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549329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05.97KB
中考历史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历史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2017·
绥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 )
A.邓稼先B.魏源
C.严复D.袁隆平
5.[2017·
潍坊]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
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
体现了( )
A.自由思想B.平等思想
C.博爱思想D.专制思想
6.[2017·
六盘水]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7.[2017·
成都]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2017·
海南]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9.[2017·
济南]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
图一 过去购物凭票证 图二 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0.[2017·
安顺]“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就业制度的变化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人民生活的提高
二、非选择题
11.[2017·
广西四市]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
如主张派遣留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100人,资派出洋。
又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
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东北自沦陷后,《申报》报道了大量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情况,对他们的战斗成果热情宣扬。
1936年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部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战役击溃日伪军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摘编自盘霄远《抗战全面爆发后
申报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
材料三
图一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4日刊登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图二 《中国档案报》2008年4月21日刊登的《小岗 小平 小康——
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报道”安徽行纪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哪场变革相呼应?
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申报》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报道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的沦陷始于1931年日军发动的什么事变?
“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是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的“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图二以“小岗”(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改革措施?
在带领人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小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
12.[2017·
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
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
材料二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
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
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
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1)材料一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2017·
东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生 1872年留美幼童在轮船
洋教头学外语招商局前合影
(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什么思想?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
【能力强化练】————————————
一、选择题
1.[衔高题]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追溯历史,47年前,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C.籼型杂交水稻首次育成
D.“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2.[衔高题]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
“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因为他的巨大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
他是( )
A.王进喜B.焦裕禄
C.钱学森D.袁隆平
4.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以上感动中国颁奖词赞扬的人是( )
A.邓稼先B.袁隆平
C.詹天佑D.邓世昌
5.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重订学堂章程》
D.《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6.我国废除有损人格的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 )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
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
7.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8.[衔高题]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
“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9.[衔高题]“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
”“它”指的是( )
A.恢复“双百”方针
B.恢复高考制度
C.改革开放
D.“科教兴国”战略
10.某教师在20世纪末的工资条中新增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这反映出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哪一方面的发展( )
A.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突破
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对外开放的深入
11.[衔高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
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
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
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
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根据材料,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12.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政治篇】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材料一中“商君”的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依据这两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经济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2)从材料三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思想篇】
材料四
(3)材料四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请写出其中一场运动的名称及其在思想解放方面的积极影响。
【教育篇】
材料五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六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4)为改变材料五所反映的弊端,隋唐时期创立了什么制度?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历史 复习 第三 部分 中国 现代史 第十三 单元 现代科技 教育 文化 社会生活 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454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