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539873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1.40KB
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图形与几何.23
三、统计与概率.25
四、综合与实践.26
第四局部实施建议.43
一、教学建议.43
二、评价建议.54
三、教材编写建议.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70
附录.75
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75
附录2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78
第一局部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开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根底,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开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根底课程,具有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开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根底。
二、课程根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开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根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良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开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良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表达数学的实质;
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段划分
为了表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开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
〔三〕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局部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局部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数学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开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开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开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根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开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开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
理解常见的量;
体会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开展数感;
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开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测。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4~6年级〕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
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理解估算的意义;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根本特征;
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根本方法;
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根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开展数据分析观念;
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中,开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根本思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第三局部内容标准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3.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小学 数学课程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