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研究以福建省为例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534266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7.72KB
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研究以福建省为例Word格式.docx
《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研究以福建省为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研究以福建省为例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引言
乡村旅游业是出现在乡村地区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
据介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农业的各种业态。
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1]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采摘型乡村旅游业由于和农业融合度较高,成为各地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产业。
但是由于在采摘型乡村旅游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季节的制约,使得旅游淡旺季划分十分明显,在采摘旺季的时候游客较多,而在淡季的时候,游客则寥寥无几。
采摘型乡村旅游地的这种“冷热不均、淡旺不平衡”,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收益与健康发展。
通过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乡村旅游季节性研究的不多,尤其对于采摘型乡村旅游地规划中的季节性的研究成果较少。
因此,加强采摘型乡村旅游季节性的研究,有效地解决和平衡季节性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理论背景
目前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有很多观点。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将乡村旅游定义为:
“乡村旅游是在乡村或乡村周边开展的以体验田园风味(rurality)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方式”。
[2]美国学者AdyMilman(2009)认为: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为基本区域的乡土化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不仅拘泥于农业活动,更包括了休闲、度假、体验、观光等多种活动形式的旅游。
”[3]当前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也较多,李肇荣(2007)对乡村旅游进行比较全面地概括,指出乡村旅游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农耕文化的开发,进行乡村民俗文化、乡村村落和民居文化、乡村饮食文化、乡村人文古迹的展示,从而更好的留住游客。
[4]余骥(2010)将乡村旅游概括为:
“将乡村作为主要活动场所,进行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产品开发,将文化习俗作为重要的旅游产品对象,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目的的过程。
”[5]
综合众多学者们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指的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具有乡村性的乡村自然人文景观、活动等为吸引物的一切旅游休闲活动。
主要特征上具有乡村性,与区别于其他的旅游活动。
基于目前存在的农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界相近的高频词如何区别呢?
农村,一个农字,通常寓意了居民以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范围。
可是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乡村区域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居民不仅从事农业,而且从事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矿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
因此,乡村旅游比农村旅游、农业旅游表述更为达意,外延也更为广泛些。
如果仍用农村旅游、农业旅游来描述,会将“工业村”、“服装加工村”、“旅游村”等排除在外。
采摘型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我国对于它的研究稍显滞后,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也显欠缺,甚至尚无采摘型乡村旅游概念的相关界定,这也直接导致了各界对这一概念认知上的模糊不清。
在我国,与采摘型乡村旅游相关的概念有观光采摘园、采摘农家乐等。
随着采摘型乡村旅游在我国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我国对于它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
笔者认为采摘型乡村旅游必须有三大特征:
一是必须发生在乡村或城郊区域,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乡土性明显。
其次以乡村或城郊内的旅游资源如自然、人文景观、活动等为旅游吸引物。
第三,必须以采摘活动如采摘蔬菜、水果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的乡村旅游活动。
因此,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本文将采摘型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为:
采摘型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或城郊地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采摘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乡村或城郊内的自然、人文景观、活动等为吸引物的一种新的乡村旅游活动。
而与此相对应的采摘型乡村旅游地指的就是那些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采摘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乡村或城郊内的自然、人文景观、活动等为吸引物的乡村或城郊区域。
通常用旅游月均指数来衡量旅游的季节性,ni为季节性月均指数,x为年份序号,x=l,2,…,m(m表示年数)。
计算公式为:
由于在公式2-1中,将每个月都看成相等的天数,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有的月份为30天,有的月份为31天,2月为28天或29天,显然该计算方面的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引入乡村旅游各月日均指数的概念,来进行某一地区旅游的季节性的计算。
公式2-2中,Si为乡村旅游每个月的日均指数,通过将(公式2-1)的“月”细化到(公式2-2)的“日”来有效的减小计算中的误差。
在该公式中,将各月的游客量(收入)的日平均数与全年的游客量(收入)日平均值进行相比,将Si大于1的月份定义为旅游旺季,将Si小于1且大于0.8的月份定义为旅游平季,将Si小于0.8的月份定义为淡季。
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通常来表示旅游季节性的强度,乡村旅游季节性的集中指数类似于“方差”的计算,美国经济学家Butler经过研究,发现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在公式中,R表示旅游的季节性集中指数,Xi为一年之中每个月的游客数量或收入占全年游客数量或收入的比率。
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的数值越大,表明不同月份之间的淡旺季的差别越大,而当旅游的季节性集中指数趋向于“0”时,则处于理想的平均状态。
而在现实生活中,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无法等于“0”,也是由于大月、小月、平月、闰月天数不同所决定的。
为了有效消除计算误差,使得公式具有可操作性,有必要对公式2-3进行完善,得出以下公式:
在公式2-4中,,R’为完善后乡村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D为天数,Mi为第i月日均旅游数量或旅游收入。
3研究设计
3.1福建省乡村旅游概况
福建的乡村,让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类型较为丰富,体现出数量多、类别多的特点。
笔者对相似功能的类型进行合并同类项,最后将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归纳为采摘娱乐、古村名镇、森林人家、民俗风情、水乡渔村、休闲度假等6种类型(如表3.1所示)。
3.2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各月日均指数
由于当前对于“乡村”旅游与“普通”旅游没有严格的界定,导致在相关数据的统计客串上,关于福建省“乡村”旅游的相关资料较少,为了更好的探析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的各月均指数,笔者通过与省旅游局、统计局、各大旅行社取得联系,将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研究的对象聚焦在“厦门同安竹坝农场、厦门同安云洋丽田园农家乐、厦门莲花葡萄园、漳州长泰后坊村桃李采摘园、漳州平和柚海布达拉宫、漳州漳浦蜜原生态农场、漳州长泰福友生态农场、漳州长泰格林美提子观光园、漳州龙海浮宫镇高超果蔬观光园、泉州玖玖天诚葡萄园、泉州泉港绿笛山庄、泉州晋江恒山农庄、泉州惠安在水一方·
鼎模农场、泉州泉港红星生态园、闽侯棋盘寨、闽侯白沙湾生态农庄、闽侯龙台山生态园、闽清丰达农业生态园、连江六福村生态农业园、永泰千江月休闲农场、长乐九龙山庄、马尾绿丰农业休闲观光园、南山脐橙基地、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福如农庄、上杭五龙农家乐、三明三元月亮湾山庄、将乐禄丰农业观光园、宁德蕉城上金贝村、宁德六都草莓园、福安溪塔葡萄沟”等30个与“采摘”活动有关的且相关统计数据较为完整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上。
在数据调研上我充分发动了我的学生们和同事们。
毕业和没毕业的学生多次往返于各自家乡的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景区负责人周旋,为论文收集数据。
还有不少在旅行社工作的学生利用自己在旅行社的人脉关系为本文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素材。
通过微观研究来反映整个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季节性特征,对“福建省2009年-2013年采摘型乡村旅游的游客流量(旅游收入)各月日均指数进行计算,利用公式2-2,计算过程如下:
从《表3.2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游客流量各月日均指数》和《表3.3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收入各月日均指数》可以计算出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时间分布图(如图3.1所示)。
从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游客流量各月日均指数计算结果来看,Si1的月份为3月、5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从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总收入各月日均指数计算结果来看,Si1的月份为3月、5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因此,根据淡旺季划分标准,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旺季大体可以划分为每年的3月、5月、10月,淡季为每年的1月、4月,其余月份基本为平月。
从旅游总收入来看,曲线与客流量时间分布曲线变化规律类似。
对比全省的乡村旅游流量及游客的时间分布,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时间分布与全省的情况大体上较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从全省旅游角度看,3月为淡季,但是从采摘型乡村旅游来看,由于3月正值初春,为采摘旅游的开展带来了先天性条件,因此3月也是季节性旅游的旺季。
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时间分布呈现出“M”型上升的趋势,尤其以“三月初春采摘”、“五一、十一”假期为代表的旺季分布,旅游流量激增。
主要特征是以3月、5月、10月为“峰”,以1月、4月为“谷”的“M型”季节性特点。
3.3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季节性集中指数
根据公式2-4,对2009年-2013年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人数客流量与旅游总收入的季节性集中指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
从《图3.2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2009-2013年流量与总收入季节性集中指数》可以看出,2009年-2013年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流量的季节性集中指数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福建省游客流量的季节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增强。
对于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来说,游客流量与旅游总收入的季节性集中指数相互同步。
4结论与讨论
本文探讨了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的季节性特征,得出:
2009年-2013年旅游游客流量及收入时间分布主要呈现出:
以3月、5月、10月为“峰”,以1月、4月为“谷”的“M”型季节性特点,而且福建省游客流量的季节性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因此,相对于全省的季节性不断改善,如何进一步消除采摘型乡村旅游的季节差异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本文的样本有限,在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的研究过程中,仅以30个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样本,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对于“采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缓解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时偕行、与时消息”,做好福建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布局,并积极与省外进行大旅游环线的构建,实现乡村旅游的差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北京:
国家旅游局,2015-01
[2]ThomasLiekon.DomestictourisminKenya.Houston:
BantamBooks,1994.167~168
[3]AdyMilman.AFeminineApproachtoSeasonaltourism.Paris:
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09.332
[4]李肇荣,郑宇飞.旅游产业规划理论体系及实证分析.商业时代,2007,11(03):
30~31
[5]余骥.发展城郊型乡村旅游.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23(02):
15~16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项目(J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摘 乡村 旅游 目的地 季节性 研究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