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练习.docx
- 文档编号:14477585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80.38KB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练习.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练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练习
第1课选择题解题技巧
1.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发明。
2009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乙丑年,也进入了牛年。
有位先生与新中国同龄,他的生肖应是
A.鼠或牛
B.牛或虎
C.虎或马
D.上述说法都不对
【答案】A
【解析】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新中国成立是根据阳历年,而农历年要稍晚一些,农历1949年属牛,1948年属鼠,所以这位先生属鼠或牛,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和两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被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是有专长或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
这表明汉武帝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A.公平性
B.民主性
C.家族性
D.强制性
【答案】A
【解析】所征之人“不拘一格”等字眼意在强调汉武帝的选官制度是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时是君主专制,体现不出民主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家族性和强制性的信息,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
“当今的真书者三,无他,《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
”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洪秀全: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中国范围推行愚民政策
【答案】C
【解析】“旨”准颁行中的“旨”指圣旨的意思,所以“旨”准颁行等字眼足以证明洪秀全尚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洪秀全并不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洪秀全是农民阶级的代表并不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愚民政策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
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
4.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你认为该说法: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C.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项制约的关系
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答案】C
【解析】在三权分立体制中,三个权力部门之间是“制约与平衡”的关系,其中的任何一个部门都受到另外两个部门的牵制,同时又能制约对方。
而游戏中三个项目的变化只是单向的牵制,没有形成双向制约。
故答案为C项。
AB项认识错误,D项理由不正确,排除。
点睛: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体现的是三种权力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这种制约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与游戏不同。
5.据《元史》记载:
太祖(成吉思汗)起朔方,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食,初无所事焉。
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这反映了:
A.蒙古族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B.元朝统治者采用汉族的生产方式
C.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D.元朝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蒙古族也从事农业生产,即材料反映了蒙古族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非生活方式发生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重农但未涉及抑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
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6.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是一定的时代性。
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点的经济体制
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则主要起消极作用,故①正确;苏俄新经济政策自始至终起积极作用,故②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30年代起了一定作用,但二战后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故③正确;自由放任政策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起积极作用,但后来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重要因素,故④正确。
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评价;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美国自由放任政策
7.明朝思想家李贽蔑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
下面选项中对他的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否定儒家思想
B.强调个性发展
C.挑战正统思想
D.批判理学的虚伪
【答案】A
【解析】明朝思想家李贽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批判儒家思想但不否定儒家思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李贽追求个性、强调个性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反正统、挑战正统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也批判理学的虚伪,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8.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宣布:
河南安阳发展曹操墓。
但是围绕“曹操墓的真假”问题,各方观点不一。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献记录
B.考古发掘的实物
C.口述史料
D.历史小说
【答案】B
【解析】考古发掘的实物属于第一手史料,是最有说服力的史料,所以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最有力的证据是考古发掘的实物,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文献记录、口述史料、历史小说均属于第二手史料,均不是最有说服力的史料,所以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9.《海国图志》记载:
“设立衮额里士衙门一所,司国中法令之事,分列二等,一曰西业,一曰里勃里先好司。
在西叶执事者,曰西那多,每部落公举二人承充。
六年更代........在里勃里先好司执事者,曰特底甫。
由各部落核计四万七千七百人中,公举一人承充二年更易。
”文中的“国”应该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答案】B
【解析】“公举一人承充二年更易”等字眼表明该国是公民选举的,而且是每2年更换一次的,美国的参议员就是这样的,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议席,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英国、日本和德国的政治体制,所以选项A、C、D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
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10.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
“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板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增强民众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B.公民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执法必严才能增强民众的法律观念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了法律铭记在公民的心中,公民自身的法律意识是重要的、是关键的,即材料认为增强民众法律意识才是依法治国的关键,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公民的法律意识才是遵守法律的前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有法可依的问题,也不涉及执法必严的问题,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欧洲的挑战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欧元是欧盟的统一货币,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只符合世界银行,故A项错误;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在布雷顿体系崩溃时期,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图片也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欧元的相关知识,再紧扣题干关键词“实质”,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干扰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2.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表明: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B、D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
13.2007年4月23日,“京剧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整个活动为期半年,目的使京剧成为宣扬北京奥运理念的桥梁,让京剧走到大学生中间,并从此与人文奥运的理念相结合,推广北京奥运。
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主要由徽剧、汉剧融合而成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了中国古典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
D.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答案】D
【解析】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了京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的确走向了成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京剧是表演歌舞并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京剧艺术的特点:
①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②伴奏有管弦、打击乐器;③角色分为生、旦、净、丑;④表演歌舞并重;⑤动作唱、念、做、打结合。
14.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形成一种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关系。
这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解析】宗法制把“国”与“家”结合在一起。
做为君子,要先齐家,再治国平天下,也就是先传宗接代,再扩展到天下大事,所以实质是宗法制的体现。
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C属于地方制度;D是秦朝时期建立。
点睛: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部分复习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要特别突出对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中央集权制等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应从概念制度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历史特点等方面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15.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个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慕落,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
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罗慕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慕落的遗嘱”。
法官最后判定罗慕落的家人败诉。
法官依据的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新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答案】B
点睛:
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其实任何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时间信息明确,有的则不明确。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16.霍布斯《帝国的年代》记载: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
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
在德国,女性店员由1882年的约3.2万人(总数的五分之一)增加到1907年的17.4万人(大约是总数的40%)。
”当时女性解放的原因有: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教育的普及
④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女性解放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例如,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政治方面民主政治的进步,文化教育方面教育的普及使女性文化程度提高等因素,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7.2009年7月5日,新疆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的暴力事件。
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明确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主要打击目标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D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任务主要包括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等,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而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东盟均未确将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作为主要打击目标,所以选项A、B、C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8.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门的作用”。
这主要指新政:
A.消除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D.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答案】B
【解析】罗斯福通过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推行以工代赈等措施来增加就业,提供社会保障,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
“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
19.1901年,法国等十一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A.总统
B.参议院
C.众议院
D.最高法院
【答案】A
【解析】1901年,此时法国处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因此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总统,本题选择A选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总统具有缔结条约权,其它选项没有此权力,故排除。
点睛:
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时间以及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并不是中国近代屈辱条约的内容,我们只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20.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主张:
①断发易服
②废止缠足
③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④颁布法令,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时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且还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而颁布法令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目却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给予以承认,或废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答案】B
【解析】“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等字眼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意思,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所以选项A、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上我国所提出的一个方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学了西方仍然失败是因为没学习西方的制度,所以要学西方的制度,而学习西方制度开始于维新变法时期,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洋务运动时期只学习西方技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亥革命时期是学习西方制度,但不属于“开始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学习西方思想而非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解答历史选择题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
23.日本学者宫畸市定说:
“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
”这种情况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地方分权势力的弱化
C.重文轻武的连续执行
D.科举考试的推行和僵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宋朝设置枢密院,参知政事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利;设置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各地的地方官有文人担任,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将军的军权收归皇帝,还在各地派出了通判监督地方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选A。
地方分权势力的弱化反映的是中央集权问题,不符合“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固”,排除B;重文轻武政策和科举考试的推行不是“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固”决定性因素,排除C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4.《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时19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大事件。
二者都:
A.评击了分配不公现象
B.挑战了传统观念
C.揭示了生命演变规律
D.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答案】B
【解析】《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物种起源》打破了神创论和物种不灭论,二者均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抨击了分配不公现象只适合《共产党宣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揭示了生命演变规律只适合《物种起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只适合《共产党宣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设三公九卿
D.实行三省六部制
【答案】B
【解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皇帝制度是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封邦建国尚未实现中央集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而设三公九卿、实行三省六部制均不符合材料中的“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这个标准,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6.不再强调感情,而是着眼于描述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社会现实的分析上。
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
A.《唐璜》
B.《悲惨世界》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是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可知其风格属于现实主义,而《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唐璜》、《悲惨世界》均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风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7.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思想超前,不合国情
②推进过程急躁冒进,树敌太多
③策略为借助孔子和皇帝的权威
④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因为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所以思想上并不超前,但的确不合国情,所以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②、③、④又均是对维新变法运动正确的表述,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C均含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8.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声称: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须,中国共产党原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他不知道该材料的真伪。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的,中共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B.应该是真的,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C.应该是假的,中共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的,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1937年9月联系史实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所以A正确。
B错在“始终”中共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故选A。
考点:
抗日战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史实的能力和正确理解材料的能力。
抗日战争可以考查其国共关系的变化,两个战场的作用,以及胜利的意义等。
29.在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上,下列思想家中的观点与其他不同的是:
A.老子
B.王明阳
C.王夫之
D.柏拉图
【答案】C
【解析】王夫之强调物质第一,在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上是属于唯物主义主张,而其他几位思想家在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上均属于唯心主义的主张,例如,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0.明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这一现象反映出: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
③市民阶层的扩大
④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材料中强调明代小说已经开始以普通的人物作为文学中典型的形象。
故可知市民文化开始盛行,宋代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学创作也越来越平民化,故本题选择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灿烂的文学•明清小说
31.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在这些远洋探索中,他们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和地区。
如果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描述这些事件,最合适的词应该是:
A.发现
B.汇合
C.侵略
D.殖民
【答案】B
【解析】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描述这些事件是强调这些事件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而“汇合”显然是最合适的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发现、侵略、殖民均不属于“全球史观的角度”,所以选项A、C、D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去做即可。
32.“分权制衡”是美国政治体制的一大特色,下列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有:
①联邦制
②两党制
③三权分立
④共和政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联邦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两党轮流执政体现了分权制衡,三权分立更是分权与制衡的核心,而共和政体不能体现分权与制衡,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3.小张是年收入过千万的IT新贵,现在正考虑移民国外,他了解到,2008年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死过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TP比重分别是14%、22%、25%、30%,如果仅仅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他应该选择: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瑞典
【答案】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版 高中历史 三轮 考前 技能 选择题 解题 技巧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