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docx
- 文档编号:14476789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35KB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docx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育学文摘》2012年9月总第63期供稿 作者:
荆汉举
摘 要: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要熟练掌握计算运算的基本法则;二、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三、重视错题的分析;四、弄清算理,揭示规律;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
提高 小学生 数学 计算 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
那么,如何加强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要熟练掌握计算运算的基本法则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因此,对这些基本的知识和计算法则,学生必须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如果这些计算法则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1.抓好口算,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练习口算时,老师给学生计时,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
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
另外,老师平时一定要坚持布置好有关口算的家庭作业,并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能提高口算的计算能力。
2.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训练。
如:
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
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训练时突出重点、难点,学生犯错的几率就会降低。
同时,在练习时,必须让学生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练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每一步操作变得明确、明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练习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计算的性质和运算定律,探求计算的简便方法,提高计算技能与速度。
如:
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
可引导学生探究:
102×78=(100+2)×78=7800+156=7956。
学生在掌握了简便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计算速度。
3.运用估算,准确判断计算结果,节约验算时间。
在计算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
如:
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准确判断:
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
这样就节约了验算时间。
当然,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要持之以恒。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
“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
因此,在计算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1.老师写评语指错。
老师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指出错因,学生了解错误以后,把错题重做一遍,这样既改正了错误,又加深了对正确知识的巩固。
2.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
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
3.学生纠错本纠错。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4.课堂作业再反馈。
老师要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四、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大纲强调: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
1.自主动手动脑,弄清算理。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
“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这使我想起上海某教授举过的一个例子:
她在德国某小学听到一节“三角形求积”的课,学生不断在图形的摆弄中学习,竟然摆弄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找到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因而记忆深刻。
受此启发,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我让学生拿出学具——小棒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得出了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了基础。
2.老师积极引导,讲清算理。
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如24×13,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两点:
①24×13,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个24是多少,再求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
②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的位置,“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
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
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
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
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
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必须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
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退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文越编选《乌申斯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48页。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佚名来源:
斐斐课件园原创)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
特别是在我们昌乐育才双语学校,由于刚刚建校,学生都是从全县各个乡镇汇集到一起的,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差别很大,孩子的知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
对此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就此我提出了: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
2.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
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
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界定
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
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综上所述,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研究的原则
1.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与应该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有效参与的统一之中,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才能得到全面落实。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差异的原则。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转变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3.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则。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
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做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途径
(一)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结合我们实际教学的观察发现,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算理不明,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经调查,有部分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不明算理,没有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造成的。
比如多位数的除法,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列竖式。
再如,简便运算,对运算定律的不掌握导致步骤错误。
(2)教师轻视口算,不能正确看待估算。
由于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削弱了计算的教学,教师也相应降低了要求。
很多老师不在进行持之以恒的口算训练。
只有教材涉及到时,教师才会进行偶尔的训练,口算完全依靠教材。
甚至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正确率,向学生提出口算题也可以列竖式解决。
虽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教材上有估算才教估算,遇到估算题时才让学生进行估算。
对估算的认识不到位,为“估算”而“估算”,把估算看做是求近似数,估算脱离实际,起不到它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3)课堂教学重视了算法多样化,而忽略了算法最优化。
由于新课程强调“算法多样化”,那么很多老师一直重视“算法多样化”,从而不注意算法的最优化,导致学生不能正确选择最合适方便的方法。
(4)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出错时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
主要表现为:
不认真审题,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
没有固定草稿本,在课本空白处,甚至桌面到处打草稿。
粗心大意,不细想就计算。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
《课标》明确指出: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
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
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比如学习“连除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对比,总结出方法是20÷5÷2=20÷(5×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
“为什么可以这样?
”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出二者最终平均分的份数相同,这样从除法的意义出发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2)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
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务必让学生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更应该熟背于心,这是小学阶段计算的基础的知识。
到中高年级还要让学生利用简算提高能力。
口算训练要坚持,时间不长,最好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5分钟或者2、3分钟进行联系,关键是要持之以恒,长此以往才能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口算的练习题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思维的灵活性。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是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与旧教材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但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忽视对算法的优化,使学生难以把握好的算法,而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
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些简便、快捷的方法。
在算法多样化中倡导和推荐一种最优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及计算技巧。
如听课一年级教学进位加法7+6,学生想到了多种算法:
(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出来的;
(2)把7放在心里,然后再数6,得到13;(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4)7分成5和2,6分成5和1,5+5=10,2+1=3,10+3=13;(5)把7看作10,10+6=16,16-3=13等等。
,面对这么多的算法,如果老师不及时与学生一起选择最优的算法,那么,有的学生会模糊,不知该用哪种方法好,有的学生会用他们自己想到的较复杂的方法。
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4)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思维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
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
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比如54×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
100个54减去1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5)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
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
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
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
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
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
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
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
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
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6)重视错题分析,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怕见到错题,学生也怕见到错题,其实,错题是一个很好的例题,只要把握好,反而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计算技能。
重视对学生的错题分析,对症下药。
对于学生的错题应该专门用一节课来分析,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与分析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错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后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改错题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采取小医生找病因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看哪位小老师最认真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巩固自身的计算技能。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
明确研究目标,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0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巩固实验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平淡是真——天涯博客
新课标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叶辰选自博客)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必备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表现在口算能力下降,速度较慢,估算能力较差。
每天完成《口算天天练》一页,学生也是抱着应付的心态,没有起到真正的练习实效。
学生计算失误在平时的作业和试卷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很多家长也表示非常担忧,孩子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计算错误,太可惜了。
计算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考试的成绩,也削减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为一线教师,看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这一现象,内心非常着急。
怎么才能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1、心理上无兴趣
2、思想上不重视
(二)教师层面
1、过分依赖情境
2、走入多样化误区
(三)教材层面
三、我对此问题的检索综述
四、我对课题的内涵界定
五、我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操作策略
六、我的课题研究策略及措施
策略一:
丰富计算形式激发兴趣
策略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策略三: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四:
灵活使用教材和作业本
策略五:
重视错例收集反思提升
七、我的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8月)
1、寻找合适的选题;寻找理论支撑。
2、收集有关资料;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撰写研究策略。
3、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
1、根据方案开始实施;收集有关数据和材料;理论学习。
2、进行课题阶段性小结;展示学生成果;积极调整策略。
3、撰写案例或随笔。
(三)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
对研究材料作出全面的分析;写出结题报告和相关的论文。
八、我的课题研究对象
崇德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九、我的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学习有关专家的相关论著。
2、名课研习法
研习典型的名家课例,学习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
3、课例剖析法
收集各级各类的比赛课、观摩课、研讨课课例,从计算教学的角度剖析课
例的得失成败。
4、反思实践法
反思自己和身边同伴的课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模仿、借鉴、反思、调整、
创新。
十、我的课题的预期效果
通过研究和实践,学会灵活合理地运用教材,优化计算课的课堂教学,提
高学生对计算价值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同时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也促进研究者自身的专业成长。
十一、我的课堂研究成果形式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以及教学论文。
2、进行课堂实践,撰写课堂实录与案例。
谈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中国期刊网)
摘 要:
关键词:
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学中,计算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也是计算,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计算能力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
我觉得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
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把好口算关
著名数学家裘宗沪指出: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怎样 提高 小学生 数学 计算 能力