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与开发复习范围精简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548693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9.59KB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与开发复习范围精简版Word下载.docx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与开发复习范围精简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与开发复习范围精简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人力资源的无形性和有形性。
人力资源是诸多经济资源中的第一资源。
D人力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E人力资源的社会性和增值性。
4.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人力资源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动性。
参加教育和学习活动,是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
其次,人力资源具有自由流动的能动性。
自由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有机结合的过程。
最后,人力资源具有积极发挥作用的能动性。
这是人力资源能动性的作用主要的方面,也是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决定因素。
5.人力资源的构成
A人力资源的数量。
人力资源数量反映着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源规模,其衡量指标可分为绝对量和相对量。
人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某一空间与时间范围内人力资源的总和,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实力的重要指标。
这两种指标都必须考虑“潜在人力资源”和“现实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
潜在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可能动员投入劳动运行过程的人力资源数量,是一种应然的估计。
现实人力资源是指实际投入劳动运行过程的人力资源数量,是一种实然的估计。
B人力资源的质量(体力、智力、文化程度、技能、精神品质)。
6.1919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
康芒斯在《产业信誉》中首次使用人力资源一词
7.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发表《人力资本投资》西奥多舒尔茨被誉为现代人力资本之父
8.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最著名的论断“生产三要素论”,即生产过程中,土地、资本、劳动是最基本的三种生产要素
9.“自我实现假设”人性假设前提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A管理重心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出发,促进员工自我实现。
B管理任务创造一个使员工得以施展才能,自我调控,发挥自主创造性等具有内在奖酬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
C激励机制更重是员工内部自我激励,外部奖励被降到次要位置。
D管理体制上通过建立决策参与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劳资协商制度、设计具有挑战性工作等制度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10.经济人假设的特点:
第一,以“任务管理”为中心,对组织员工进行严密控制和监督。
第二,管理是少数管理者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员工任务就是听从指挥,努力工作。
第三,在激励方式上,主要通过金钱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并对消极怠工者给与处罚。
11.人力资本是指人们以某种开发性投资获得,并能够在未来取得收益的能力或技能,这种能力或技能可以依照价值标准予以量化以及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价值评估和交易。
12.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主要有:
A卫生保健投资。
卫生保健投资的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
a关于健康状况改善指标;
b关于健康改善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指标。
B教育投资
C职业培训投资。
职业培训是组织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
D人力迁移投资
E“干中学”投资
13.“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理解):
A管理人员不应当只注重管理任务,而兼顾工人社会需求的满足。
B管理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控制工序和监督产品质量等,而应了解员工心理、沟通信息、协调组织关系。
C坚持吸收员工参与民主式管理并注重上下级的沟通,以培养员工自豪感、归属感、集体感。
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的演变
1.中国古代人才观:
A人才标准——德才兼备(《尚书》)
B人才选拔——任人唯贤
C人才识别——听言观行
D人才使用——量才录用(各取所长)
E人才培育——教化育人
2.洋务派对“中体西用”复合人才的塑造。
张之洞为洋务教育确立了一个鲜明的指导思想,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工业革命时期的人事管理思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一时期的管理核心是劳动分工问题。
科学管理时期的人事管理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泰勒开创科学管理运动,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这一时期的人事管理的主题。
人际关系时期的人事管理思想(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
4.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A管理观念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成本,以降低成本为宗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认为人是一种成本,而且视人力为四大资源中的第一资源,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升值和增值,通过开发可以发挥最大潜能,并使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成果。
B管理模式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多为“被动的反应型管理”,视人事管理为低层次管理事务。
是被动的反应型的“官家”式管理,表现为一种操作式的管理模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为“主动开发型管理”。
职工扮演着主动积极的角色,不断张扬着人性的优点。
C管理的中心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强调人适应工作,没有意识到人是一种宝贵资源。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看成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的因素。
D管理的层次不同。
传动人事管理一般处于执行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是决策层的组成人员。
E管理形态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一般都采用高度专业化的个体静态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整体动态管理。
F管理的方式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的方法机械单一,即凭经验和常识就可以运用自如,技术上无先进的方法运用,理论上也无深刻的内容可借鉴。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则灵活多样,并越来越多的采用计算机与自动化办公设备等现代化手段。
5.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A.需求层次论。
亚伯拉罕·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
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B.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
C.X理论Y理论。
麦格雷戈将“经济人”假设进行总结提出X理论,X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劳动行为的经济需要动机;
总结马斯洛及其他心理学家的观点提出Y理论,Y理论是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运用。
D.超Y理论。
乔伊·
洛希和约翰·
莫尔斯他们从“复杂人”假设提出了权变理论,即超Y理论。
F.Z理论模式。
20世纪80年代,日裔美籍学者威廉·
大内对美日典型企业的森力资源管理进行比较研究得出。
6.知识经济的特点:
A.人力资源成为经济主导因素。
B.投资重点发生重大转移。
C.资源形态无形无限。
D.竞争对象和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
7.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联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虽然有区别,但在实践上,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A.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B.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分析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
A.经济因素。
a.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一计划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是以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体制。
b.经济发展状况。
c.劳动力市场状况。
劳动力市场是组织从外部获得人力资源的主要渠道。
B.政治因素。
主要包括民主政治的发展状况、政府管理方式和政府法规、政策等方面。
C.科学技术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部环境因素:
A.组织目标
B.人员状况
C.组织文化。
组织人员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组织文化的制约。
第四章不同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职业生活质量、经济效益等),采用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成是具有内在建设性潜力的因素。
B.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企业岗位劳动定额的科学核定、企业劳动组织机构的合理调整及企业内部的劳动力的优化组合,重视在其基础之上大力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为企业职工创造条件,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的保护。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企业运用多种社会资源,通过各种有效方式积极的发掘人力资源的智能和体能潜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智能和体能素质以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客观需求的行为。
4.公共事务是指以提高全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满足全社会公众共同利益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5.公共事务具有以下特点:
A.公益性,又称为排他性。
B.非营利性。
C.阶级性。
D.权威性。
6.:
在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即公务员
7.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角色分析:
A.政府公务人员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政府公务人员是宪法和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C.政府公务员是社会的公仆。
D.政府公务员是专业化的国家人力资源。
公务员不仅是具有专门才能的人,而且是国家人力资源,行使公共权力。
8..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A.权威性
B.公益性
C.复杂性
D.法制性
9.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A.政府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公务员能力开发的战略选择
B.心理素质的培养——公务员能力开发的基础
C.教育开发——公务员能力开发的关键
D.使用开发——公务员能力开发的重点
E.医学院培养医生的方式——公务员能力开发的有效方式
10.公务员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
A.控制过激情绪,稳定心理平衡。
B.调控行为反应,稳定身心平衡。
C.调节人际关系,稳定心理环境。
11.所谓第三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介入纯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部门,即介于政府组织与竞争性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
12.第三部门的特征:
A.公共性
B.营利性程度不同
C.半民间性
D.组织性
13.第三部门职位分类特性:
A.职位与职称双因素并存
B.薪俸单一居优
C.能级相称
14.中国基本属于一种矩阵网络式管理的非独立职能集中型体制。
第五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考一大题)
1.人力资源战略是指组织为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针对组织的内外环境变化和战略目标诉求而制定与实施的人力资源整体规划。
2.人力资源整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范围涉及组织的每一项活动。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战略的关注对象包括组织的全体成员。
3.人力资源战略的特点:
A.人力资源战略的整体性与兼容性。
B.人力资源战略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C.人力资源战略的适应性与协同性。
4.成长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
A.进一步加大人员招募力度,确保组织加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B.不断调整完善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C.进一步优化组织职位的工作配合与流程衔接使所有人员协调一致,促进整体功能发挥。
5.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根据组织发展要求和环境不断变化而导致的组织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使组织人力资源达到供需平衡,使组织和员工利益实现双赢。
6.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在组织的目标实现的同时,员工的个人利益也得到满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开发 复习 范围 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