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遗传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453709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5.62KB
数量遗传学教案.docx
《数量遗传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量遗传学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量遗传学教案
数量遗传 学
教 案
教学课题
绪论
第一次课
课型
数量遗传学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数量遗传学的概念及数量遗传学在畜牧业中的地位。
2.熟悉:
数量性状、质量性状的概念,数量性状的特征。
教学重点
1.数量遗传学的概念以及育种学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2.数量性状、质量性状的概念、经济性状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数量性状、质量性状的概念的区别
2.Nilsson-Ehle假说
3.微效基因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75分钟
85分钟
9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畜牧业与数量遗传学
二、如何理解数量性状、质量性状
三、数量遗传学的概念
四、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1、群体遗传学思想
2、数量遗传学思想
3、数量性状的特征
五、数量遗传学的任务和内容
小 结
(5分钟)
1.什么是数量遗传学。
2.数量遗传学在畜牧业中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
1.数量遗传学与育种学的关系。
2.如何看待数量性状、质量性状。
教学课题
第一章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第二次课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使学生了解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
有关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
1.有关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2.Hardy-weinberg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1.Hardy-weinberg定律的理解。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65分钟
8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孟德尔群体以及基因库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是描述一个群体遗传状况的主要标志
1、基因频率(GF)的概念及性质.2、基因型频率(GTF)的概念及计算
3、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P=D+1/2Hq=1/2H+R
4、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三、随机交配的概念(randommating),如何理解。
小 结
(5分钟)
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2.描述一个群体遗传状况的主要标志。
思考题
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2.如何计算一个群体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教学课题
第一章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第三次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使学生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的要点。
2.熟悉:
平衡状态下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如何正确理解Hardy-weinberg定律。
2、利用Hardy-weinberg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
1、Hardy-weinberg定律的理解
2、生物学证明Hardy-weinberg定律。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6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Hardy-weinberg定律的要点
1、随机交配情况下
2、大群体中
3、平衡状态下
二、生物学证明
三、Hardy-weinberg定律的意义
四、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
1、突变(mutation)
2、选择
3、遗传漂变
4、迁徙
5、同型交配
小 结
(5分钟)
1.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
2.Hardy-weinberg定律的意义。
思考题
1.同一群体内个体之间遗传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
2.同一物种内不同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课题
第二章通径系数
第四次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1、通径系数概念和公式。
.熟悉:
定理1、2、3、4。
教学重点
1.通径系数的公式的理解
2、决定系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
定理1、2、3、4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60分钟
7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变量之间的关系
1、平行关系
2、因果关系
二、通径系数的概念及理解
三、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四、决定系数的概念
五、定理:
1、定理
(一)2、定理
(二)
3、定理(三)4、定理(四)
小 结
(5分钟)
1.四个定理。
2.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题
1.从方向性上分析,通径系数、回归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2.从单位性上分析,通径系数、相关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课题
第二章通径系数
第五次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通径链的追溯规则。
熟悉:
总定理。
教学重点
.通径链的追随规则
教学难点
.通径链的追随规则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65分钟
75分钟
8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通径链的追随规则
1、通径的方向
(1)只能先退后进
(2)可以连续后退或连续前进
2、只能改变一次方向
3、相关线
(1)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与相关线连接
(2)一条通径链内最多有一条相关线
(3)不同的通径链可重复通过同一相关线。
4、避免重复
二、有关通径链的总定理
三、举例具体应用通径链的追溯规则。
四、举例具体应用总定理
小 结
(5分钟)
1.总定理。
2.通径链的追溯规则
计算题
1.根据通径链的追溯规则计算该系谱?
2.根据总定理计算本题共有多少符合追溯规则的通径链?
教学课题
第三章 亲属间的遗传相关和近交系数
第六次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造成遗传相关的原因。
2.熟悉:
随机交配下各种亲属间的遗传相关。
教学重点
1.遗传相关的概念
2、近交系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1.个体近交系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75分钟
85分钟
9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什么是亲缘相关?
二、亲子间的通径关系
三、随机交配下各种亲属间的遗传相关。
1、亲子关系2、祖孙关系
3、半同胞关系4、叔侄关系
5、全同胞关系6、堂兄弟关系
四、个体近交系数的概念及含义
小 结
(5分钟)
1.各种各种亲属间的遗传相关。
2.近郊系数。
思考题
1.各种家畜的主要的亲属关系有哪些?
2.一代单堂兄弟的亲属间的遗传相关为多少。
教学课题
第三章 亲属间的遗传相关和近交系数
第七次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造成个体近交的原因。
2.熟悉:
各种近交系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
1.亲缘系数的计算
2、近交系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个体近交系数的含义。
2.亲缘系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30分钟
50分钟
65分钟
7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近交系数的计算公式,?
二、举例计算近交系数
三、亲属间的亲缘系数的计算公式。
或
四、举例计算亲缘系数
小 结
(5分钟)
1.亲属间的亲缘系数。
2.近交系数。
思考题
1.各种家畜的主要的亲属间近交后代近交系数有多大?
2.一代单堂兄弟的亲属间的后代的亲缘系数为多少?
。
教学课题
第三章 亲属间的遗传相关和近交系数
第八次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畜群近交程度的估计方法。
2.熟悉:
闭锁小群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
1.畜群近交程度的估计
2、闭锁小群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亲缘协方差法计算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30分钟
50分钟
65分钟
7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亲缘协方差法计算近交系数?
二、亲缘协方差法计算亲属间的亲缘系数。
三、亲缘协方差法举例计算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
五、闭锁小群体近交系数计算
1.畜群规模不大,此时可先求出每个个体的近交系数,再计算其平均值
2.当畜群很大时,可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家畜,
3.将畜群中的个体按近交程度分类(抽样或全体),求出每类的近交系数,再以其加权平均数,来代表畜群的平均近交系数。
3.对于多年不引进种畜的闭锁畜群,平均近交系数可采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进行估计:
小 结
(5分钟)
1.亲属间的亲缘系数。
2.近交系数。
思考题
1.各种家畜的主要的亲属间近交后代近交系数有多大?
2.一代单堂兄弟的亲属间的后代的亲缘系数为多少?
。
教学课题
第四章 近交与杂交
第九次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近交的遗传效应
2.熟悉:
杂交的遗传效应。
教学重点
1.杂种优势率的的计算、
教学难点
1.计算.杂种优势率的。
2.杂交的遗传效应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75分钟
85分钟
9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近交的遗传效应?
1、产奶性能测定
2、生长及肥育性能测定
3、次级性状测定
二、杂交的遗传效应:
1、群体遗传方差
2、群体均值
三、杂种优势
四、杂交互补
五、杂种优势的度量与配合力分析
小 结
(5分钟)
1.配合力的计算方法。
2.如何计算杂种优势率。
思考题
1.为什么杂交增加群体平均效应?
2.为什么近交降低群体遗传效应。
教学课题
第五章 遗传参数
第十次
课型
数量遗传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XX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计算遗传力、重复率遗传相关的遗传参数的重要性。
2.熟悉:
重复率的应用。
教学重点
1、遗传参数的重要性
2、重复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1.重复率的计算
2.一般环境效应。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50分钟
75分钟
85分钟
9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什么是遗传参数?
主要的遗传参数有几个?
二、遗传力、重复率遗传相关的遗传参数的重要性
三、重复率的概念
1、质量性状的公式2、一般环境效应
3、暂时环境效应
四、估计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量 遗传学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