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513732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51.16KB
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谁来?
(1)指名读(哪些字最容易读错?
)朝舍
(2)带着大家的提醒自己读一读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熟练,还要读出节奏。
老师把节奏标画出来了,赶紧试着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
(4)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被称为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这首诗的韵脚是尘、新、人。
让我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出诗的韵律美。
小结:
听大家诵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把诗读得正确熟练,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诗意
如果想要读出感情,还需要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
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诗句。
2.交流汇报
你们小组通过看注释、查资料、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词义,分析字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情感,很棒!
带着对诗句的理解,我们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
四、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1.从诗中选取的景物感受离别之情。
苏轼曾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1)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
看到这些景物,你有什么感受?
生说,师板画
说到柳,来看这些诗句。
有什么发现?
(都有柳)为什么他们的送别诗中都有柳呢?
咱们中国的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谁来读一读?
柳在古人看来,就代表了离别之情。
这柳,在张籍的诗里出现过: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
这柳,出现在白居易的诗句里: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这柳,自然也出现在王维的诗句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几千年来,这柳不知见证了多少次离别,可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巧借杨柳诉心声”啊!
像这样,被诗人常用来代表离别之情的柳,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在古诗词当中,有很多意象,例如,月亮寄托了诗人的思乡、念亲之情。
在哪些诗句中有这个意象?
预设:
生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师也搜集了两句
在古诗词中,梅花寄托了诗人高洁,坚贞不屈的品质
在这首诗中,柳——留,青青的杨柳,何尝不是寄托了王维的挽留之意,不舍之情呢?
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
【设计意图】补充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
古人以柳代表离别之情,引出古诗中的“意象”,拓展“月——思乡、念亲的意象”“梅花——高洁、坚贞不屈的意象”,在课堂学习中渗透文学常识。
2.抓住“更”字,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
杨柳依依,让我们感受到了王维的依依惜别之情,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王维的不舍?
更,再喝一杯,想让元二多留一会儿;
王维为什么会这么依依不舍呢?
元二出使的目的地是安西,去安西必经阳关。
(1)感受前路艰险
①出示图片
这就是阳关路,(请你想象一下)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生答
②出示诗句
唐代诗人岑参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
岑参)
从诗人岑参的描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正是这条崎岖的、布满沙石的,难走的路,元二从渭城到安西整整要走三千多公里啊!
就算用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骑着马去,也要走上半年多。
元二就要踏上这样一条路,作为好朋友的你,还有没有想要对他说的?
生交流。
③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
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元二“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这一路的辛苦孤独,王维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他也曾经出使边塞。
这是一段资料,请你来读。
王维深知安西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与邻国间战争的残酷,所以在朋友元二临行前,你还想对他说什么?
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细细品来,这杯酒包含了王维怎样的情谊?
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惜别酒,祝福酒,平安酒……
这么多的关爱,一杯酒够不够?
那就让我们多饮几杯吧!
再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代入情境,把学生引入边塞环境,身临其境感悟路途的艰辛。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角色转换感悟离别之情。
(2)酒逢知己千杯少,离别方知故人情。
一个更字让王维的不舍与牵挂跃然纸上。
让我们替王维再送一送老朋友吧!
(配笛子曲齐读)
3.升华情感
根据史料记载:
王维在元二离开几年后就去世了,渭城一别竟成永别!
让我们共同回忆那离别的场景来纪念可贵的友谊吧。
(配乐《阳关三叠》)
五、听唱古诗,渲染意境
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
世人被王维与元二那真挚的友情所感动,把这首诗谱上曲子传唱开来,称为《阳关三叠》,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我们一起感受这至亲至敬的情谊吧!
播放音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听唱古诗,从而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绝美。
当悠扬的古琴响起,当凄美的歌声萦绕,那朋友分别的场景似乎历历在目,离别之情在课堂上挥之不去。
六、初识吟诵,传承经典
同学们,要想真正的体会古诗的韵味,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吟诵。
吟诵是中国古代唯一的读书方式,也是大部分诗词文赋的创作方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下来。
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吟诵的魅力吧。
听到如此优美的吟诵,老师也想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吟诵出来,想听吗?
课后老师会把学习吟诵的微课上传,请大家自主学习,下节课我们展示交流。
同学们,一杯酒,一句话,一首诗,一声情,这样的诗因为浸润着这样一份情感,所以千百年来才会代代传承下来。
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设计意图】吟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方式,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吟诵的兴趣,并知道吟诵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体会古诗的韵味。
七、课下拓展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王维与元二之间真挚的友情,人间自有真情在,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在小组内背一背。
【设计意图】本组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课堂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挚感人的友情,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搜集背诵其他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继续感受动人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的热爱。
后附:
(板书设计、自主学习单)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自主学习单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我能感悟古诗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我将更热爱祖国的古诗,还会养成课外主动积累古诗的好习惯。
一、初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这些词语。
(用√选择)
渭(wè
iwēi)城朝(zhāochá
o)雨浥(yì
yī)
客舍(shěshè
)更(gè
nggēng)尽(jǐnjì
n)
2.把古诗读得准确、流利,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好了。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解诗题(结合注释,自学诗题)
元二:
使:
我能理解诗的题目:
2.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①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朝雨:
___________浥:
轻尘:
客舍:
____________新:
___________
②通过诗句,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我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君:
__________更尽:
__________故人:
__________②通过这句诗,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查
我通过查工具书、上网查询(也可与同伴分享),搜集到这些资料:
1.作者王维:
2.诗中人物元二:
3.诗中的地点
安西:
渭城:
阳关:
《送元二使安西》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活跃,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与背诵大量古诗。
他们能够对照注释,大体理解诗意,运用查阅工具书或其他资料的方法,解决自己的疑惑。
但是,他们学习古诗应该具备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思维的迁移发散能力都有待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
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当以悟诗情为教学主线并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古诗表达的情感的深度挖掘,深入浅出地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与诗人的作品对话,与诗人的友人对话,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送元二使安西》效果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本课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清楚,过渡自然。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浓厚,小组合作交流训练有素,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教学效果较好。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引导学生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
朝雨、柳树、客舍……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
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学生在图片资料的帮助下,感受到安西的环境恶劣,感受到了王维的不舍与担心。
二、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
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象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一堂课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送元二使安西 小学语文 送元二使 安西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