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4484158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8.50KB
青岛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青岛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着力以信息化加速我市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二)发展目标
重点围绕我市“7+6”产业(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七大产业和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六个新兴产业),面向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供应销售、节能减排等主要环节和领域,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产业得到规模化、系统化发展,服务工业化的水平明显提高,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5年,通过实施“11162”工程,即争取建设10个“两化”融合示范园区、扶持10个第三方行业应用平台、培育100个“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和60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20个优秀服务机构,拉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过千亿产业链高品质快速发展;
重点企业实现上网带宽达到1000M以上;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上线率达到75%,设计信息化普及率达到80%;
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率达60%左右;
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
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
(一)面向企业,分类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抓好60个示范企业
1、针对龙头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
鼓励海尔、海信、青啤、南车四方、青岛一汽、六合集团等龙头企业,实施产品、价值链、企业管理协同创新,建立基于互联网和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产业整体信息化;
加快推进海尔、软控等外向型龙头企业,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系统,推进企业跨国运营平台建设。
2、针对大型企业,引导信息技术综合集成。
重点围绕青岛中集、宏大纺机、亨达等全市制造业100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企业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业务综合和集成,推动建立信息共享的集团财务管理、集团控制、分销管理、决策分析、制造执行等系统;
重点推动企业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信用支付集成等,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3、针对中型企业,推进信息技术由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发展。
重点推动金王、青食、良木、博英特等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水平,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实现业务集成、应用集成,大力开展网上询价、采购和营销等电子商务。
4、针对小微企业,鼓励和扶持应用第三方信息化平台。
重点引导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
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等应用;
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利用第三方知名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支持管理咨询等服务型企业针对小型企业开展选型指导等服务。
(二)面向产业,分行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抓好100个示范项目
面向我市“7+6”产业需求,以家电电子行业为示范,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行业为重点,分行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家电电子产业。
以海尔、海信等为龙头,重点提高行业协同设计和配套能力,推广模块化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加快开发、生产智能化的消费电子、集成高端家居和信息家电等产品。
石化化工产业。
以海湾集团、青岛石化等为示范,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加快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清洁文明安全生产。
汽车机车产业。
以南车四方、青岛一汽、青特、上汽通用五菱等为示范,按照现代企业的信息技术集成模式进行改造,实现整车装配生产线的集约化和自动化。
船舶海工产业。
以北船重工、青岛中集等为示范,积极建设船舶数字化管理平台,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各单元子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纺织服装产业。
以纺联、红领、亨达等为示范,推行基于网络化、个性化、规模化的量身定制,在面料、服装产品上走高端路线,创国际知名品牌。
食品饮料产业。
以青啤、饮料集团、六和集团等为示范,加快建立生产过程状况监控、质量监控、快速检测系统,完善全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监控平台。
机械钢铁产业。
以青岛钢铁、华通机电、捷能汽轮机等为示范,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业务流信息化;
提高关键工序自动化率;
形成数控滚齿机、七轴加工中心等“两化”融合拳头产品。
新兴产业。
康地恩、华创风能等为示范,加快信息技术与研发、现代制造技术集成。
(三)面向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两化”深度融合
1、围绕特色产业,推进区市“两化”深度融合。
依据我市产业结构布局现状和规划,发挥区市作用和街道积极性,形成市、区(市)、街道(镇)齐抓共管推进机制。
开发区、城阳区和“五市”重点以“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区域内特色制造业转型升级。
以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蓝色硅谷建设为契机,搭建软件研发、工业设计、高端制造、虚拟制造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定期组织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业聚集的区市开展对接、推介等活动。
2、围绕功能区建设,推进园区“两化”融合,重点抓好10个示范园区。
培育董家口、新河等化工功能区、汽车及零部件功能区、风电产业功能区等10个两化融合示范园区。
完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有线和无线宽带全面覆盖;
建设园区门户网站及政企交流外网平台,实现信息公开、招商推介、在线交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
建设统一的园区管理与服务内网平台,搭建办公自动化、统计信息报送、应急联动、能源环境监测、门禁控制等系统;
建立企业信息库,汇集社会信息资源,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企业间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
鼓励企业搭建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对人员、资产、设备、货物、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全面协同管理,提升精益制造能力。
(四)以提升“两化”深度融合能力为牵引,带动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1、带动“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RFID、二维码等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物流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
把握“物联网”、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等相互融合带来的机遇,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推进相关技术产业化。
2、带动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抓好20个优秀支撑机构。
创新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基础软件,建成国内领先的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构造工业软件与行业应用产业链,加快培育新兴网络化高端软件。
加快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潜力产业,推进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做大做强,构建便捷、安全、低成本的数字内容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完整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体系。
3、提高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
建立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资源信息库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工业设计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工业设计产业的能力与水平。
发展现代装备制造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数控技术,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4、深化应用带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鼓励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导的企业间(B2B)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企业和消费者间(B2C)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发展;
扶持第三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为各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电子商务交易服务;
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电子支付、物流配送、身份认证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
深化与知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推广合作经验;
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创优与评选活动,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
(五)以信息化推动绿色发展,推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始终。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绿色生产体系与绿色技术体系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加快节能型、环保型信息技术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的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围绕石化、化工、机械、钢铁等产业,聚焦重点耗能企业,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用能耗材排污的关键环节,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等系统。
支持青岛钢铁、青岛海晶、青岛碱业、青特集团、青岛宏泰、海利尔药业等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实现能源优化调度和综合利用水平;
推动青岛泰能、青岛热电等企业在水、电、煤、汽、污染物等一体化智能化控制信息系统的应用。
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绿色生产体系与技术示范基地。
三、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支撑体系
进一步加强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指导,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负责全市“两化”融合的组织协调工作,形成市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各区(市)园区、上下联动的局面。
建立区(市)政府“两化”融合考核机制。
支持市直企业率先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建立(CIO)制度,企业形成“CIO+推进小组”的推进机制,完善企业信息化的组织领导。
发挥市信息化促进会、物联网协会、软件协会,完善七大产业及物流等两化融合专家组的作用,形成“专家辅导+中介服务”机制,完善我市“两化”融合项目论证评估、企业会诊把脉、软课题研究、管理咨询、信息化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支撑体系。
(二)加大政府引导和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不断加大政府支持资金投入,充分发挥科技三项经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信息产业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现有各类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鼓励区市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两化”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地,鼓励并支持企业积极申请国家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和项目的推广应用。
鼓励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拓展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的信贷和融资担保。
(三)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按照实施“11162”工程的目标,积极培育认定市级“两化”融合综合性园区、示范企业、专业性示范项目。
建立第三方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开展自评,充分运用评估结果,每年认定一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并予以奖励。
建立两化融合储备项目制度,便于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财政支持。
(四)加快建设“两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市、区(市)、园区(镇)三级中小企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技术交易、融资服务、在线咨询、远程培训等功能和服务。
鼓励大型企业自营信息化平台剥离后发展面向行业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发展和完善一批面向工业行业的低成本、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扶持第三方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推进汽车、服装、纺织、橡胶等现有行业平台的应用,加快家电、密封件等行业平台建设,力争2015年达到10家以上,带动3万家左右中小企业应用。
积极引进国家级信息化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市 信息化 工作 领导小组 关于 推进 工业化 深度 融合 实施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