公共教育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是导致教育均衡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内因,而且是重要原因。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破解“择校热”和大班额等难题,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集思广益,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并实践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模式。
其中颇有成效的一项,就是推行名校集团化办学,并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从而达到扩充名校优质资源,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教育的目标。
二、国内外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情况
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政府为纽带将名校与弱校共同组建教育集团,加强校际台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台。
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25个省(市、区)成立教育集团6万多个,共有成员单位30多万家,另有具有集团特征的紧密型合作组织5千多个。
义务教育集团化是由两所或两所以上的学校以不同的形式组合而成的教育共同体,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它是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生力量。
我国最早的义务教育集团——1999年成立杭州求是小学教育集团出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在这十几年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非常迅速,在办学范围上已经由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向全国扩展,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
在办学形式上实现了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在办学水平上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1、教育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背景
教育集团的产生大约在1992年之后。
为教育集团产生提供理论支持的是教育产业论,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79年“教育本质”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引进和80年代中后期“教育商品化”的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的出现和逐步发展,突破了国家一统天下的办学体制为教育集团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笫三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将教育归入第三产业并作为发展的重点。
将教育纳入第三产业的序列,直接催生了教育产业论。
既然教育是产业,教育服务向社会及家庭、个人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素质和思想观念的非实物社会成果,它与演员、医生、导游,售货员一样,提供一种服务消费品。
教育是产业就可以作为产业来开发经营,对教育产业经营管理也可以产生利润。
教育产业有利可图就可以吸引投资,既可以大量吸引个人和家庭选择注入的教育消费资金,又可以吸收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教育的利益获得性投资。
必须强调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发展,我国教育需求急剧膨胀和教育投人不足之间的矛盾为各类型教育机构及其教育集团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市场空间。
此外,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先富起来的阶层,不甘心自己的子女仅接受低标准、普及型的教育,他们愿意接受教育的“高消费”,这也是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催化剂。
可以说教育集团的产生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生存的需要,是发展的必然。
内涵
“集团化”最初源自经济学领域。
其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校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结台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远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
当这一概念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教育领域,其外延得到了拓展从“集团”延伸为“集团化”它不仅包括紧密型组织结构,还包括松散型的组织结构。
但这些组织具有共同的实质、即通过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带来的高质量和集约化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集团化的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一种机制和组织形式。
从理论和实践看,职业教育集团及其办学过程具有多重属性经济属性、社会詹性和教育属性是其基本属性,
综上所述教育集团化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
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
2、国外集团化办学情况简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各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要求,由此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改革。
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成为必然。
在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健全、私立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开始出现。
网络化、连锁式的大型教育组织机构产生,冠以“EducationGroup”、“EducationCompany”或“Schools”等具有教育集合体名称的教育组织涌现,如成立于60年代中期的巴西职业学校连锁机构Objective/Unhip、创始于1973年的美国阿波罗职业教育集团。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早期建立的大型教育组织机构发展迅速,形成了较明显的集团化特征,新的教育集团也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与之前相比,90年代之后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国有制学校逐渐被纳入。
如21世纪初美国国有制学校私营管理,备受美国经济界与教育界所关注,并被媒体传得沸沸扬扬;
二是相关组织机构跨越国界拓展海外市场,如国际著名的加拿大拉萨尔学院集团、新加坡英华美咨询控股有限公司、美国的国校私营的“爱迪生公司”;
三是相关组织机构开展多业务经营模式。
如巴西的COC职业教育公司,现在业务已拓展到电视媒体和广播媒体的领域,拥有了一个覆盖500万人口的教育电视台和商业电视台,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出版社。
进入21世纪,教育与培训被广泛视为最热门的产业和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之一,其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迅速,行业、企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该领域。
由此,适当融入产业发展和企业运作的规律,引入有效的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借鉴产业组织的思想观念以及发展成果,开展集团化办学,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大趋势。
3、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情况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采访时提及推进教育均等化要做好的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推进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再成热点。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出现择校、天价学区房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今后将推进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等举措,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1999年成立的杭州求是小学教育集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公共基础教育集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出现的是职业教育集团:
20多年前,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
而后,民办教育集团开始出现:
一种是同一举办者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举办多所学校,以集团形式进行管理;
另一种是同一举办者举办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或者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也采取集团形式进行管理。
再后,一些地区为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开始进行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探索。
现在,集团化办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少地区开始将其作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的一种办学体制改革。
试行学区制与进行集团化办学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两种模式。
试行学区制是地区内教育行政治理结构改革的一种探索,而集团化办学则是地区内或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
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有的类型看,一种是同一地区内学校服务范围的划定与学校之间的校际联合,另一种是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联合。
上述联合大多是各校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但也有的是两所或几所学校共有一个法人代表。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的特点是:
(1)通过集团形式,使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得以固化,有利于基础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
(2)使集团内的招生范围相对稳定,在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集团内的学校适度流动,有利于缓解择校矛盾。
(3)拓宽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通过加强集团内的校际沟通,使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因此,集团化办学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
我国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实施,其中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深圳市南山区、湖南省长沙市、四川省成都市等都是我国开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突出代表。
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不是千校一面,而是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不是简单挂牌,而是学校、师资、课程、家校的深度合作;
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联合体内每一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据统计,到2016年11月底,上海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地图显示全市建有学区和集团共132个,覆盖学校共721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48.6%。
市级层面汇集93所项目学校,各区汇集280多所项目学校,市、区新优质项目学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25.1%。
截至2017年2月,上海市建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学区和集团142个,覆盖学校777所,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50%,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增加。
上海市教委表示,“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是上海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的重要战略选择,其核心就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通过集中攻坚、优质共享、特色共建,以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办学成效。
杭州自2004年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以来,通过输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通过"
名校+新校"
、"
名校+弱校"
名校+农校"
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教育投资多元化,推动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初步走出了一条破解"
上好学难"
问题的成功之路。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带弱 联合 办学 模式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