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 文档编号:14492355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7KB
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网络虽然快捷,但真正需要提升的教师,也无法或不愿意上网看资料。
5、我们的教研活动还很少去关注理论和实践的转化问题,只是从实战的角度研究其适用性。
所以,我们教研活动很难出现好的成果。
这就需要多方面考虑教师需求和现状,设法开展丰富而有效的教研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
二、怎样有效地组织教研活动,收到实效,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研活动组织的好坏,决定着教研活动质量的高低。
一般说来,要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主要要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作好活动前期准备工作,找准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基础和起点。
要组织好一次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
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
为此,在活动前要作好充分准备:
1、有针对性地确定教研活动内容。
可以先调查来确定,调查的方法,可以是问卷,可以是询问,可以是小型座谈会,可以是现状调查或视导;
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可以是教研组长,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家长。
对调查来的材料,要进行分析、研究,要抓住主要的、主流的、普遍的问题,有代表性地、有针对性地确定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
为此,一方面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
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2、根据活动内容,确定益于实现目标的最佳活动形式。
即以具体的活动内容为依据,确定是观摩学习还是研讨交流,是专题讲座还是小型交流等。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的骨干人员和参加人员。
是限于年级组,还是上升至校级,从而确定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如果是讲座、交流、讨论则要有中心发言人,研究课、观摩课、实践课则要好好确定执教教师等。
4、准备并审查相关材料,提高材料质量。
如审阅、指导、修改观摩说课材料、讲座发言材料。
研究、指导执教教师撰写并审查、修改教学方案,审查观摩课、研究课,安排和指导试讲等。
这些工作,组织者都要身体力行地去落到实处。
有了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
才能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二)、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教研活动的关键
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
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师自己从内心中需要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
为了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教师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教师们应该享有主题的知情权。
参加教研活动的所有人员,应提前了解教研主题,查阅资料,收集案例,作好发言准备。
教师们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
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
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
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
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选择权。
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
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三)、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根本保障。
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
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精心设计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
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
如观摩课,就要考虑:
在听课后,①是否安排执教教师说课,如要安排,重点说什么,是否限制时间,用什么方式;
②是否安排讨论,如要安排,是否先小组讨论,是否安排中心发言,是否安排当前的新信息、新动向和教学的新问题等的议论环节,是否安排总结发言,谁总结发言等;
③观摩活动是否提倡某种教学方法,是否推广某种教学经验,是否确定实验班,怎样确定实验班等;
④本次观摩活动,是否提出些相关的问题让参会教师在教学中探讨、思考、研究,以及提出些什么相关问题等;
⑤以上内容和形式怎样安排先后顺序。
每次教研活动,以上这些方面,作为组织者、设计者,必须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指导。
再如专题讲座、经验总结、教学竞赛、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组织都应该对其过程作相应的精心设计。
同时,设计者、组织者还应该把自己设计成整个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敲边鼓"
的呐喊者。
组织者要观察教师们在活动中的情况,随时了解教师们有什么意见、要求、问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并把它记录下来,作为讨论、研究中的相关内容。
讨论、研究时,组织者要注意调控会场,遇到发言不积极甚至没有人发言的情况,就要激发大家发言、带头发言,并讲一讲讨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如果因某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些上火,组织者就要设法平息争论,肯定他们的探索精神,阐明教学方法问题需要有这种百家争鸣精神的观点,分析他们各自观点的正确性、科学性、创新性,并通过自己的分析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偏激处和不足;
如果讨论走调,研究跑题,组织者就要及时提醒、矫正,遇到老师们心不在焉的情况,组织者就应该设法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研究的情趣和积极性。
讨论、研究结束前,组织者应该对所讨论、研究的问题和本次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
做到过程有序,内容实在有效,教研活动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重视教研活动后的总结工作,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
不反思的教研是没有深度的、它的有效度也必然是低的。
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之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的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深入进行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
这样,教师的研究就从直观、感性、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联系实际、揭示本质特征和因果关系的水平上。
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内经历一次上述的全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四、积极引导,建立扎实有效的教研体制与激励机制
可以采用三级管理体制。
第一,由学校制定相关活动要求及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办法。
第二,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担任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协调各校校本教研工作。
第三,在年级组,教研组,教师个人承担校级教研课题的研究。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办法,对校本教研优秀的组织和个人除了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外,再纳入校的综合评比中。
我想,增强互动性、多让老师们在活动中有所得、在活动后有所得,老师们就会更乐于参与。
作为组织者,除了要在活动前做好策划、在活动中做好串联,还要在活动后多多辛苦---多做一些提炼、总结老师们的好的做法,向上级汇报和有关报刊投稿,让老师们感到有收获,这样的活动相对来说效果会好些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教研 活动 中的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