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名校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专题五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附6套中考卷.docx
- 文档编号:14490903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X
- 页数:84
- 大小:211.01KB
精选名校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专题五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附6套中考卷.docx
《精选名校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专题五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附6套中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名校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专题五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附6套中考卷.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名校中考命题研究语文专题五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附6套中考卷
专题五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辨析病句
【例】(2018怀化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
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B.通过举办诵读国学经典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
精深。
C.班干部会议上,老师详细了解了班级存在的问题,听取了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案。
D.近十年,随着进城务工及定居人口的增加,溪口村的常住人口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倍。
【解析】解答此题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和特点。
平时多积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A项中动宾搭配不当,“加快”不能与“规模”搭配;B项中句子成分残缺,无主语;D项中“减少了一倍”错误。
【答案】C
【方法指导】
1.病句的类型
类型一 搭配不
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事迹”不能成为“榜样”,可改为“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2)动宾搭配不当。
如: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将“事迹”改为“形象”。
)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抵达大陆后,受到了大陆人民的亲切欢迎。
(“亲切”与“欢迎”搭配不当,应改为“热烈欢迎”。
)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如:
夏天的承德,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承德”与“季节”搭配不当,应把“季节”改成“地方”或把“夏天的承德”改成“承德的夏天”。
)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主要有错用关联词语、滥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等。
如:
刘翔虽然在跨栏上有天分,在
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
(“虽然”是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而此分句间不是转折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将“虽然”改成“不但”。
)
类型二 语序不当
(1)行为的前后颠倒。
如:
学校采纳并研究了雨
薇科技小组同学的意见。
(“采纳”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采纳”)。
又如:
我们要及时改正并发现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错误。
(“改正”与“发现”顺序颠倒,应是先“发现”后“改正”。
)
(2)修饰语语序不当
①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A.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如: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名词)女教练。
[:
]
②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A.先时间后处所;B.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C.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
如: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类型三 否定词使用不当
(1)否定不当。
肯定的反问表否定意,否定的反问表肯定意,双重否定表肯定意,奇数否
定词表肯定意,偶数否定词表肯定意。
要特别关注否定次数。
如:
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无时无刻表示双重否定,再加上不忘即为误否定之意)
(2)肯定否定前后不一致。
句中有“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两面词,就要注意是否有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如:
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前句为一面,后句是两面,一面两面不搭配)
类型四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如:
通过学习学校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
)
(2)缺谓语。
如:
四月中旬,我们学校初中部作文比赛。
(此句缺谓语,应在“我们学校”后加上“举办”作谓语,或把“比赛”放在“作文”前作谓语。
)
(3)缺宾
语。
如:
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
(在这个句子中,“具有”是动词谓语,“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不能作宾语,补上“的特点”句子就完整了。
)
类型五 成分多余
如:
“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
(删去“的局面”或删去“格局的”或者只删“格局”也可。
)
类型六 结构混乱
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如:
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的。
(典型的句式杂糅。
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又如: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种句式的杂糅。
可将“从”改为“以”或删去“为”和“点”。
)
类型七 语义重复
如:
近日我国西南大旱,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原因”与“因为”重复,删去“因为”。
)
类型八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类型主要有语意不明、指代不明、歧义等。
如:
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
(“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语意不明。
)
类型九 用词不用
(1)词义使用不当。
如:
天上挂着什么云,就应当出现什么样
的气候。
(“气候”改为“天气”。
)
(2)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如:
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为贬义词,应改为“呕心沥血”。
)
(3)虚词使用不当。
如:
我看过许多对我感兴趣的故事片、喜剧片,对我最感兴趣的电影是《神圣的使命》。
(病因:
介词“对”表示对象或者关联,这句话把“我”和“故事片”的关系搞颠倒了,应该是“我”对“故事片”感兴趣,不是“故事片”对“我”感兴趣。
两个“对”都应该删去。
)
2.辨析病句的十二“不放过”:
(1)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失主语。
这类病句的修改方法往往是去掉句首介词。
(2)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形容词并列等。
(3)发现含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修改这类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中的“是否”“能否”等词语,要么在句中的另一部分再加上“是否”或“能否”等词语。
(4)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如“避免”“防止”),它
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
(5)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观客体是否颠倒。
(6)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7)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8)发现“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9)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看是否犯了不合逻辑的语病。
缩小、减少,降低与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
(10)发现“不管”或“尽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11)发现关联词,看是否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等语病。
(12)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时,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3.答题技巧
(1)修改病句的原则
修改的一般原则是:
一是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尽量做到少改精改。
(2)修改病句的步骤
①细读所给句段,整体感知句意;②针对句意句式,选用辨识方法;③对照病句类型,作出错因判断;④对照病症下药,科学修改病句。
(3)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读二提三改四查法
一读:
借助语感找出病处,往往别扭地方就是有语病的。
二提:
主干提取,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
(抓主要动词)
三改:
增(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误用的字词)。
四查:
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中考真题及模拟演练)
1.(2018怀化中考)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到了,学校要求同学切忌不要下河洗澡。
B.通过此次诵读经典诗文比赛,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寄托着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D.怀化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秀丽,尤其以洪江古商城、沅陵龙兴讲寺、会同高椅民居、通道万佛山、辰溪燕子洞等自然景观闻名遐迩。
2.(2018怀化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像一支蜡烛,虽然照亮了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这样的人生多有价值啊!
B.在课堂上,老师努力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C.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易,中国大部分史学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这方面。
D.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3.(2018怀化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吴汉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但北京人对于吴汉的生平故事,应该知道得特别清楚。
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劳动后收获的快乐。
C.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大约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D.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4.(2018武汉中考)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B.长江文明馆的筹建填补了全国范围内没有以大河流域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
C.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D.“抗战
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中一系列国产装备让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5.(2018固原中考)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
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6.(2018·毕节中考)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通过不懈努力,使百里杜鹃成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C.仲夏时节的毕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
D.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
7.(2018·连云港中考)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去掉“通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把“刻画”改为“描绘”)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一套汉语学习教材。
(删去“为”)
8.(2018·大连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这段文字。
①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②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
③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________。
(2)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第③句
中,有一处语言结构不当,使语句不够顺畅,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干涸(hé)执拗(niù)面面相觑(qù)
B.殷红(yān)锃亮(zènɡ)戛然而止(jiá)
C.狡黠(xiá)脊梁(jǐ)舐犊情深(shì)
D.慰藉(jiè)怵头(shù)风尘仆仆(pú)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馈赠 编撰 衣衫褴褛 冥思遐想
B.枢纽 渊博 痛心疾首根深蒂固
C.骊歌 震憾 抑扬顿挫 重峦叠障
D.濒临 羸弱 顾名思义 相得益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B.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厚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给景区增添了人文情趣。
C.有些图书的发行宣传浮躁喧嚣,急功近利,其耐不住寂寞的推销叫卖,让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精神属性荡然无存。
D.影片中,白先勇对家族、对父亲的深情,对桂林米粉的热爱,都蕴含着他浓郁的乡愁,令人感慨万千。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日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B.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C.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我们要理性上。
D.为避免中小学校园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顺流而下)阻绝(郦道元《三峡》)
B.人之立志,顾(难道)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C.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同“隙”,病痛)也(《触龙说赵太后》)
D.置人所罾(用捕)鱼腹中(司马迁《陈涉世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
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
正如朱熹在《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位优秀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演绎出简•爱动人心弦的人生乐章。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代使用筷子的习俗和礼节一直流传至今。
①在握筷时,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同时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也不可取位过低,这样会显得缺乏教养。
②尤其被忌讳的一点是,切不可将筷子插在饭菜上,古俗认为只有在祭祀先人时才这样做,平时插筷则很不吉利。
③在摆放位置上,人们总是把筷子整齐地放置于进餐者的右手边,手执筷子的一头要与桌面边缘垂直(如果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也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
④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轻轻放桌上,不可随意放置。
⑤筷子不要在桌上延伸过长,跨别人面前夹菜是不礼貌的。
⑥在举筷夹菜时,不要游移不定,也不要旁若无人地乱找好菜。
A.③①②④⑤⑥B.③①⑥⑤④②
C.①⑥③②⑤④D.①④⑤②③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默写填空。
(7分)
(1)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2),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蕴含哲理、至今为后人传诵的名句是:
,
。
(5)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竹”字的古诗词:
,。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3分)
10.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选自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
指韬光庵。
②营卫:
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妍:
②恨僧少可语耳恨: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之骨格,得石而苍”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B.宋何罪之有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水陆草木之花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2分)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主旨,并说说其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13分)
“站到巨人中间”之后
赵畅
①曾读到这样一句话:
“即便是个子矮,也要站到巨人中间。
”这话有味道。
的确,选择和谁在一起很重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才不会卑俗。
“站到巨人中间”,绝非附庸风雅的攀附,而是真诚选择向“巨人”致敬和学习。
“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大神”,此之谓也。
②然而,倘若与“巨人”站到一起,就以为自己也算成功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
有一种观念叫“稻草定律”,即路边的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是一根稻草。
若卖白菜的拿去捆白菜,这根稻草就是白菜价;如果卖螃蟹的拿去绑螃蟹,这根稻草就有了螃蟹的身价。
于是就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成功与否就像这根稻草,关键看与谁捆绑在一起,结交了什么档次的朋友,具备了什么样的背景。
这种谬误的推演,绝非人生借鉴的宝典。
③当然,“站到巨人中间”,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
要知道“巨人”成长,也经历由“矮”变“高”、由“弱”变“强”的历程。
牛顿讲“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固然是牛顿的谦逊之辞,但他能够发现“万有引力”,实现科学的“惊人一跃”,不也是受“巨人”潜移默化的启发和自己刻苦钻研的顿悟吗?
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矮子,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
④郑板桥练书法,即使对前人书体临摹到乱真的程度,个人风格也不突出。
而他取各家之长,创出自己的“六分半书”后,才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有人说得好:
“如果羡慕成功者的富贵,请别一味模仿他们富贵后的事。
要模仿,就模仿他们富贵前的事:
他们那鹰般的探索、蛇般的专注、蚁般的辛劳、蛹般的耐心,风吹日晒、灰头土脸时的坚持。
”可见,要真学习,就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去追求外在的皮毛,而是吸纳思维方法、理念品质、精神意志等精髓。
⑤著名建筑学家、教育家梁思成一直教导身边人“学什么都要眼高手高”。
当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那里聚集了世界上的拔尖人才,对钱学森来说,便是“站到了巨人中间”。
但进入这所大学,并不意味着自己就是“巨人”。
于是,他暗暗对自己说:
“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面。
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
你所想的、所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
你必须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正是“眼高手高”,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⑥站到“巨人”中间,关键看心站到了哪里。
若是为了去镶金边,金边包裹下的还是一个矮子;若是为了汲取营养,智慧浇灌下的“巨人”可期。
11.结合语境,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4分)
(1)事实证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即便现在是矮子,将来也有长高的一天。
(2)正是“眼高手高”,令钱学森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
1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3.本文思路清晰,论证深入。
请概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3分)
14.下列两则材料,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请简要分析理由。
(3分)
材料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材料二:
见贤思齐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
(17分)
十六岁那年的一株月季花
安宁
①那一年我16岁,为了一株月季茶饭不思。
②是初春一个微凉的午后,我排了长长的队伍,从老师的手中领养了它,并小心翼翼地将它植入教室门前的小花坛里。
那时的我,因为卑微,无人关注,读书常常心不在焉,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讲优美的诗词,我却走神,想起黄昏里属于我的月季。
春风悄无声息地漫进来,轻拂着我的短发,又随手翻乱了桌上的书本。
我用力地想啊想,却还是不知道:
究竟那一株瘦弱的月季,何时才能听见我的祈祷,从细细的枝杈里发出绿色的小芽来。
③没有人知道我的焦虑,事实上,我如那株枯萎的月季一样,被人忘记了。
不管疼痛与喜悦,浓烈还是浅淡,都不会有人去注意沿墙低头走路的我。
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忽略,假若偶尔有人大声地在班里提及我的名字,我反而会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兽,有想要瞬间消失掉的恐慌。
大部分的时光,我缩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上,将老师们的声音当成背景,而后任由自己的思绪在天空蓝色的幕布上自由地飞翔。
这是我在别人的张扬里最为安全的存在方式,一如那株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从来没有蜂蝶流连过的月季。
④那一小片花坛,植了30株月季,我的那一株始终无声无息,没有任何舒枝展叶的痕迹。
负责浇花的园丁说,这株月季定是枯了,否则为何外面吵嚷一片,它却固执地缩在泥土里不言不语?
但我还是百般地恳求那个好脾气的师傅,无论如何都不要忘了在施肥浇水的时候,多多眷顾这株孤独的月季。
⑤这样的乞求并没有奏效,园丁在一株株欣然吐叶的月季面前,每每还是将它忘记,或者即便是视线飘过,也不作短暂的停留。
这是一个花团锦簇的春天,空气里弥漫着湿漉漉的芳香,浓郁,热烈,常常就有女孩子的尖叫锐利地划破傍晚的寂静,她们彼此开心地叫嚷着,自己的月季又长出了一片叶子,抽出了一条新枝。
那新鲜的小芽,竟犹如婴儿的双唇,是可爱柔软的红色呢!
我蹲在花坛边上,看着那株干裂寂寞的月季,听着别的女孩子兴奋又夸张的叫声,还有操场上隐约传来的篮球撞击水泥地面的响声,终于将头深深地埋进臂弯里去,哭了。
⑥春天不过是一个转身,便走掉了。
校园的红砖路上,青草在一次次踩踏里弯了又直直了又弯,蔷薇越过墙壁开出袅娜的花朵,藤蔓缠绕着爬上高高的梧桐,初夏的风翻转着层层密实的枝叶。
而我的月季,它在我日日的守候里,依然选择了沉默。
⑦花坛里的月季已经竞相地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名校 中考 命题 研究 语文 专题 病句 辨析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