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548503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91KB
理论文章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Word格式.docx
《理论文章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文章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优先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X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201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实际上,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在抓紧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央将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地方将推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方案和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必须要回答:
怎样才能称得上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是什么?
如何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的前景是什么?
随着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乡村产业兴旺的认识一定会进一步提高,理解更加精确,从而对乡村产业发展和兴旺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深入探讨与乡村产业兴旺相关的重要关系,是深化产业兴旺认识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不仅有助于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而且有助于为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成效和减少偏差或者避免偏差提供思想基礎和理论武装。
二、乡村产业兴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长期以来,一般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乡村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是什么关系?
科学定位乡村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界定乡村产业兴旺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主要功能,有助于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乡村产业的积极作用。
把乡村产业兴旺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国民经济整体中来把握,不难看出产业兴旺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有机构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我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全篇内容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四部分,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提出的,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中进行阐述的,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领导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无疑,乡村产业是实体经济,要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并构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
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实现乡村产业兴旺需要对我国乡村产业经济的现状有所认识。
但是,目前如何评估我国乡村产业经济现状仍然非常困难。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没有乡村产业方面的直接统计数据,很难直接测算出乡村产业的经济规模和结构等情况。
如果把第一产业作为乡村主要产业,那么乡村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小。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小,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总体上趋于下降。
200X年和201X年,我国GDP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1.4%和10.6%,属于高速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5.1%和4.3%,明显低于GDP实际增速,且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2%和3.6%,对GDP的增长拉动率分别为0.6%和0.4%,都非常低。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第一产业实际增速进一步下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仍然相对较小。
2015年和201X年,我国GDP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6.9%和6.7%,而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分别下降到3.9%和3.3%,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下降到8.8%和8.6%,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仅有4.6%和4.4%;
这两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的增长拉动率仅有0.3%,微乎其微。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扩大,估计未来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低速增长,在GDP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对GDP的贡献和增长拉动也不可能提升。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即使是第一产业发展,也不应理解为追求乡村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提升。
从严格意义上说,乡村产业除了第一产业,还包括第二、三产业。
但是,我国多数乡村经济基本上只有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微乎其微。
历史上乡镇企业曾经“异军突起”,但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乡村第二产业经济规模估计不会很大,即使是农产品加工业,也主要集中在城镇产业园区内。
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201X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达到33万家,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但是201X年年末开展旅游接待服务村在全国乡村中的比重仅有4.9%,即超过95%的乡村是没有旅游产业的。
经过多年的农业区域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不同乡村的产业经济差异悬殊,有的乡村基本上只有农业生产,而有的乡村农业已经占很小的份额。
但是,总体上说,全国绝大多数乡村的产业比较单一,基本以农业生产为主。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乡村产业发展很难对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
乡村产业兴旺,不是所有乡村产业形态千篇一律。
各地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应围绕产业兴旺的目标任务,在尊重不同乡村资源禀赋基礎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合理定位当地乡村产业的主要经济社会功能,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三、乡村产业兴旺与城镇化的关系
中农办主任韩俊认为,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不矛盾的,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联系,构成命运共同体;
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落户,是对农业发展的极大促进。
因此,城镇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兴旺理应相互促进,并构成一体化的格局。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势必需要引入科技、资本和人力资源到乡村发展经济,但这并不意味现阶段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在我国现代化大局中是为了追求逆向城镇化,让城镇人口流向乡村,让乡村人口更多地留下来。
我国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处在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乡村产业兴旺吸引大量外来人口的情形,包括吸引来自城镇人口的个案。
长期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证明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
201X—201X年,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此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X—201X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由52.6%上升到57.4%,提高4.8个百分点;
与城镇化快速推进相对应,农民工数量持续增加,同期由26261万人增加到28171万人,累计增加近2000万人。
城镇化率提高,农民工数量增加,为减少乡村富余劳动力,提高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X—201X年,乡村就业人数从39602万人减少到36175万人,在全社会就业人数中的比重由51.6%下降到46.6%,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由25773万人减少到21496万人,在全社会就业人数中的比重由33.6%下降到27.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之一。
之所以出现较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根本原因是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201X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在全社会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差超过20个百分点,201X年,这两个比重仍然相差近20个百分点。
因此,减少乡村劳动力,就意味着乡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乡村劳动力减少,对农民增收至少具有两方面的直接作用:
一是外出务工直接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提高乡村劳动生产率增加家庭经营收入。
201X—201X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29.6元增加到12363.4元,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从3652.5元增加到5021.8元,经营净收入由3934.9元增加到4741.3元。
比较而言,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更大,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呈现出上升态势,而农民家庭经营净收入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相对较小,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呈现出下降态势。
201X—201X年,工资性收入增加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46.7%,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由38.7%上升到40.6%,累计提高1.9个百分点;
经营净收入增加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27.5%,经营净收入在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由41.7%下降到38.3%,累计减少3.4个百分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我国“三农”方面的很多难题,仅仅在农业农村内部是很难解决的。
我国人地关系紧张,人均耕地少,乡村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业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还将进一步释放农业劳动力,乡村富余劳动力将会更多。
如果不大规模减少农民,农业现代化必需的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就很难培育。
当然,推进城镇化,转移农业人口和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是为了消灭农业,不是为了让农业后继无人,出现没有人种田养殖的结局。
因此,各地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时必须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放弃城镇化,更不是在现阶段总体上推进以城镇人口向乡村迁移为标志的逆向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其中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缺一不可的两股重要驱动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回乡创业,201X年回乡返乡创业农民工达到700万人。
201X年进城农民工达到13585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8.2%,但进城农民工比上年减少157万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要走逆向城镇化道路。
农民工返乡回乡创业就业,最直接的效应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型城镇化,不仅要让城镇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提高人口城镇化率,而且还应让更多的农民家庭离开乡村进城,成为市民。
201X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4%,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二者相差16.2个百分点,表明虽然越来越多的乡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但他们的家庭仍然在乡村,突出表现为进城就业的是乡村青壮劳动力,而生活在乡村的往往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着力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就是要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家庭全体成员成为市民,一方面让市民化的居民同等享受美好生活,另一方面缓解农村人地紧张关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更多更好的基础条件。
显然,新型城镇化并不是简单地要消灭乡村,市民化并不是简单地要消灭农民,而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均衡配置,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共同在解决好我国“三农”问题上发力。
四、乡村产业兴旺与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作为“三农”工作的最重要的两大任务。
其中,保障农产品供给,最重要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最迫切的任务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作为突出任务,指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
乡村产业兴旺与保障农产品供给之间是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文章 实现 乡村 产业 兴旺 必须 处理 好五大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